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无疑是张学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在此之前,他虽然顶着一个第三军团长的身份,可大概率一直都是个公子哥。

郭松龄案件发生以后,对张学良的打击不小,但是这依旧不能在实质上改变什么,为啥?因为一直有人罩着他。可他老爹张作霖被炸身亡以后,张学良失去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靠山,这个时候的张学良何去何从,可就至关重要了!

一边是北伐军声势浩大,京津地区危在旦夕,一边是奉系群龙无首,张学良未必能接班。这个时候张学良的一举一动,完全牵动着整个东北,乃至全国的命运。那么他是怎么做到上位的呢?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1)

一、刘尚清封锁消息,稳住东北局面。

关东军这个时候觉得还不过瘾,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张作霖是否被炸死,所以他们又跑奉天制造了一场炸弹案。局面越乱,似乎对日军就越有利。

这个时候奉军的处理方式还是值得点赞的,他们第一时间封锁了张作霖被炸身亡的消息,所有办公事务,都跟平常一样,丝毫察觉不出老大出事的状况。

6月4号张作霖被炸,6月10号的时候,奉天省长刘尚清还特地邀请日本要员一起吃饭,顺便谈及东北和日本的关系是唇齿相依,应该友谊长存。

这个刘尚清可真是个人物,临危不乱的样子,果然唬住了日本人,让日本人一度认为张作霖还活着!

此外北伐军那边的势力已经进入京津地区,这个时候刘尚清又紧急联系上了老蒋,表示愿意挂青天白日旗,让他们不要对东三省动兵。

什么叫做临危不乱?打发了日本人,又稳住了北伐军,刘尚清终于给张学良争取到了足够的回奉时间。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2)

二、张作相举双手支持张学良。

张学良原本还在北京,打算在这里布置好军事防御措施,大有稳住北京的想法。这这个时候东北那边让他赶快回来,有急事。

啥急事能比守住北京更重要的?具体啥急事,还真的不能明说。一直等到他和张作相他们一起开会的时候,才知道真相。

来不及伤心啊,老张刚走,小张就得收拾好心情,赶快回去继承大业,要不这份大业就要成了别人的了。

张学良连夜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伙夫,这哥们有一天烧锅饭算我输。居然还真的在6月17日躲过了日军的监视,顺利出关。并且在第二天晚上就进入了奉天。

当天夜里所有东北高层聚在一起开了个大会,干啥?当然是选最高领导人来了。张学良自然是高票当选奉天军务督办。

但是在选举保安总司令的时候,大家却都认为张作相更加合适。这么一搞,岂不是在分张学良的权?谁都不愿意自己身边有个膈应自己的人在,张学良也不例外。

张作相倒是非常懂事,二话不说,打死也不干,爱咋咋地好了!最后张学良顺利成为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可以说,没有张作相的表态,那奉军可能就要分裂了。毕竟张作相是张作霖的把兄弟,又是奉军的元老,他说一句话比别人说十句都管用。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3)

三、东北易帜,彻底稳住了张学良的地位。

你以为张学良搞定了这帮老顽固,就算是彻底稳住了东北?想都不要想,因为有很多人都不服气张学良。

尤其是在郭松龄叛变,把奉军精锐折腾光了以后,张学良在奉军的声望早就一落千丈了。就算张作霖亲自指定他做接班人,也会有很多人不服气。

这里面最不服气的就是杨宇霆,杨宇霆自认为自己是诸葛亮在世,东北缺了他就盘不活!张作霖在杨宇霆和郭松龄之间,也一度倒向了杨宇霆,这就更让杨宇霆目中无人了。

因此张学良上台以后,杨宇霆哪能把这么个小孩子当回事呢?吃喝玩乐,张学良是把好手,可治理东北,你行吗?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4)

这种声音越多,对张学良的地位越不利,所以张学良用武力把杨宇霆给宰了。可这种质疑的声音,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越来越大。那么张学良有什么办法破解呢?他想到了老蒋。没了个亲爹,那就再给自己找个“爹”好了,老蒋绝对是张学良足以依靠的大靠山。

你以为这个时候老蒋日子好过吗?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这几个人,正在想方设法搞他,中原大战打得老蒋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张学良却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支持老蒋,并且坚决捍卫国家统一。甚至为了结束战争,承诺东北军将入关参战。

老蒋这下子腰杆算彻底硬了,立刻加封张学良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并且给了一大笔钱作为张学良的军费。

张学良这边呢?得到了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这个头衔,在东北地区的地位,立刻就稳住了!这一招对蒋张二人都有很大好处。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5)

四、消灭直鲁联军,张学良彻底掌控奉军。

张学良上台以后,也打算做一些有利于自身地位的事情。比如说他曾经跟苏联争夺过铁路权,可惜压根不是人家的对手。

等到奉军收缩兵力打算到关外的时候,直鲁联军的老大张宗昌却被拒之门外。为啥?因为张宗昌的直鲁联军素质太差了,张学良担心这货带着这么一帮货到了关外,会祸害关外的老百姓,所以迟迟不肯让他们入关。

其实张宗昌早就不想入关了。早年张作霖还在的时候,任命李景林担任直隶督军,而张宗昌被张作霖收编后,便担任山东督军。

可是郭松龄反叛以后,李景林是支持郭松龄的,因此被张作霖给解决了。而张宗昌则利用这个机会,拿下了李景林的兵权。再加上他自己这些年的积攒,张宗昌手里居然有20万大军。张学良手里不过也只有20几万人马而已,张宗昌还能继续听他的?

这帮人当然算得上是乌合之众,因为张宗昌对手下放任自流,这帮人平日里没少祸害当地老百姓。所以老蒋北伐的时候,便让白崇禧来收拾直鲁联军。

可是从名义上来说,张宗昌依旧属于奉军管着,所以张学良便跟白崇禧多次商量,要不和平收编了他们算了!

白崇禧也知道,这个时候是东北易帜的关键时刻,张学良的态度十分重要,所以就先看看再说。结果张宗昌这货,向张学良要完钱粮以后,居然公开反奉,甚至扬言要打到关外。

这可把张学良气坏了,不等白崇禧动手,张学良自己就带着张作相等人把张宗昌的直鲁联军给灭了。

直鲁联军被灭,张学良在奉军中的影响力又往上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内部的反对之声,几乎也听不到了。似乎所有人都认可了张学良统领全局的能力。

为什么张作霖要把位置让给张学良(失去张作霖的张学良)(6)

总结:东北易帜,或许是张学良最好的出路。

张学良上任以后的压力,从来不只是来源于某一个方面。奉军内部、苏联、日本、北伐军等等对张学良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在解决完奉军内部、北伐军的压力以后,其实张学良还有对外压力没有解决。苏联还好说,就那点铁路运营权的问题,日本就有点过分了,因为他们为了保证自己在东北的权益,一直想各种办法破坏东北易帜。

等到张学良真正宣布东北易帜以后,日本人也只好两手一摊,表示接受这种局面。其实张学良通过东北易帜,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靠山,哪怕是日本也必须要考虑一下,张学良背后的人是谁!现在你知道他的地位有多稳了吧?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