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吃鱼生,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日本传过来 的习惯。 其实,日本人趿我们老祖宗学的。

几干年前,鱼生就上了国人餐桌

中国人吃鱼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诗经《小雅》云:“饮御诸友.魚鳖脍鲤。” 说啥呢?周宣王带领大将尹吉甫到北方征伐大胜,回来大宴将士,大家伙儿好卿乞一顿。宴席上的主菜为“炰(音同袍)鳖脍鲤”,即煮甲鱼、生鯉鱼片。不止《诗经,从汉到唐,你熟悉的文学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几乎都写过吃生鱼片的 诗歌。唐代,鱼生尤为流行。也是在那时,鱼生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国菜。

为什么古人要升官发财(历史趣谈古人生猛)(1)

做官不如吃鱼生

古人觉得.鱼生可好吃了。成语“脍炙人口”,原意指人人都爱吃的美味。其中,‘脍”就指鱼生,“炙”则指烤肉。西晋末年,洛阳有一名叫张翰的官员。 一天,他看到漫天黃叶,想起彼时正是家乡苏州鲈鱼收获的季节。生鲈鱼片,配着芟白、莼菜羹,滋味何等鲜羹。张翰不禁高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于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唱完,辞官回乡。也太任性了吧?其实,当时宗室内斗、 仕途险恶,哪比得上回乡吃鱼生自在!后来.谁一说起“莼鲈之思”,大家就秒懂:官场不好混,罢了罢了,归隐吧。

为什么古人要升官发财(历史趣谈古人生猛)(2)

吃出寄生虫,也停不下来

古人吃的鱼生,大多是淡水鱼,如鲈鱼、鲤 鱼、鲫鱼等。可想而知,如果经常吃,惹上寄生虫,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东汉的广陵太守陈登,就因此“名传后世”。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陈登常常感到胸中烦懑,脸色赤红,没有食欲。神医华佗给他把脉,马上知道病症所在: “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给他开了一剂药汤。陈登喝完,很快就吐出三升虫,“赤头皆动”。古代的三升,相当于600毫升,一大瓶矿泉 水的量。这得吃过多少鱼生但陈登这个鱼生“脑残粉”并没有吸取教训没过多久,又开始吃生鱼片。最终才39岁,便旧病复发而亡。 明清后,人们渐渐不吃鱼生。

为什么古人要升官发财(历史趣谈古人生猛)(3)

明清后,人们渐渐不吃鱼生

自明代以后,提及鱼生的文献慢慢少了。到清代吃鱼生反而成为少见事。介绍清代掌故的《清稗类钞》记载,“闽、粤 人尝师古人食谱所脍之遗法而为胜,以鸡、鸭、 猪、鱼、螺、蚌之属,生切为丝,加胡椒、桂皮诸香料而食之”。说的便是,在福建、广东,当地人还像古人一样.生切鱼肉来吃。怎么不吃鱼生了? 怕寄生虫,大概是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