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全国推行“汉文”教育,而且普遍的民众都认识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你还能想到哪国呢?有人说韩国。其实韩国已经废除了汉字,认识汉字的都是老一辈的人,现在的韩国的年轻人,许多都没办法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其实日本早在100多年以前兴起过“废除汉文”教育的声音,这个声音一直持续到今天也同样存在,但是汉文教育依然在推行。

日本兴起的“汉文废止论”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1)

日本网友时不时的就会“汉文废止论”为话题进行讨论,可以说这个话题是日本的“常青树”。有人说不需要汉文,也有人说需要,总之每次讨论都是以“没结果”而终。实际调查以后发现,这个问题日本人已经讨论了100年以上!到现在依然是兴趣盎然的讨论。古代中国可以称为“超级大国”的存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都是实行汉文教育,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汉语。很多日本的古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由此就可以知道,当时日本的精英教育的精髓,就是汉文教育。但是到了明治时期,日本出现了另外一种思潮,那就是“是否还需要汉字,不如全盘西化”。虽然这个是属于比较极端的“思想”,并未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是却打开了日本人百年讨论汉文教育的开端。

明治时期确立了近现代的“汉文教育”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2)

明治时期的学生笔记

日本旧制中学中的国语教育开始于1886年(明治19年),当时的《中学校令》中,明确的记载有“国语及汉文”的字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记载的是“国语及汉文”,此时日本教育当中,汉文还未被包含在国语当中,两者是同样的地位。关于教育内容,大致是这样记载的:汉字及汉文的读与作文是普通中学学科教育之程度。

1901年(明治34年),日本发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说明了日本实施汉文教学的基本方针。该方针是:国语以及汉文教育可以使其了解文章,获得自由表达自我思想的能力,增加文学上的趣味与修养,启发智德。(明治时期的日文原文:国語及漢文ハ普通ノ言語文章ヲ了解シ、正確且自由 ニ思想ヲ表彰スルノ能ヲ得シメ、文学上ノ趣味ヲ養 ヒ、兼テ智徳ノ啓発ニ資スルヲ以テ要旨トス)这也是日本近代第一次诠释汉文教育的重要性,标志着日本近代国语教育制度的确立。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3)

明治19年的宣传单

其实从上文的日语原文当中,我们就能够看出,当时日语的书面语当中,依旧是以汉字为主,入果没有汉字的话,当时的日语不能够称作“语言”。

在废除声中坚挺的“汉文”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4)

日本大正时代的女性,自由思潮盛行

日本汉文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明治初期得到确立,但是随着发展其地位也不断的变迁。明治后期,日本倡导了口语文体以及言文一致,在一般社会大众之间,汉文的实用性逐渐下降,这种潮流就导致了前文说到的“汉语废止论”的产生。明治36年(1903年),在日本召开的“高等教育会议”之上,文部大臣的幕僚机构内部产生了对于汉文教育的讨论。民间的讨论其实无可厚非,但是能够将汉语废止论提升到如此高的高度,看来日本人也是很认真的讨论过。但是在讨论当中,并不能找到“废除汉文”的明确答案。

大正7年(1918年)日本国语学者上田万年提案“废除汉文教育”,使得这个话题再次上升。大正10年(1921年),日本内部的汉文教育存续派提出了《关于汉学振兴的相关建议案》,算是终结了当时的汉文教育废除的讨论。大正年间,日本流行的是“自由教育”的风气,口语文运动流行。日本在一边确立汉文地位的同时,也在思考汉文在教育中的地位。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5)

昭和时期的学生

昭和6年(1931年)汉文的地位再次发生转变,当年修改了《中学校施行规则》,将“国语与汉文”的说法改为“国语汉文”。当时的汉文教材,多是以“读解”内容为主。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汉文逐渐从“社会实用语”中去除,其地位也有所下降。至此,日本汉文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思想表达,转变成了“德育教育”。在日本昭和12年颁布的《中学校教授要目中改正》中记载:我ガ国ノ徳教ニ関係アルモノヲ主トシ文学趣味 ノ涵養ニ資スベキ詩文ヲ加フベシ。(大意翻译:以我国德教教育相关之物为主,需增加养成文学趣味与涵养的诗文。)

在日本昭和时期的自由思潮以及“军国主义思潮”的猛烈进攻之下,汉文依旧得以保留。虽然其实用度有所下降,但是日本的汉文教育存续派将汉文作为提升国民精神涵养的教育而保留下来。当然,当时也有人提出学习汉文是为了更加了解中国,其实这个正是日本当时军国主义思潮所致,也反映当时的社会政局。

现在的日本汉文教育

日本的教育学习汉字吗(日本的汉文教育)(6)

日本现代汉文教育书籍

昭和时期过后,日本进入平成年间,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汉文教育废止的言论,不过也都是随风而过,并未上升到国家层面讨论的程度。日本现在延续的汉文教育理念依然是“国民精神涵养”方面,日本高等教育中,有很多关于孔孟之道的文章,也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词。汉文教育已经在日本失去了实用性,可是其提升情操和文学素养的方面,依然还是必不可少。1961年日本修改了学习指导要领,将汉文归属到国语的教科书中的古典科目,并且日本专家开始着手将未翻译成现代日语的汉文书籍逐步翻译成现代日语,以便让更多日本人对其理解。

结束语

日本的汉文教育,从最开始的“国语及汉文”,再到“国语汉文”,之后是现在的“国语”中包含汉文,这是日本教育改革的变迁史。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汉文的地位似乎有所下降,但是汉文的影响依然是存在的。中国的古代文化,如今依旧深深的影响着日本人,这些古代文化,也是他们提升文学素养与国民涵养的必须。所以,即使“汉文废止论”出现了百年之久,日本依然是无法废除汉文,因为这是日本人国民素养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