#历史开讲#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攻克了许多前人无法攻克的难题。

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会如此之便利,能够随时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做饭,随时吃到跨季的瓜果,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前沿的保鲜能力和防腐的工具。

那么问题就来了,冰箱是最近百年才出现的新电器,百年之前,中国是没有冰箱的,那古人在没有办法立即吃完食物的情况下会如何储存粮食呢?

古代的食品是如何保鲜的呢?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1)

冰箱

脱水干制存食物

原始社会时期,铁器和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人类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在农作物实现大规模营收的情况下,富余的食物出现了腐败变质等问题,每到秋收时期,人们便会使用特殊的方式将当年获得的粮食储存起来,满足未来一年的食物消耗。

对于没有冰箱的古人来说,保存食物的办法可分为四种,分别是干制法、腌制法、冷藏法和隔离法。

所谓干制法指的就是将食物中的水分脱去,从而增加食物的保存时间,干制法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楚人便已经掌握了制造肉干的办法。

《楚辞·离骚》当中记载“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脩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这里所写的指的“脩”就是晒干的肉,古人在拜师的时候,往往要给老师送去许多干肉,所以脩字又被引申为老师的酬金。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2)

干肉

不只是《楚辞》当中同样有关于干肉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哲学家孔子在收徒之时也经常使用收干肉收徒的方式。

孔子的主要思想以仁爱为主,在孔子眼中,不论是皇亲贵胄,还是贫困百姓都是平等的人,不论是谁,只要拿上十条干肉便可以成为他的弟子。

孔子之所以在教书的时候不收银钱,只要干肉,一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生这个职业的生活非常窘迫,干肉可以保障他的基本温饱,二是因为干肉较为常见,利于储存,可以代替学费,表达学生的恭敬之意。

虽说干肉较为常见,但是其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古人会先将动物的肉切成细条并炒熟晒干,由于经历过脱水之后的肉比原先的质量小上许多,因此制作一斤肉干往往要花上好几斤的肉,干肉的价格要比普通的肉贵出许多。

因此只有达官贵人或者富甲一方的商户才能将干肉当成日常饭菜,而平常老百姓只能望尘莫及。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3)

收徒

随着古人制作干肉的技艺越发成熟,人们又在干肉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佐料,肉干和佐料融合之后,口感极佳,成为了风靡至今的美食。

古人在掌握了制作干肉的技艺之后,又举一反三,发明了同样以脱水、保鲜的干粮。

先秦时期,古人回将稻米之类的粮食炒熟,让其变成不易变质的干粮,并将其放在阳光处晒干保存。

《楚辞·九章》中就出现过“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的记载,这里所描写的“糗”指的就是炒熟的稻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了方便糗的食用,还会将其捣成粉蒸煮做饭。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4)

稻谷

一骑红尘妃子笑

第二种保存食物的方法是冰冻法,我们在看《杨贵妃秘史》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段特殊的记载。

由于杨贵妃喜欢吃新鲜的荔枝,但是长安距离盛产荔枝的岭南足足有2000公里,所以人们便采用快马加鞭的方式,用七天七夜将新鲜的荔枝从岭南带到长安,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杜牧后来还根据这件事时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句,以此来抨击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奢侈。

早在周朝之时,古人便已经发现了低温保鲜的功能,因此周朝时朝廷专门设立了凌人这种官职,让他们专门负责取冰储存冰块、使用冰块的相关事宜。

《周礼》当中记载“有冰人,掌斩冰、淇凌” ,《诗经·七月》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文中的凌指的是储存冰块的冰室,而凌阴则指的是冰窖。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5)

冰窖

由于取出冰块并将其成就保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古代封建社会,只有王侯将相才能够拥有冰窖。

周朝时期,周天子会专门将冰块放置于冰窖之中,设专人管理,待到夏天之时,周天子会拿出一部分冰块用来冰冻食物,赏赐臣子。

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周天子便失去了对冰块的垄断地位,诸侯们为了吃上新鲜食物,纷纷在自家领地内建冰窖,取冰块。

由于古代的取冰技术有限,所建立的冰窖能储存的食物较为稀少,所以基本只有皇家才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冰窖,民间百姓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时间进入到明清之后,古代的造冰技术才日益成熟,冰窖才有了性质上的划分。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6)

