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似乎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男权社会占主导的历史充斥着逐渐发展着的世界,女子属于男权社会的附庸。在纷纭的政治舞台上挤出一片天地的女子,众人却不一定以赞许的目光看待她们,反以污名告之。女子有了美貌反倒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甚至将亡国的罪名扣在她们头上。

从层层风云中走出来的古代女性,并不是人们通过外界信息间接得出的结论那样单调,仅仅几行字便总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那是缺了一角的石碑,并不代表所有风霜。历史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往往更具传奇性,但却失去了几分真实。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1)

例如京剧中一直以白脸示人的曹操,白色脸谱表奸诈多疑,可事实如此吗?当然不是。曹操绝不仅仅是能用四个字就可以总结的。戏剧的脸谱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及其个性十分鲜明,但历史人物在为人们接受时他的形象也就被固定下来,改动不大,甚至被大众以偏概全。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刘娥也是一位在戏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这出戏就算你不了解内容,只要你知晓名字也能大致明白一点,它叫做《狸猫换太子》,是一个越剧剧目。

在故事以戏剧形式呈现之前,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便已经对相关历史进行了改编,而《狸猫换太子》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京剧连台本戏的借鉴完成的剧作。《三侠五义》不知道您看过没有,但其中的故事您一定略有耳闻。

这本书围绕着宋代名臣包拯展开,它讲述了包拯的生平和他周围的人与事,成为了翻拍以包拯或与其相关的人员为主角的影视作品的范本。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2)

"狸猫换太子"正是包拯执掌开封府后审理的一出后宫冤案。

宋真宗时期,皇后去世后,后位空悬。刘妃与李宸妃恰好同时怀孕,真宗承诺过:谁的孩子先出生便立为太子。母凭子贵,立后自然也会随之而定。刘妃恐被李妃抢先一步,不愿坐以待毙,于是与内侍郭槐秘密商谋陷害李妃之策。待李妃生产后,刘妃便将准备好的剥了皮的狸猫替换了李妃的孩子。李宸妃生下剥皮狸猫,真宗视为不祥之兆,盛怒之下将其打入冷宫,刘妃如愿上位。

但也许是报应吧,刘妃所生之子不幸夭折,经过一番波折,李妃之子最终还是成为了太子。十八年后,李妃之子即宋仁宗赵桢即位。纸包不住火,隐藏的实情渐渐浮出水面被包拯发现。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成功寻回双目失明的母亲,母子相认,仁宗杀郭槐,贬刘后,恶有恶报,结果皆大欢喜。

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并不是。这个故事里涉及的人物几乎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原型,但这个故事却是失真的。也正因为"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让刘妃也就是刘娥背上了"奸妃"的恶名。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3)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娥这个人的生平。

刘娥出生于平民家庭,年纪轻轻便为了生计而奔波。十四五岁时曾随着表哥龚美(一说龚美为刘娥的丈夫)在京城街头卖艺。她曼妙的身姿、清丽的面容和高超的技艺帮助她很快将名声传播出去,大家纷纷来看她的演出。人群中,当时尚为皇子的赵恒默默关注起刘娥这位漂亮的姑娘。

赵恒尚未婚配,窈窕淑女自是君子好逑,初次见到刘娥后他便开始茶饭不思,辗转反侧间赵恒的心思迅速被人得知。赵恒的王府中有人与龚美交好,见赵恒有此意,便找来龚美与他商议。龚美惊喜万分,痛快地同意将刘娥送入王府。如此这般,刘娥便与赵恒相见,并将陪伴他走过大半辈子。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4)

赵恒与刘娥两位年轻人相知相爱,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沉浸在爱情滋润中的赵恒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宠爱对出身普通的刘娥意味着什么。进入王府,对刘娥来说是机遇,但更是挑战,意味着一条望不到边的险路。

在王府中,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很快得知赵恒专宠着一位叫做刘娥的美人,对此十分重视。她根本就瞧不起刘娥,认为这位常在街头抛头露面的女子是个狐媚之人,她十分不喜这位美人,就像豪门大剧中的恶婆婆那样,她竭力劝阻赵恒打发走刘娥,但正处于热恋期的赵恒怎会同意?

秦国夫人见赵恒不听她的,无奈的她喊来了赵恒的父亲当朝皇帝赵光义出面解决此事。赵光义的家教十分严苛,了解到这件事情后,雷厉风行的他强行驱逐了刘娥,并立马为儿子定下一门与潘家的亲事。

迫于父亲的压力,赵恒不能再光明正大地和刘娥在一起了,但他又舍不得他贴心的爱人,于是阳奉阴违,将刘娥置于自己的亲信张耆家中。张耆就是上文中提到的与龚美交好并将刘娥迎入府中的功臣。赵恒很是信任张耆,常在张家密会刘娥。

赵恒和刘娥的地下情整整进行了十五年,直至至道三年,赵光义驾崩,赵恒登上皇位,是为宋真宗,年近三十的刘娥才真的盼到出头之日了。前面先皇为赵恒定下的潘氏早已病故,登上后位的是后来又与赵恒赐婚的正妃郭氏。刘娥只好屈居郭氏之下,被封为美人。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5)

刘娥伴在真宗身边多年,她习得琴棋书画,通读许多书籍。在赵恒那里,她虽然不再年轻,但她成熟风雅,具有知性美,这些使她仍然夺得盛宠。进宫以后,刘娥从美人步步晋升为德妃。刘娥默默当了真宗十多年的地下情人,从青春年少到半老徐娘,对她,真宗始终抱有几分亏欠。他私下里想将刘娥封为皇后,但碍于祖制只能隐忍不发。

景德四年,郭皇后去世,后位空悬,大臣们频频要求皇帝另立新后。

真宗在大殿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立刘娥为后,却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一怒之下真宗拒绝另立新后以表示反抗。

