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木 笔画数 11 五笔 STXU
- 参考:楳 槑 枚 莓 某 坆 栂
梅(楳-槑-méi-名词)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⑴ 同本义 [nanmu (Phoebe zhennan)]
-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
- 按,子青不可食。
⑵ 梅树 [Japanese apricot;plum]
蔷薇科,落叶乔木,少有灌木。早春开花,后生叶芽。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气味清香。核果近球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一般呈黄色,味极酸
-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
(梅:这里指梅的枝干。以……为固定结构,至今延用,在此可不译。以,介词;为,动词。直、正:直为不曲,正为不斜。欹:倾斜、歪。景:景致,文中指可供人观赏的形态。姿、景、态(形态),均为中性词,在文中均用作褒义词。则:就,承接连词)。
- 梅圃(种植梅树的园地);
- 梅屏(成排如屏的梅树);
- 梅溪(旁植梅树的溪水)
⑶ 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
- 摽有梅。——《诗·召南·摽有梅》
- 陆疏:“杏类也。”
- 梅仁(梅实之仁);
- 梅瓜(以梅子汁腌制的瓜);
- 梅汁(梅子制成的调味汁液或饮料);
- 梅林止渴(犹言望梅止渴)
⑷ 梅树的花 [plum blossom]
腊梅科的腊梅花。
- 梅英(梅花);
- 梅亭(观赏梅花的亭阁);
- 梅骨(梅花的风骨)
⑸ 节候名 [the rainy season]。
- 梅天(梅雨时节的天气);
- 梅月(农历四月,亦泛指梅雨季节);
- 梅风(黄梅季节的风)
⑹ 通“枚”。马鞭 [horsewhip]
- 穆王七梅,夫何为周流?——《楚辞·天问》
⑺ 通“莓”。[berry]
- 入榛薄,食荐梅。——《淮南子·览冥》
⑻ 姓(见下)
梅-méi⑴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⑵ 姓。起源源流
1、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梅伯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武王灭商后,封梅伯后裔于梅邑(今安徽怀宁梅城),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氏,称梅氏,史称梅氏正宗。
2、源于姒姓,春秋是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封邑名称为氏,后散居沅湘。
3、源于改姓而来,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①源于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荆楚南蛮民族中的梅氏,汉朝时居于南阳郡宛县一带(今河南南阳),因境内有梅溪河,称梅氏,后大部分融入汉族,少部分流入安南(今越南)。
②源于古越族,出自唐初安南蛮渠梅叔鸾,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梅叔鸾家族是古越族的后裔黎族,因枚埠地区有梅山(今越南河静石河),故为梅氏。
③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满族梅佳氏,祖先为汉族,汉末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梅氏;满族梅勒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冠汉姓为梅氏;满族梅楞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冠汉姓为梅氏;满族梅赫哩氏,亦称梅赫勒氏,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为梅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