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过大年#苏北大年初一有个习俗叫“欧狼烟”小时候,都是父亲披衣早起,从锅门口抓一把麦穰 ,门前路边点燃了 ,再放鞭炮我曾问父亲:“为什么要欧狼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年初二为什么还要烧鞭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年初二为什么还要烧鞭炮(大年初一为什么要)

年初二为什么还要烧鞭炮

#红红火火过大年#苏北大年初一有个习俗叫“欧狼烟”。小时候,都是父亲披衣早起,从锅门口抓一把麦穰 ,门前路边点燃了 ,再放鞭炮。我曾问父亲:“为什么要欧狼烟?”

父亲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元朝末年,穷苦人忍受不了元朝对老百姓的压迫,郭子兴等人就起来反抗元朝的残酷剥削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也参加了,组织了一支起义军,他们称红巾军,就是在头上扎着一块大红方巾。起义军还约定好了,在大年初一起义,因为这时元朝统治者官府防范最松懈。为了区别起义人家与别人的不同,号召各家各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纸,在门前路边点燃了一堆烟火,燃放烟花爆竹,规定三更统一行动。他们要“杀鞑子”。“鞑子”指元朝的统治者。那时,元朝为了防止人们反抗,规定每个村子里每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人们没有武器,就用木棒和农具。就这样,起义军打败了元朝的统治者,改朝换代了,建立了明朝。而朱元璋也当了皇帝。后来,朱元璋下令 ,延袭贴红纸“欧狼烟”的习俗,文人还在红纸上写字,还要讲究工整。这就形成了对联。也就是春联的来历。

父亲讲的只是一种传说。其实,还有其他的说法。其实,在中国人灿烂的文明传统文化中 ,初一“欧狼烟”从大年三十就开始了。发展到了后来,这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初一放鞭炮还有聚财的意思。放鞭炮其实就是“欧狼烟”的继续,只不过简化了,省去了用麦穰点火,而是直接点燃烟花爆竹。还有传说,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如非要扫地不可 ,必须从外头扫向里面。同样,这一天还不能往外面泼水倒垃圾,意思也会因此破财。苏北就有这种讲究,而且很重视。

“欧狼烟”放鞭炮,是大年初一的喜庆。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正月的第一天,春季的第一天,新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可想而知,该是多么的隆重!?大年初一也叫开年,开门红。一切的美好都在这一天的以后到来。这是中国人过年的最美好的期待和祝愿。

“欧狼烟”,关于狼烟本指用狼粪点起来的报警烟火,后来成为了指送走旧年里的一切烦恼和不愉快,抛弃陈旧观念 ,重新再来,有不成功不罢休的决心。从这一天开始,就是春天来了!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早就有了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了。爆竹的原始燃放目的就是两方面,一是驱除鬼怪,一是迎神。后来才发展成了以一种强烈的喜庆色彩为主要,就是辞旧迎新,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过年的一个符号,一个品牌,一种象征,一种精神!

最早燃放烟花爆竹可靠的记载见于南朝的一本书《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元日 ,元月,元年称三元。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或者更换历法,把那一年称之为元年,元年正月也叫元月,元月的第一天叫元日,因此就叫三元。“欧狼烟”燃放烟花爆竹就预示着三元开泰!当时的古人的爆竹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

爆竹,后来也叫炮仗、鞭炮、烟火、烟花。火药发明以后,才有了火药爆竹。这样,没有竹子的地方也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了。再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爆竹有了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古人用爆竹来迎神,辞旧迎新,把古老的中国古代人的过年发扬光大,成为了一种节日祝贺的符号,喜庆的代称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美称!宋代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欧狼烟和放鞭炮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喜庆品牌!今天的中国人,无论缝上什么重大节日,比如国家元旦、国庆都要放鞭炮点烟花。民间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欧狼烟”本来自最古老的长城烽火台,因为是燃烧狼粪而产生的烟,特点是不飘不散,直充云霄,是军事战争的一种报警信号。古人是用狼烟四起来传递战争信息的。

今天的烟花应该来自狼烟的启示。欧狼烟放爆竹,不再是战争的符号了,而是直接反应中国人的一种优良传统文化了!

日月当明

于西施故里

2022年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