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1)

奇爱博士评《美人鱼》

和绝大部分电影不同,周星驰新作《美人鱼》在公映前没有在北京做任何的提前点映活动,片方藏着掖着、云山雾罩的功夫实在是了得。

这是一招险棋。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2)

因为影史上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当年罗兰.艾默里奇的《哥斯拉》(2000)便因为前期刻意的低曝光量,导致了正式公映时的票房滑铁卢。而在前车之鉴后,《美人鱼》片方还敢这么玩,无非说明:

对周星驰的实力和号召力具有百分百的信心。

而事实证明,这次的豪赌还是赢了,昨晚票房数据出来,《美人鱼》以单日票房2.8亿再次刷新华语电影史的纪录。

犹记得,几个月前,受邀参加“今日头条”在柏悦酒店做的一次关于周星驰的大数据发布。镜头前的星爷还是一幅内向、略显迟疑的羞涩模样——这和他“喜剧之王”的名号实在是反差太大——在主持人撒贝宁一再地追问“《美人鱼》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时,他挤了半天,才蹦出一句:

“《美人鱼》是一部超级大片。”

“那有多大呢?”撒贝宁不死心地追问道。

“很大。”星爷还是略显沉闷的回应。

“很大是多大?”撒贝宁快崩溃了。

“就看你的屏幕有多大。”

但凡无冕之王们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多半会是要疯,甚至半途撤退放弃:因为完全没聊出任何有用的信息,稿子没法做了。但现场的几百口子人之所以一直还耐着性子听到最后,甚至时不时还陪着一起附和着傻笑几声,完全是因为:

他是周星驰。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3)

说回《美人鱼》, 相信这次大家看完之后,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大概也从朋友圈推送的影评信息中,看了一些,内容多数大同小异:比方说环保主题啦,或者电影中有各种对经典作品的致敬啦等等。当然说的都挺好,我就不再重复了。今天独辟蹊径,为大家普及一点另类的学术分析角度,就是如何通过“图像证史”,来发现电影中美人鱼图画中潜藏的香港意识。

不开玩笑啊,这些周星驰本人也未必了解的清楚,因为艺术家不是学者。但我相信,很多信息,都是作用于星爷的潜意识中,并通过与创作团队的互相激发生长出来的。

首先为大家介绍两本历史学家的优秀学术书籍。剑桥大学彼得.伯克教授的《图像证史》(北大,2008)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卜正民教授的《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17世纪全球贸易》(台北:远流,2009)。

这两本书,讲的内容不一样,但都涉及到如何把“图像”(包括绘画、肖像照片等等)作为历史证据使用的问题。热衷新文化史研究的历史学家通常可以从一个微小的点出发,去发掘宏阔的星辰大海,这就是历史研究的趣味所在。

而电影作为“活动影像”,当然更天然地具备着保存文化记忆的功能。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4)

2001年,丘静美教授曾出版了一本有关香港电影的专著《全速前进:无边界时代的香港电影》。这本书通过徐克、王家卫、周润发等香港影人的案例以及城市商业类型的讨论指出,香港电影正在拓展新的边界,跨越时间、文化和习俗。

那当我们在15年后重新回首这个问题时,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在跨国跨地区资本和全球美学的助力下,香港电影确实在无边界的时代走的越来越远;可同时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我们还有没有必要讨论那个我们曾经怀念、却又颓败无比的“香港电影”,以及,独特的香港地域文化如何在合拍片中存在?

与大量北上神州、力图发展的香港导演相似,周星驰拍摄的作品均是和内地合拍;但你看星爷的片子,总是和别的香港导演不那么一样,除了个人标签式的无厘头喜剧幽默方式之外,也有对于地域性特征隐藏式的巧妙把握。

《美人鱼》如果大家都看了,就可以了解到,它表面上似乎架空了时空和边界:这是一个不知道发生在什么时间的奇幻故事,故事发生地应该是在广东海边的某个地方——通过汽车牌照和内地警察的设置可以判断——可是,影片开头的博物馆里,以及小美人鱼带邓超吃鸡的时候,市井里又分明全是港式的繁体字招牌。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5)

和以往很多合拍片不同,《美人鱼》几乎没有采撷到任何传统、有代表性的都市景观。它虽然是一部时装片,但全片几乎只有建筑内部空间(公司、豪宅抑或海边搁浅的轮船内)和海岸两种非常模糊性的地景。

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血杂糅文化形态下,同时又抛弃了香港传统招牌式的信息(如都市天际线、功夫、特色小吃),周星驰又是如何在电影中体现香港意识的呢?

