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的技巧与方法(再聊数学解题中的)(1)

这是公众号“世界重启”计划的第五十三篇。

今天呢,我想再聊一聊数学解题中的“马虎”问题。

这是我这几天一直想聊的话题,因为我自己,包括我身边的朋友、读者群里的朋友,都在为孩子数学解题中的“马虎”问题所困扰。

这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有共性的问题,也很值得多次深入的探讨。

首先,我们所说的“马虎”,它既然成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困扰,那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一次失误,其背后一定有着这样那样的深层次原因。

而原因也有很多种,可能是因为基础知识有缺陷,可能是因为计算能力不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习惯方面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原因,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知识方面的原因。

只不过它们的外在表现都是“马虎”而已。

因此,搞清楚“马虎”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成了我们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自身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家的孩子,那孩子很聪明,但在小学的时候,经常因为马虎而丢分,一度让父母非常头疼,家长也很焦虑。

在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拿自己的学习经历来举例,说明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男生,很多时候他们的马虎不是习惯不好,也不是他主观上没有重视。

就是生理性的因为太小,大脑发育还不到位,因此会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会不够集中或者不够持久。

随着年龄的增大,大脑发育越来越完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来越高,集中的时限也越来越长,自然马虎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果然前几天我们再聊天,那位朋友说自从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马虎的情况比小学的时候少了不少。

这其实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不过他们之前没有留意,现在在注意到罢了。

有朋友会问,什么是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马虎呢?

比如孩子们在计算时,加减符号写反,漏写小数点......这一类计算中的疏漏,其根子原因可能都是注意力不集中惹的祸。

对于这一类问题,家长们不必过于紧张,只要不是特别频繁,都是可以慢慢改进的。

但如果孩子这种马虎错误出现得非常频繁,那就不要等闲视之了。

因为这说明孩子的注意力要么不够集中,要么集中时间太短。

这就需要进行有意识地练习。

其实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早发现、早解决,未雨绸缪,在小学低年级就解决掉。

因为如果把数学比喻成一座大厦,像注意力、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这些都是地基,地基不稳的话,怎么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推荐一个工具,这也是我万能的群友推荐的,在这里借花献佛:舒尔特方格。

有这方面的家长可以看一看,其实手机上也有免费的app可以使用。

我个人使用过,觉得对于注意力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而如果孩子们在计算中,出现一些计算步骤上的马虎,比如忘记进位退位、忘记约分、忘记一些限制性条件......

这其实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注意力的问题了,其原因更多的是在概念方面掌握得不够扎实,或者说计算过程不够熟练。

这可以说是“知识性马虎”!

为什么我们说马虎贻害无穷呢?

不仅仅是因为马虎会导致你丢分,而是马虎这个借口可以掩盖很多问题,当我们每一个失误都归结于马虎时,实际上是放纵了自己。

像我们家娃,在一开始做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时,总是会忘记进退位。

这其实是因为他对于进退位加减法不够熟悉,那么一旦开始做连加连减,计算起来相对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内容也多了起来,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反映到题目中就是忘记进退位,但其实质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是不熟练,做不到从容做题。

再比如解不等式:ax^2 bx c>0,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a是否为0,因为题目中并没有说这是二次不等式,那么a完全有可能为0的。

忘记讨论,你能简单地归因于马虎吗?

不能!这其实说明你对二次式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抠清楚。

在高中的圆锥曲线大题计算,也是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

这里的原因我以前反复提过,就是多项式计算、分式计算不够熟练,一涉及到大运算量,就容易顾此失彼。长期的话,心态上也会变得不够自信。

这种类型技能型、知识型的失误,如果出现了很多次,那一定说明在某些方面是有遗漏的,那么一定要及时弥补。

因为问题是会积累的,积累得越多,问题之间勾连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也更难解决。

除了前面两种之外,还有一种马虎,是心态上的急躁导致的。

前两天我和一位群友刚刚沟通过,她家的娃是一名初中生,往往在一些复杂的题目上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一些简单的计算上却总是翻船。

我们聊了一段,发现孩子在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心态一直比较急躁,急于完成。

但是心态上的求快,和实际的快是两回事。

实际的快,是心情不骄不躁,因为对知识理解的透彻、技巧掌握的熟练、思考也到位,这样做题速度自然水到渠成的快了。

心态上的求快,是能力可能没有到,但是一味地赶工,这种情况下,就像是一辆车还只搭了个架子,缓震什么的都没有装,就在山路上跑到一百码,自然很快就散架了。

此时与其求快,反不如慢下来,稳定心态,稳扎稳打,做一题保证对一题,等正确率先上来再慢慢求快。

当孩子出现“马虎”的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最好是能帮孩子一起分析下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尽快解决。

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马虎,一方面帮孩子和自己找了借口,但没有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容易给孩子形成心理暗示:我就是个马虎的人。

反而得不偿失。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安然的数学小酒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