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五色之明丽 配皎日之流光

——漫谈“西玛”珠子

玛瑙,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间,特别自从汉末时期对于这种东西有初步认识以来,向来是特别贵重、值钱。一直到了清朝中前期,谁谁家里趁个玛瑙碗、玛瑙水盂啥的,肯定非富即贵,不是王孙公子,即是富贾大族。

玛瑙这种“珍宝”,最早见于文学家的“讴歌”,始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一篇文章——《玛瑙勒赋(并序)》:

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

其词曰:有奇章之珍物,寄中山之崇冈。禀金德之灵施,含白虎之华章……歙中区之黄采,曜东夏之纯苍。苞五色之明丽,配皎日之流光。命夫良工,是剖是镌。追形逐好,从宜索便。乃加砥砺,刻方为圆。沈光内照,浮景外鲜。繁文缛藻,交采接连。……

从当时曹丕的理解看,玛瑙纹理绚烂,有类“马脑”,加之他认为是一种“玉石”,所以偏旁从“玉”,称为“玛瑙”。其实,在曹丕之前的东汉,古安息国王太子出身的僧人安世高翻译过《阿那邠邸化七子经》一书,已经言及过“马瑙”。这种红色的“宝石”,在东汉以前,应该一直被称作“琼”(《说文解字》:“琼,赤玉也”)。所以,应该从曹魏开始,“琼”这一古称,才逐渐被“玛瑙”所代替。

西玛珠子

不过,根据我这几年的实地观察和仔细比较,我个人还是认为,西玛珠子的原料应该就是东北辽宁的阜新及其附近地区。这种东北玛瑙的原料,胶质感强,透明度高;而市场中那些颜色深红、类似印度玛瑙的“西玛”珠子,反而大多是赤峰附近坊间近期造假的赝品烧红玛瑙珠子。

红色“西玛”算盘子珠,中国最早有实物出土记录的,包括西周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曲沃晋侯墓地、北方夏家店文化以及商晚期殷墟遗址等等。类似的玛瑙珠子在其他文明中也曾出现,公元2600年前左右,印度河谷哈拉帕文化和两河流域乌尔王墓中也有发现。

在中国境内,这些“西玛”串饰,原本不仅仅是腕饰,还包括项饰、腰饰等等。根据考古基址挖掘后当时的原始摆放状态,我们可以发现,“西玛”串饰多由玉璜、盾形佩、兽面纹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小动物缀合而成,其间,夹杂着松石珠管、玛瑙珠管、以及黄色萤石等珠子,因此,每串饰物看上去,都色彩斑斓,美仑美奂。这些高级装饰品,穿缀方式看似复杂无章,其实井然有序!

随着“西玛”价格越炒越高,无论是赤峰本地市场还是北京的十里河、潘家园古玩城,纷纷出现了大量的 “西玛”珠子。如果是外行,花上千元买一颗真实价值也就几块钱的假“西玛”珠子,确实坑人。但是,要在鱼龙混杂的市场和地摊中寻找货真价实的“西玛”珠子,确实需要专业的眼光和不断“吃药”才能积累成的经验。

一粒真正的西玛老珠子,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制作难度超出我们今人的想像力。为了制造这些小珠子,上古先民们费尽心力,体力才。相比玉制器物,玛瑙珠子制造,更费时费力——选料之后,上古先民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用最原始的手工工具先对原料进行不断的砍砸式成型。他们以“减法”的工艺,逐渐砍砸玛瑙原石。待得圆珠形状初定之后,最关键一步工艺,就是最为费时和费力的穿孔!每个珠子,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手工钻磨,当时还没有解玉砂,没有铁制、钢制的工具,没有砂飞轮倒磨,只有先民的无限耐心和日月光辉照耀下他们额头闪闪发光的汗水……

这样一粒“西玛”珠子制成之后,经历数代人佩戴,经过地底的千百年埋藏,当这种西玛珠子重见天日之时,岁月的锤炼,已经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沧桑质变——原先本来因手工失误造成的细微缺损和琢凿的斑点棱角,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打磨,都变得无比圆润自然。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在于真品“西玛”珠子穿孔内壁那种诱人的、神秘的、难以言表的光泽——那是一种曼妙无比的月影波光,是勾人心魄的美丽透色,莹莹闪光,波光粼粼。在自然光线下,折射光随着孔道内壁那无比细妙的弦纹游动着,呈不规则起伏,不仅晶莹剔透,还十分精光内敛!

相比真品西玛珠子,赝品珠子缺乏精气神,缺乏因为先民长久佩戴造成的穿孔边缘、孔壁的那种磨损光滑细腻,缺乏立体的、面面俱到的磨损痕迹,缺乏古人在制作圆珠过程中淡然的超脱气味。即使赝品珠子故意使得穿孔横斜,即使造假者在对珠子外表以哑光抛光方式处理后再加轻微打砸造成磨损,但这种故意留下的缺陷处理,往往过犹不及——新鲜的细碎棱角,反而有时候暴露赝品的“刻意”。

108颗黑曜石手链绕法(苞五色之明丽配皎日之流光)(1)

从孔道观察可以发现,左面的珠子为西玛赝品

当然,一些高仿赝品“西玛”珠子,都努力想摹仿真品孔道那种强烈的水光。但我们上古先民打眼所用工具不是电动工具,旋转过程全靠人力,使得孔道内壁在钻孔时形成的旋纹都是不规则的。如果我们把真西玛珠子对着阳光细看,肉眼都可以发现这种特征。所以,真西玛老珠钻孔的过程,其实就是孔道抛光的过程。这些珠子,日后再经长期穿绳佩带时的自然打磨和轻微磕碰,孔道内壁的水光和珠子表面的古痕,是任何精心仿制都难以达到的。

可能也有人问,坚决不用现在的电钻工具,组织人手,还原上古钻孔工艺,放入滚筒中摹仿岁月痕迹,不就可以造出以假乱真的西玛了吗?提问者可能忘了,造假者最大的关切,不是珠子的真假问题,其实是能不能赚到钱的问题。如果以古法工艺制造,在当今人工成本条件下,造假一个“西玛”珠子,还不如贩购一个真东西!

说一千,道一万,即使造假者纯粹使用原先上古的制造方法和原材料,即使他们能花费功夫人工做旧,真正老西玛珠子表层那种岁月被打磨出的丰富层次 “牛毛纹”、内孔那种面面俱到的、大气内敛的粼粼水光,根本不可能百分百做出来。经历数千年风霜之后,那种大雅和古朴,那种曾经慰籍无数古人心灵的大美,以及让人惊鸿一瞥的动心感觉,其实正是真西玛珠子的灵魂!

108颗黑曜石手链绕法(苞五色之明丽配皎日之流光)(2)

所以,一串天然西玛腕饰,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古人纯真心灵和静穆精神的重现。恰如凤凰涅盘,重见天日之后,这些美丽的红玛瑙珠子,似乎血凝而成,浴火重生。阳光之下,他们高贵的美丽和素朴的气质,真的让人流连忘返,目眩神迷……

西周时期玉组佩局部 (山西曲沃赵北村晋侯墓地墓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