我觉得,这主要便体现在那些一幅幅诙谐却又深刻的美人鱼图画中。

这是解码周星驰香港文化意识的关键。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6)

请大家不要一提到美人鱼,就首先想到西方的那些上半身美女、下半身鱼尾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中国的古文献中,其实N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上图,就是《山海经》里记载人鱼的形象,当时的名字叫“陵鱼”。

古文献记载中的这种人鱼,在北方海域中较少,主要出现在南方以及今天的香港海域——所以,谈到中国的“美人鱼”,和岭南文化是有天然的关系的。

晋朝干宝写过一本《搜神记》,在卷12中如此写道:“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入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这里的“鲛人”,也就是人鱼了,明确地指明分布在南海一带,它最厉害的,就是哭泣时眼泪可以变成珍珠哩——这一点,似乎中西的人鱼倒是相通的。

除了《搜神记》,西晋张华《博物志》和南朝祖冲之《述异记》,也都有类似记载,不过名字也有叫“泉客”或者“泉先”的。在古人绘声绘色的描绘中——也即如同《美人鱼》中美人鱼老干妈所提到的——人鱼是非常友善的,他们游泳技术非常好,因此经常和人类交朋友,甚至还能帮南海的渔夫捕鱼。

渔夫有时候会问人鱼:“来我家小住如何?”

人鱼回答说:“好啊。”

于是他们就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

从这些记载中看,人鱼本来就是水陆两栖的。不过,它们在陆地上是没有居所的,要是上岸,就得居住在人类的家里。宋代《太平御览》记载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盛,以与主人。

大家从周星驰的《美人鱼》里可以看到,人鱼们有两个主要活动场所:破船中,这是他们躲避灾祸的自由天地。按照美人鱼老干妈的说法,人鱼曾经和姓郑的人类相爱(以至于到现在人鱼老干妈还在听秋官的黑胶唱盘,这实在是颇为滑稽的一幕)。按照古籍的说法,这是绝对有可能的,下文将重点分析。

第二个活动场所,是岸上的小屋,那这个小屋明显是人造的,曾经是人类邀请人鱼做客的地方,人类撤退后,为人鱼所住,这里或许也曾是爱情故事的生发地。

无论是水中,还是岸上,上述两个场景是相互呼应的,说的其实都是友谊和爱情。所以周星驰在拍这一段的时候,直接从《色戒》中易先生夜探王佳芝的一幕中获得灵感(同时,在其它叙事段落还使用了戒指这一重要道具),由此指认小屋乃爱情与危险的并存之地。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7)

那有较真的朋友就疑问了,说:“《美人鱼》最后有一个Happy Ending,邓超跟小美人鱼林允相爱了,生活在一起了。但这是周星驰的一厢情愿、讨好观众的处理,我就偏偏不相信。他们未来能解决生理问题吗?能孕育下一代吗?这有何文化依据?”

当然是有文化依据。

清朝时东莞人邓淳曾在自己的著作《岭南丛述》中,提到过“遗种变人鱼”的学术观点。他考证说人鱼其实是在公元395年,当时还是东晋时代,浙江永嘉太守卢循率众举事,被大将、也是后来的南朝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击败。所以从北撤退到广东,占据番禹一带,结果又遇强敌,带着残兵乘着扁舟逃到今天香港的大屿山一代隐居,离奇地一代传一代,就变种为人鱼。

