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无名小将,领三千残兵,竟完败诸葛亮侄儿20万大军

曹魏在北伐中阵亡将领(曹魏无名小将领三千残兵)(1)

诸葛亮侄儿,诸葛瑾长子—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成人之后拜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担任左辅都尉,作为东宫幕僚领袖辅佐太子理政。之后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职,赤乌八年(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加封丞相 、进爵阳都侯。

曹魏在北伐中阵亡将领(曹魏无名小将领三千残兵)(2)

新城之战,张特领3000残兵对抗诸葛恪20万大军

253年,诸葛恪不顾他人的强烈反对,大发州郡二十万人伐魏。诸葛恪本来打算到淮扬一带驱略百姓,但部下劝他围困新城,围点打援,诸葛恪采纳了这个计策,20万大军重重围困新城。

新城牙门将是张特,当初诸葛诞认为张特没用,但毌丘俭替代诸葛诞后,仍让张特守卫新城。在新城被困时,正是张特以三千守兵阻挡了诸葛恪二十万大军。

张特于是使出缓兵之计,告诉吴人说:“如今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魏国法律规定,被围攻超过百日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辨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做信物。”并将其印绶送给吴人,吴人听信他的话但没有接受他的印绶,遂停止了攻城,然后张特趁夜拆下房屋建材来修补城墙破损之处。

等到隔天,张特已修好了城墙,便告诉吴人说:“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因为被戏弄而猛攻,吴军昼夜攻城,疲劳不堪,无法作战。不久,诸葛恪自知失计,又耻于攻城不下,最后因为军心涣散和魏军增援到来而只好退兵。

曹魏在北伐中阵亡将领(曹魏无名小将领三千残兵)(3)

惨遭败仗,不思进取,独断专行,最终惨死

诸葛恪惨遭新城之败后,回朝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而张特,曹魏嘉许他的战功,便以其为杂号将军,封列侯,又迁其为安丰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