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年规划(高新南区酝酿活力地图)(1)

高新南区“活力”将继续升级。(资料图片)

成都高新区,总面积613平方公里。区域之南,面积87平方公里的成都高新南区正在“蝶变”。随着在高新南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新经济产业活力区目标的提出,一道新课题摆在了决策者面前:新经济产业活力区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据悉,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科新局”)牵头的新经济产业活力区规划,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编撰工作,待完成专家评审等环节后将正式“出炉”。“新经济产业活力区的主角是‘人产城’,重点是‘活力’——产业生态活力、生活活力、开放活力。”日前,科新局相关负责人白描了新经济产业活力区的底色和轮廓。

以“人产城”为主轴

串联新经济“因子”

理清了新经济产业活力区是什么,紧接着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高新南区这片业已成型的区域里重塑一张‘新经济活力地图’。”科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过程中,串联新经济“因子”、形成“人产城”为主轴的“活力地图”的思路逐渐清晰。

“人产城”,“人”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至于“产”,成都高新区也做好了发展新经济的准备:瞄准绿色经济、智能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率先突破人工智能、泛娱乐两大产业。区内聚集起了新潮传媒、医联、1919、极米科技、启英泰伦等具有新经济形态的一大批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

目前,成都高新区人才总量达48.2万人,创新创业企业1.7万家。人才和企业的聚集,直接激发出产业的活力。

“极米科技今年7月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288.76%。”据介绍,1-7月,极米科技、骏逸富顿等11家规上潜在独角兽企业实现总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43.41%,其中极米科技累计产值达7.5亿元。鼎桥通信等34家规上瞪羚企业(34家)1-7月实现营业收入625.8亿元,同比增长20.55%,其中业成科技、三零嘉微、盟升科技等25家规上工业企业7月当月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9.31%。

在科新局企业培育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打造新经济产业活力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的,就是开垦、培育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土壤,吸引人才,引进和培育企业,形成产业生态链,让人才、产业、资源等市场元素在其间生长壮大,“高新南区就是新经济活力的开垦地,在这片土壤上,‘人产城’就相当于空气、阳光和水,以此为基础,串联起新经济‘因子’。”

生态、生活、开放

三个维度注脚“活力区”

确定了“主角”底色、厘清了“人产城”要素后,还差一个撬动新经济产业活力区的支点。在新经济产业活力区规划中,这一支点就是三个活力维度——产业生态活力、生活活力、开放活力。

科新局相关负责人以硅谷的“活力”作类比,解读反复出现在新经济产业活力区规划中的“活力”二字。在他看来,“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创新创造标杆地,在于创造的活力在硅谷文化里一以贯之,“活力并不单指创造活力,而是创业者、技术发烧友、风险投资家、行业龙头、企业家等八方精英集于一堂的环境与生态的活力。”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所谓新经济产业的“生态活力”,是指集合适宜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新经济企业成长的元素,“有人才、有企业、有项目、有资本、有政策……从而形成生态圈闭环,继而迸发生态活力。”而对于“生活活力”,该负责人说,“在我们看来,高新南区不仅是各类科技企业和人士汇聚地,也是新南商圈、金融城商圈、大源商圈和新川商圈的所在地,美食一条街、时尚商业街等等交织出生活应有的‘烟火气’。”

除了着手规划远景蓝图,另一方面,实体场馆中也有新经济“窗口”在建。今年6月,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的天府高新视窗新经济场景馆基本成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施工中,不久后将与公众正式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