所以人鱼,也有一个名字叫“卢亭”,也叫“卢馀”,就是说这和卢循其人有关。

《岭南丛述》中明确说:“大奚山三十六屿,在莞邑海中,水边岩穴,多居蛋变种类。……出没波涛,有类水獭,往往持鱼与渔人换米,或迫之,则投之水中,能伏水三四日不死……

大奚山,就是今天香港大屿山。这些人鱼,被认为是“蛋变种类”,实际上就是因为超自然因素而产生了身体变化。

按照邓淳的观点,人鱼的前世其实也是人,只是种类不同。人和人鱼相爱,当然也是没有问题。

所以,《美人鱼》里大家看得是说保护自然的问题,其实大家是被星爷、被那些《海豚湾》的片段误导了。这其实是一部讲“人”和“蛋变种类”相爱的故事,“蛋变种类”当然就是在香港生存的港人。港人也是中国人,只是因为前英殖民地的“超自然因素”,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针对当下内地香港的紧张关系,星爷借由《美人鱼》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同属一族,内地人(邓超)和“蛋变种类”的香港人(林允)应该相亲相爱,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电影海报上,半人半鱼但身为一体的设计,不就是意在与此么?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8)

周星驰绝对不是一般人,《美人鱼》最厉害的地方,表述地非常隐晦:而且完全是借由复杂的香港传统文化意识来进行暗指的。

比如在警察的设置中,用文章(内地人)和李尚正(香港人)来进行搭配,也有同样的意指。

很多朋友如果读到这里,可能觉得我有些在扯淡、过度阐释,其实星爷的合拍片中,一向都有潜在的香港文化意识,只是大家现在过于被西方文化洗脑,没有感受出来。

我最后以《西游降魔篇》里的李尚正,也就是《美人鱼》里画人鱼的这位警察为例简单分析一下——其实这个角色相当具有深意。他在《美人鱼》里画鱼,而在《西游降魔篇》里就是一只大恶鱼,这两者之间是有文本间性的。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9)

《西游降魔篇》的开头,一般人就只看出说,是星爷在学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当然是,但,这是非常表皮的。其实李尚正,也就是后来的沙僧,为何开头以一只大鱼的形象出现,也是有文化渊源的。

香港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

话说几百年前,香港屯门一带已有渔村,渔人们因为打渔经常产生冲突,甚至爆发流血冲突。有一位杯渡法师目睹惨状,痛心不已,常常对渔人们说:“你们捕取鱼类,已经是伤害生灵,如果再发生斗杀,更为残酷不仁,这对大家的今生来世都有害。”

渔人受其感染,多少有些收敛。

渔人以打渔为生,可突然有一天,禅师对他们说:“今日不能出海,大家都请回吧。”当然,这次没人会听他的,大家该怎样还是怎样,结果出船者未几便遭遇神秘暗流,纷纷翻舟,有些人因为近岸,死命逃生,这才相信禅师的话。回来赶紧问禅师,禅师答曰:“海中有一条大怪鱼,被上天惩戒,在此兴风作浪也。……但他难免一死的,故我为它念佛减罪。”

过了几天,渔人们果真见海滩上躺着一只二丈多长的庞然大物。大家问禅师如何处理此鱼,禅师说:“假如肉是好吃,你们取去它的肉吧!不过,你们取去鱼肉之后,把它的骸骨敲碎,每人保留一块,即所以使它的灵有所寄托也。”

渔人们于是把鱼肉取下,在海滩上烧火吃鱼喝酒,因为人人开心,所以戾气全消,日后的岁月一直和平相处。壮哉!一只大鱼竟然解掉了千古仇!因此,在今天屯门的香港青山禅院,还供奉着一块著名的“鱼骨岩”。

以上故事来自已故香港著名文化史家吴昊先生的炉峰述异》(香港次文化堂,2003)

由此大家回想一下《西游降魔篇》中渔人、大怪鱼(李尚正的前身)和用“儿歌三百首”点化世人的玄奘(文章饰演),你就知道,周星驰潜藏的文化深意是在做什么。他表面上使用的是世界通用的电影语言,血肉里却是香港的传统文化资源,更难得的是,他的骨子中是满溢的慈悲胸怀,这是最令人感动和佩服的地方。

周星驰的电影,从《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鱼》,没有香港,但也处处香港。就像星爷本人,不太说话,但真的高深莫测。

这样的周星驰,你会不爱吗?

如何评价周星驰美人鱼(我猜你们大多根本没看懂美人鱼)(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