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中毒以后,需要在肉体上予以补救,需要喝香槟酒。”

——摘自《红与黑》下卷第三十七章

如果仅仅作为一本爱情小说来看,《红与黑》的确非常吸引人,因为它不是什么治愈浪漫平平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各种阴谋和罪恶交织的、充满情绪碰撞的故事,那恰恰都是普通人不会拥有的爱情,正因如此,它才独特。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司汤达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于连在从小希望跻身上流社会,在市长和侯爵的帮助下奔赴前程,于连徘徊在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之间,也徘徊于神学与政治之间,最终却迷失自我的故事。这本书出面世后就被社会各界火热讨论:红是什么?黑又是什么?这到底是写爱情,还是写政治?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1)

司汤达著《红与黑》

全文基本上是在说爱情,上卷中德·莱纳先生的谈论、神学院中的勾心斗角遭遇、下卷参加德·拉莫尔伯爵的会议并给俄国王子送信等情节则是与政治有关。可以说政治和爱情是于连的生活两部分,“红”与“黑”不仅是于连对前途的抉择,也是对爱情的抉择——“政治是主题,爱情是手段。”

《红与黑》是现实小说、风俗小说,同时是一部非常微妙的爱情小说,司汤达将绝妙的心理描写技法运用在于连和两位女性的复杂关系上,呈现到我们读者面前的是轰轰烈烈的、令人感动的感情故事。


司汤达与爱情

司汤达的墓志铭很简单:“活过、爱过、写过。”三个动词概括了他的一生,“爱”对于司汤达而言,是他人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为对爱情热衷过,所以才会在《红与黑》中对于连与两个女性的关系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深入人心。

“爱情之于我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说是我唯一的大事。 ”

——摘自《论爱情》

司汤达经历了三段很微妙的爱情,其中有两个令她刻骨铭心的女性:安吉丽娜和玛蒂尔德,虽然他们的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两位女性的性格与气质都被反映到司汤达的作品当中,如安吉丽娜为人狂暴又反复无常,就好像《红与黑》中的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如同更热烈的火焰,要感情轰轰烈烈,要生活一波三折。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2)

司汤达(斯丹达尔)肖像

司汤达对爱情的理解非常深刻。1822年,司汤达发表了《论爱情》,将爱情区分成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和趣味之爱四种,并将爱情划分成七个阶段,这个理论我们在《红与黑》中于连勾引、纠缠情人的情节中不难看出,于连和两位情人的感情就好像是战斗实操,简直就是爱情三十六计,也难怪人家说司汤达是一名“文学心理学作家”

“爱情在伦理学上是一切感情中最强烈的激情。”

——《论爱情》


“红”与“黑”——爱情的对比艺术

那于连来说,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是存在社会底层连呼吸都困难的那种人。家庭是坏的家庭,没有尊重、没有爱、没有面包。他从军医里学到了拿破仑,他向往拿破仑时代那种打破等级、以个人能力争取权力的平等,可以说,于连一生都在追求“尊重、平等、自由”。但是家里想让他从事宗教,当他发现当教士能生活得很好的时候,他又投身于宗教,尽管他不信宗教。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3)

电影《红与黑》主人公于连

于连不喜欢别人议论他,这是他的自卑,他总觉得别人是在说他的不好。但他又喜欢成为别人的焦点,所以他成为仪仗队一员后那匹马受惊出列时,他非常非常得意,这是他的自尊。于连的性格很明显,矛盾到极点,天真又虚伪,高傲又自卑、敏感又坚定……他的性格也和书名“《红与黑》一样,有很多对立的地方,有人评论说这是一种“比对艺术”

于连所谓的爱情也充满了“比对艺术”。

其一,德·莱纳夫人她就好像一副非常漂亮且柔和的乡村郊外油画似的,有温柔的风、温柔的溪流、温柔的月光。

夫人时常把自己置于一种悔恨的困境,她爱于连,但她囿于有夫之妇的身份,一直都处于幸福又自责的状态,我觉得她就司汤达所说的“少数幸福的人”。夫人一直很明确自己和于连身份的界限,虽然于连是因为复仇才诱惑她,但摔进爱情泥淖之后,却是她自己不想爬出来的。她爱得很深很深,她想到的都是她和于连两个人的事情,一直在为于连做打算,她的未来蓝图里永远都有“于连”这个名字。

这是真的爱。也难怪后来于连冷静下来,发现自己的真爱依然是德·莱纳夫人,司汤达说,这是属于一种心灵的感情

直到最后,于连要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她一封告发信导致于连愤怒地揣着枪去杀她,一方面是受了新神甫的迷惑,一方面是“情深妒亦真”。也正是因为这封告发信,于连要上断头台。然而直到于连直到临死前,却还要托孤给德·莱纳夫人,这是一个有爱且令人深信的女人。

《红与黑》中有一个非常唯美的片段:德·莱纳夫人最后抱着孩子们一同赴死。她真的爱的很深,既然爱得深沉,又怎么能容忍苟活?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4)

其二,玛蒂尔德,我觉得她从思想到性格再到对感情的态度,都是冰与火之歌。她和于连之间的爱情,完全就是在打仗、在博弈,一点都不温柔,反倒是激情无比。激情过后就是冷漠,两个人总是在相互伤害。

我本来以为玛蒂尔德是在对抗真实的爱情,毕竟对于她来说,她是上层社会贵族之女,高高在上,完全可以藐视一切。而于连只不过是一个秘书,一个下层人,尽管凭着才能和傲气获得了尊重和地位,但他的出身始终只是一个木匠的儿子。玛蒂尔德的很多心理活动表明,其实她根本就不爱于连,她爱的不过是那种她理想的——不过是向往那一种被仰视、被以为与众不同的感觉。

她爱的完全是自己。她想要别人知道,她是一个敢于和下人发生爱情的英勇女子,她和别人不一样。包括为什么选择于连,也是因为置身于这么多贵族里,于连虽然身份低下但是敢于蔑视这群人,他与众不同,所以她要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方能凸显她与祖先前辈相似的勇气。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5)

我想到余华的《第七天》里,李青选择杨飞的原因似乎也不过是因为杨飞在那群人里显得与众不同而已。也就是大家都奉承她、追求她,而杨飞在哪里无动于衷好像根本没有感觉,所以她要选一个不一样的。后来她就为了所谓的事业和飞机遇到的野男人跑了,后来还因为这个野男人出轨而自杀。

玛蒂尔德在给父亲写的那封信里主动承认是她先勾引于连的,是她主动要求和他在一起的,就把她和于连这段关系的责任全都背在自己身上,起初读者会觉得玛蒂尔德好一刚烈果敢的女人,后面回过头才发现:玛蒂尔德一个人玩得很开心啊,一个人的精神狂欢。

红与黑为什么不是爱情(红与黑爱情是手段)(6)

于连的死一笔带过,玛蒂尔德一个人完成了女主角的戏份完美落幕,德·莱纳夫人追随于连而死,不过到底怎么死的没有提及,我觉得大概率是伤心过度气结而死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玛蒂尔德的性格和对待感情的态度是充满激情的“红”。

德·莱纳夫人则是沉稳庄重的“黑”。

最后黑战胜了红,但黑也随之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