大臣们无非两个反对之声,第一是刘娥出身低贱,第二则是她多年并无所出,这两点构成了刘娥被攻击的致命点。家世出身可以粉饰过去,但子嗣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真宗和刘娥焦头烂额之际,恰巧宫中有一名姓李的妃嫔怀孕,两人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时机,于是真宗在李氏生产的几个月前宣布刘娥怀孕,来了一招"瞒天过海",将李氏之子成功换成刘氏之子,刘娥得以顺利"生下"一子,顺势登上后位。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受益后来被刘娥交由杨婕妤抚养,而他的生母李氏却始终没有和儿子相认,郁郁而终。

刘娥登上后位后,作为亲密的生活伴侣,赵恒在办公时会带上刘娥,刘娥通晓政事,是一位优秀的贤内助。其实刘娥也有私心,在后宫中的妃嫔多有后援,但她刘娥一介平民,无一位身居高位的亲族,虽然好不容易当上皇后,但是朝中无人帮自己说话,说不定哪天就被大臣们赶下去了。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6)

刘娥明白,要想在内宫中站得住脚,必须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样自己也不必一味依靠皇帝来稳定自己的地位。就这样,刘娥从后宫内斗走到了朝堂党争,以丁谓和钱惟为首的一派支持刘娥,刘娥的势力不断扩大。后来正逢皇帝重病在身,而太子赵祯(即赵受益)尚且年幼,朝中诸多大事只好交由刘娥代为处理。

乾兴元年,宋真宗赵恒驾崩,临终前,皇帝将军政大事全交给了刘氏,刘娥得到了合法的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成为宋朝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新官上任三把火,摄政之初,刘娥便展现了雷霆般的手段,她先是把原来支持她而后却生异心的丁谓赶下台,又想出了解决朝廷中官员官官相护、亲戚扎堆乱象的方法。她以感激大臣们的拥戴为借口,请大家将亲族的姓名列出好论功行赏,大臣们自然纷纷迎合而上,于是刘娥就得到了朝中大臣的亲族关系名单。根据这份名单,刘娥提升官员时便可以排除一些受家族庇护的无能之人,给予真正有贤能而无势力的官员出头之日。

国家治理上,刘太后并未急功近利,而是延续着真宗治国的政策,坚持休养生息,并重用了王曾、鲁宗道和吕夷简等贤臣,为后来的仁宗治国打下良好基础。刘娥监国期间,国家有了长足的发展,

刘娥生活里十分节俭,对自己的娘家人虽有封赏,但从不逾矩,严令娘家人低调做事、廉洁奉公。她对养子赵祯也非常宽厚,赵祯体弱忌生冷食物,刘娥便严格控制他的饮食,以至于赵祯只能时常到杨淑妃那里过过嘴瘾。赵祯与这两位母亲关系都不错,他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母子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7)

大权在握的人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刘娥摄政多年,自然不例外。

一天,她问身边的鲁宗道说:"武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鲁宗道大惊,心想:"太后怕不是想做武后第二吧。"鲁宗道踌躇片刻,说道:"武后颠覆朝中社稷,不过一介罪人。"刘后听后低头迟迟不语,也不再主动提这件事。刘后身边的佞臣倒是不断地诱惑她,甚至提出效仿武则天,为刘娥建立宗庙的建议。刘后心中甚喜,忙与大臣商议,老臣们纷纷劝阻,她心中警醒起来,开始明确表示自己再无此心。

在此之后仍有人进献了一幅《武后临朝图》给刘后,她看都不看,直接就将此图掷于地,大声声明自己不做有愧于祖宗之事。只是临朝多年的她还是抱有一些虚荣之心的,她坚持要在祭祀太庙的大典上穿着天子衮冕。群臣无法,只得答应。完成这一愿望后,刘太后明哲保身,宣布退位,还政于赵祯。

明道二年,刘太后病重,仁宗赵祯寻遍名医也未能挽救其性命,最终刘氏着皇后冠服下葬。赵祯也终于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着皇后服饰以一品夫人礼下葬,皇帝心中无所怨恨。

刘娥棺木下葬那天,赵祯亲自上前牵引棺材的绳索给母亲送葬。刘娥结束了她起起落落的一生,而在仁宗皇帝引领下的宋朝即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8)

结语:

刘娥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以往我们说起历史上有名的后妃,不得不提到这两个人,一个呢,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这另一个就是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

这两位不失狠毒更不缺野心,而刘娥正是被称赞为"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的人,后世喜欢把她们三个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她比吕武要强的一些地方。她沉迷权力但理智逃脱诱惑,她虽为一介女流,却在男权社会打出了属于她的一片天,她功在社稷,为宋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歌女到皇后,她向来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才能在政治舞台上急流勇退,夺得历史上的好名声。总之,刘娥足以被称赞作宋朝的一代贤后。

戏曲中将她的形象完全艺术化为一代奸妃,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我们在她身上可以找出强于吕、武的地方,比如她对政治中心的清醒撤离,比如她对亲族的严格管控,再比如她对仁宗赵祯的爱护,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刘娥。

刘娥如何从一个孤女走向太后宝座(从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9)

历史任人装点,但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习惯接受外界给予的一切,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时间一长,我们便只认识演义或者戏曲中的历史,而不去判别真相,任凭刘娥成为一代"奸妃",曹操成为一代"奸雄"。帝王将相,后宫妃嫔,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并非戏曲演绎得不好,而是我们习惯简单化、刻板化接受这些信息,我们不应以偏概全。

历史是个庞大的整体,我们经常窥探出冰山一角,便沾沾自喜,自认完全了解了他们,这是不应该的,潜入水下,用心看,才能认识到历史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