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孔子和论语(孔子如何评价上古三位帝王)(1)

《论语》教育智慧:孔子如何评价上古三位帝王?

《论语》感悟(一七零)

王营

原文: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也。”

译文:8.18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好像不是自己求来的。”

8.19 孔子说:“伟大啊,帝尧!崇高啊!唯有天最高大,只有尧能防效它。广大啊,百姓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赞美他!崇高啊,他的功绩!光明啊,他制定的礼仪制度!”

8.21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了。自己吃得很差,祭祀鬼神时却很丰盛;自己穿得很差,祭祀的衣服和帽子却做得非常华美;自己住得很差,农田水利却治理的很好。对于禹,我是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了。”

感悟:尧、舜、禹是我国上古时期中原地区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也都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这三章是孔子对这三位伟大帝王的评述,表达了孔子由衷的赞美之情。

尧的传说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的“公天下”精神。尧通过多年的考察,证实舜的能力与品德足可以承担起部落联盟领袖的责任,于是就禅位退居,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孟子•尽心上)。

舜继位后,继承尧的遗志,用禹治理洪水,禹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了九年的时间疏通陆地上的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为华夏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舜晚年承袭尧的做法,把帝位禅让给了禹。禹以后就变成 “家天下” 了,但最初也并非禹的本意,因为他的儿子特别优秀,道德和才能都远远胜过他所培养的接班人,这才变成了“家天下” 。

如何评价孔子和论语(孔子如何评价上古三位帝王)(2)

上古时期,最值得孔子称道的是自尧开始的这一“禅让制”。所以孔子说“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意思是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争来的,也不是抢来的,而是靠上古时期良好的民主政治制度自然而然得到的,并且他们在就任之前都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考验,其品德和才华获得整个部落联盟的认可后,才得以继位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不同于后世政治野心家们依靠阴结死党、策动叛乱,用阴谋与血腥暴力夺取政权。

“有天下而不与”是道家也是孔子崇尚的一种“无为而治”的为政境界,正如他评价舜所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中庸),好像天下与他无关,无论得到或失去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因为如此,孔子对尧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赞美尧的伟大,除了“禅让制”以外,还说他效法苍天,制定礼仪制度,其历史功绩以至于老百姓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赞美他。《尚书•尧典》记载尧执政时命令羲氏、和氏“敬授民时”,他与臣工们通过大量的勘测,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确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农时准确,农业生产有所依循,人民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

另外,相传帝尧时代,为鼓励臣民上谏,在宫殿前面的交通要道上立一木柱,名曰“诽谤木”,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或者敲击,尧听到后便出宫接待听取意见。“诽谤”在帝尧时代是大胆提意见的意思,现在则专指诬蔑、不实之辞。臣工向帝王报告叫“奏表”,因此诽谤木也称表木、谤木。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诽谤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华表,成为建筑的装饰和权力的象征,失去了最初纳谏的含义。追溯华表的由来,人们感叹的是早在4500年前,上古尧帝就有如此开明的政治作风。

如何评价孔子和论语(孔子如何评价上古三位帝王)(3)

对于禹,孔子说,我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然后他从三个方面评价了禹的历史功绩。一是“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殷商时期“尚鬼”,这一传统大概肇自于禹,传说大禹在治水时能画符念咒,役使鬼神,让河水听从他的指挥,然后把土地开发出来,使其造福于人民,因而禹即使自己吃得很差,也要把祭鬼神的礼品准备得很丰盛,这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去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尊重。

二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大禹治水时候,穿得破破烂烂,完全和普通人一样,并且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跑。但是等他继位后,对政治制度和国家的礼服,却制定得美轮美奂。换句话说,我们的祖先,由穴居巢处到发明衣服,还没有规定什么格式,到了禹王才制定了各种格式。

三是“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历史上记载,禹虽为帝王,但他住的宫殿,却只是一个茅草棚,所谓“茅次土阶”,上面盖的没有瓦,只是一些杂草;前面的台阶,连石块也没有,只是用泥巴堆起来。但是他却“尽力乎沟洫”,尽心尽力办好水利。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成为当时华夏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