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远方”成了大家的梦想,我们开始关注远方有些什么,却全不在意身边有些什么。即便在昆明生活多少年,或许你就从未想过,会去曾经的西南联大看看。
西南联大遗址在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内,进校门不远有联大纪念亭,纪念亭有三个,分别代表三校,且由三校撰联,因此也称为三校亭。亭子呈三角形,且都有一角指向中心,象征三校同心,每亭的外边栏封闭,寓为三校对外联为一体,靠内两边则围栏开放的,寓为之校内部互通联合。
云师大东北角有按原貌重建的联大校门,但这个校门并不在原西南联大校门的位置,原校门所在处即是今云师大校门。
你有否注意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繁体国字上少了一点,南字也少了一横,这并非笔误,而是意示国已不全,三校颠沛流离一路南下。
进入联大校门后右侧有是12.1运动纪念广场,广场前有三校校长的塑像。
清华校长梅贻琦
北大校长蒋梦麟
南开校长张伯苓
历史书上学过的,1945年12月1日发生于昆明的学生爱国主义运动,纪念碑后边是12.1运动浮雕墙。
再往里走右侧是12.1纪念馆,馆名为邓颖超题词。
正前方是12.1四烈士墓及闻一多衣冠冢,闻一多遇害后骨灰部分撒入滇池,剩余的辗转回到北平,但因为解放战争前北平紧张的局势,最终直到1951年才安葬于八宝山。
12.1烈士陵区内还有李公朴墓,李公朴于闻一多之前遇害,骨灰送回上海安葬,昆明西山有衣冠冢纪念,后于1980年李公朴衣冠冢迁入12.1烈士陵区。
12.1烈士陵区左侧有西南联大及昆明师范学院的烈士纪念碑。
再往右侧过去,是有“三绝碑”之誉的,出自大师之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
“三绝碑”上“国”字少了一竖,警示国门已被打开,“立”字化为一人,喻示国人当自立,“联”字少了一竖,左边成为“巨”字,揭示国人联合,即为巨人之意。
这是位于原址处保留修复的的原西南联大教室。
初入云南时,联大租用其它房屋办学,后在现云师大位置处建了新校区,当时条件极其坚苦,学生宿舍为土墙茅草顶,教室为土墙铁皮顶。
复原的西南联大教室内部,当时用的就是这种简陋的一侧带有窄条扶手也作书写桌板的”火腿椅“,可见当时经费之紧张。
名人名语碑区,有三校校长、杨振宁、闻一多、黄钰生的名言碑刻。最为有名的当属清华校长梅贻琦生先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在联大时期得到了更强有力的印证。
梅先生48年到了台湾,之后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倘若梅先生仍然在世,面对国内如今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以雄壮大厦换取高额学费的大学,会是做何感想呢!
这是当年学生宿舍的位置,房上有一匾上书:绝徼移栽桢干质。很少有人能够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你可以去找西南联大旧址处的服务中心,那里会有义务的学生讲解员为你免费讲解。
当你进入到西南联大纪念馆后,也会看到这句话的出处,
这是西南联大校歌中的一句,校歌为罗庸、冯友兰以《满江红》填词而成: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绝徼移栽桢干质的意思是,在边远的地方移栽了国家栋梁之质,这是西南联大在那个”九州遍洒黎元血“的危难时期最真实的写照。
纪念馆详细的讲述了西南联大8年的历史,虽然它并不能让后世的每一个老百姓详尽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的点点滴滴,但它会让你知道一种精神,一种态度,这或就是历史印迹对于个人的价值所在。
位于师大校园里的闻一多雕像,西南联大回迁时,闻一多并没有随校北上,而是继续留在了昆明,昆明已经成为他民主斗争的前沿阵地,随后闻一多在昆明遇害。昆明现在还有很多闻一多的印迹,他是对昆明影响最大的一位联大大师。
西仓坡,闻一多昆明遇难地,而今成了闻一多文化艺术走廊
喜欢请关注
滇王金印出土地
龙云献地图发生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