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2)

沙尘暴这东西自古至今就惹人讨厌,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把它们看作是大凶之兆,比如商纣王晚年刮的沙尘暴天气就被认为是亡国之兆,北宋的皇帝也多次因为沙尘暴天气下诏自责。但这在战场上的强者看来却是例外。因为兵法上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兵权谋家就要求“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沙尘暴天气也只是可以利用的一个战场环境,刘邦等人就善于利用沙尘暴天气逆转战局,对沙尘暴天气那是贼喜欢。

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3)

刘邦集团在楚汉相争中的总体策略就是他本人仗着超强的抗击打能力,在荥阳成皋一代拖住项羽;韩信等人率领偏师开疆扩土,扩大基本盘。因此刘邦直面兵形势家的天赋型高手项羽,场面上十分难看,几次要被KO。在刘邦差点被KO时,也正好是华北的沙尘暴天气救了命,“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在沙尘暴天气中追击刘邦的楚军因为可见度低,可能出现了不少行进中的交通事故,军阵也无法保留,因此给了刘邦趁机逃窜机会。荥阳之战中的沙尘暴天气好比是拳击赛中的护栏,它给了刘邦以休整的机会,因此刘邦才可以在最终取胜后写下了“大风起兮云分扬”的诗句。

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4)

刘邦是利用沙尘暴天气进行中场休息,而阿拉伯大军则在卡迪西亚大战中利用沙城暴天气一举获胜。在阿拉伯帝国大军和波斯人的战争中,阿拉伯军队在防护装备、兵种配置等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在兵力上也少于波斯帝国军队。他们能获胜关键有两个因素,一是可以主动作战意志高,阿拉伯帝国军队在宗教的鼓舞下人人都如同打了超级血清,甚至敢于直接冲击波斯大军的象军,非常精神;第二就是善于利用沙漠地形和沙漠气候。阿拉伯帝国军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利用骆驼进行机动作战的军队,他们几乎人人都是沙漠生存专家,对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非常了解。在卡迪西亚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时,阿拉伯大军乘着沙城暴天气刮跑波斯帝国宰相帐篷的有利战机,一举将波斯帝国军阵打乱,乘机占领了两河流域,完成了对波斯帝国的逆袭。

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5)

沙城暴天气经常有,西北更是常见,但从小见惯了沙尘暴天气的李自成还真不如东北的努尔哈赤家族善于利用沙尘暴天气。在八旗军崛起的萨尔浒之战之战中,八旗军就利用了沙尘暴天气突袭了杜松,明军的火绳枪等武器在沙尘暴天气中威力大减,而八旗军的弓箭却可以借助风势增加威力。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山海关之战里,在山海关之战中八旗军就是趁着山海关上空风向变换时,突然发起了集团冲锋。李自成一方非常不幸恰好位于沙尘暴冲击的方向,李自成的士兵无法睁开双眼,被借助风势的八旗军用弓箭重创。八旗军骑兵破了李自成军队的一字长蛇阵,李自成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刘宗敏部骑兵也遭到了重创,老营人马损失惨重。八旗军的战法显然是努尔哈赤家族内部相传的结果,如何察觉到风向会改变,如何在沙尘暴天气中提前抢到有利位置,如何利用沙尘暴天气取得良好作战效果努尔哈赤家族可是有数十年的作战经验。

刘邦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一切(大风起兮云飞扬)(6)

极端天气造成的恶劣环境是战场环境的一部分,如何避免它,并把它变成战场上最大的助力是不少战场强者的不传之秘,刘邦等人能利用它,自然也就有资格唱“大风起兮云飞扬”。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