冰窖

明朝时期,冰窖既有皇家专属的官窖,地方府县的府窖,也有来自民间百姓自发修建的民窖,清朝时期,统治阶级就在紫禁城中建造了大量冰窖,使用冰块来存储新鲜的蔬菜瓜果,并帮助皇室解决散热问题。

据史料记载,仅仅在紫禁城内慈宁宫附近就有五个大型冰窖,而在北京的郊区也有大量大型冰窖仓库存在。

古代没有制冰机器,也没有存冰的冰箱,因此每一块冰都是工人们精心打磨制造出来的,这些冰窖的珍贵程度堪比真金白银。

皇亲贵胄在不使用冰块的时候,便会将其处放在冰窖里,而在使用之时,则会将冰块放置在特定的容器中。古代盛冰的容器名叫冰鉴,冰鉴大多以青铜为主,古人会在冰鉴中设立隔层,分别放置冰块和瓜果蔬菜。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7)

冰鉴

由于青铜有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所以冰鉴可以起到冰箱的作用,储存大量的瓜果蔬菜,以此减慢食物的腐烂的速度。

皇亲贵胄可以使用冰鉴等高级器具保存食物,但是普通百姓就只能用地窖和水井来保存食物。

地窖是冰窖的低配装置,老百姓们会将成熟的蔬菜瓜果放置在地窖之中,并在地窖放置大量凉水,利用水的比热容校效应将食物存储一个冬天,供来年春天食用。

夏天之时,百姓们则会将食物放置在井底,利用温差延长食物的腐烂速度。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8)

冰窖

腌制隔离保新鲜

第三种保存食物的方法是腌制法,腌制法同样可以延长食物的腐坏速度。

腌制法是常用的保鲜方法,狭义的腌制品指的是用盐或者盐水所腌制过的食品,史书记载,每到秋天之时,百姓们就会准备大量的白菜、黄瓜之类的瓜果,将其放入缸中,铺上厚厚的盐。

当盐分渗入瓜果的时候,就会帮助瓜果脱去部分水分,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繁殖和防腐的保藏目的。

人们最开始发明腌制法只是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可随着腌制法越来越成熟,人们又在腌制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糖、醋、香料等提味工具,制作了许多美味的类似于腌鱼肉、腌肉干、腌酱菜的新型食品。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9)

腌肉干

由于食盐具有防腐和发酵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所以经历过腌制的菜品能够有效的达到防腐的作用。

最后的一种办法便是与空气隔绝的罐头保鲜办法,这种保鲜法并非是中国人独创的,拿破仑当年东征之时,跟随战士南征北战的厨师创造了罐头保鲜法。

厨师为了让作战人员随身携带新鲜的食品,发明了食物罐头,厨师会先将食品进行高温杀菌,然后放入特制的金属容器内,并将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排除。

因为食品已经经过高温杀菌,且处于真空状态,与氧气隔绝,所以罐头类的食物不易滋生微生物与细菌,这种罐头既成为了战士们的食物补给,也随着时代发展,成为了长途旅游之时的常用食品。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10)

罐头

如今我们所吃的水果罐头、鱼肉罐头和午餐肉罐头,都是利用隔绝空气的办法延长了食物的保鲜时间。

古人在发现氧气和水分会加速食物腐败之后,便分外关注两层的通风性、干燥性和防潮性,从而建立了大量具备防风、防潮作用的粮仓。

其实不论是冰冻法、干燥法、空气隔绝法还是腌制法,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保存作用,而非保鲜作用,因此在没有冰箱的古代,食物的储存一直都是一大难题。

一直到1913年,美国芝加哥出现了第一台名叫“Domelre”的冰箱,我们才拥有了现代化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了解了古人发明的特殊保鲜法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于古人的智慧。

没有冰箱古人怎么存储食物呢(老祖宗的储藏法:没有冷藏设备的古代)(11)

第一台名叫“Domelre”的冰箱

古人所发明的这些保鲜法对如今社会的食物保存也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食物的保存和保鲜既关乎着民生的根本问题,也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意义可谓是极其深远。


参考资料

古代没有冰箱,如何长期储藏食物?.澎湃新闻

科普生活|没有冰箱的古人凭这几招也能让食物长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