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莫雨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近读左思的《三都赋》,其诘屈聱牙,超出想象,虽借着字典读了个大概,但对这一时引得“洛阳纸贵”的大赋,却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左思一篇短小的《白发赋》,让我领略了他赋的风采。

赋,是一种讲究辞藻、音韵的文体。读赋,既能让人感觉到文字之优美,音韵之和谐;也可让人体会到文学之高远,古典之深邈。虽有时为求“骈偶”“工切”,斫伤文意,戕损字义;但其谴词运句,浩瀚丰盈,雄奇骏伟,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其非凡气势,总是给人莫名震撼。

《白发赋》是一篇人与白发对话的寓言体赋。人,应该是作者自谓。面对生于鬓垂的白发,人觉秽我光仪,将拔将镊。

面对自己双鬓代表衰老的白发,人希望去白留黑,青春永驻。白发惄然自诉,反诘于人:朝生昼拔,何罪之故?面对白发的质问,人很有耐性地想给它讲清道理,先举史上年少英才:甘罗乘轸,子奇剖符,英英终贾,高论云衢;再列现实客观需要:观世之途,靡不追荣,贵华贱桔;然后很坚定地告诉白发:拔白就黑,此自在吾。白发临拔,瞑目号呼:何必去我,然后要荣?进而反驳人,认为人所举的史上英才,并非靠年少出众,而是因为才智超群才名垂青史:甘罗自以辩惠见称,不以发黑而名著,贾生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鬓而后举;而且也以史实为证:二老归周,周道肃清,四皓佐汉,汉德光明。以白发为代表的“老”,与人希望的“少”形成鲜明的意见分歧,人虽认为白发说得在理,但却告诉白发:曩贵耆耄,今薄旧齿,皤皤荣期,皓首田里。白发辞尽,不再反驳,誓以固穷。

《白发赋》并非纯文学作品,有明显的政论性质,言论所指,针对明确。有晋一代,门阀势力强大,士族把持朝权,许多出身豪门的官宦子弟,年少得志,世袭高位,出入宫门。而出生寒微的知识分子虽然文采超群,胸怀经世济国大志,但在官场孜孜矻矻一辈子,却无法得到应有的位置,难以施展“兼济天下”的宏愿。眼见自己花华丛生,日渐老去,自然会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生出许多感慨。正如左思在赋的最后所说:聊以拟辞,比之《国风》。《国风》,多为讽刺施政得失,反映世俗民情之作。左思将《白发赋》当成《国风》,肯定有极其深刻的讽谏之意。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左思觉得不可理喻的事情,今天依然存在着。在很多时候许多地方,年龄,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才干,成为年龄的附庸。用年龄来“切”许多没法“切”的东西的办法,渐成气候,大行其道,已然风靡。许多未生白发正值壮年的人,被年龄“切”了下来;许多担心被“切”的人想方设法调整年龄。花样之新,手段之繁,情势之炽,无法描绘,难以摹状。若左思当世,定会瞠目结舌,盲然无措,佩服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写《白发赋》!

读《白发赋》,有与左思的感慨毫无关联的感慨。生命,是一个逐步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虽然,人总是很贪心地希望永远年轻,但生命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也无法走出生老病死的规律。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作为生命的拥有者,都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独特优势。攀登青春年少的山岭,见树木葱茏,林间鸟雀翻飞,路旁百花争艳,觉得来日方长,一切都可从头做起,自然会生出“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风发意气,但这意气里却暗含着莽撞、无知、冲动。奔驰在身强体壮的大道,见红叶映日,千里稻菽飘香,囤中果实累累,觉得功成名就,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自然会生出“从此玉觞拼一醉,功成名遂千秋岁”的英发雄姿,但这雄姿里却悄然透出自得、自满、自傲。

踯躅于发白齿松的台阶,见寒风肆虐,枯草遍野,雪花瑟瑟而舞,觉得时日不多,一切将慢慢陷入昏暗,自然会生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无奈叹息,但这叹息里却隐藏着看透生死的机敏睿智与豁然达观。所以,年少也好,发白也好,只是人生必须经历一个阶段,没必要计较,用不着去“老”就“少”。让一切,白发也好,皱纹也好,都自然地存在着,或许才是最恰当、最合适的生命表达。

宿夜诗(误读白发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