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柯研所TOTOLO~

在《柯南动画鉴赏指南(前篇)》中,笔者向大家介绍了对“动画品质”的系统性评价方法。在本文部分,笔者将向大家介绍推理故事、柯南故事两大模块的系统性评价办法。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这里依然先附上总览性的思维导图: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

相对于前篇出现的思维导图,后篇也就是本篇出现的思维导图在推理故事、柯南故事大项之下的小项进行了一些调整,总体而言,以本篇的条目为准。

推理故事

无论大家怎么看待柯南故事,柯南案件的设计总是要过一遍推理迷的审视体系的。

很多观众自认为一点都不在乎柯南故事的推理内容——笔者也一样。但是,如果柯南的案件设计的过于简单,谜题过于朴素,即使是我们这一类的观众,依然会不停地抱怨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必须要明白的是,柯南案件是没有单独的“纯粹日常”存在的,即使是偏日常、人物的柯南故事,也必须围绕谜团、推理进行,比方说《满腹疑惑的兰》,就算这个故事大部分都是小兰一个人的活动、也没有“犯人”,也要补一个回忆案件来帮助兰解开谜团。因此,对这一大项的讨论是没有例外的,任何柯南动画的这一项都很重要。

如何对推理故事进行评价,这是一个过大的、非常困难的话题。但是如何对柯南故事中的推理部分进行评价,这还是略微简单的事情,笔者给出的答案就是:

舞台、谜面、解谜表现,这就是“推理故事”大项下的三大小项。

舞台

柯南故事的舞台是极端重要的,以舞台作为案件的区分点,对于柯南动画的讨论往往是最有效、最有用的。本质上,“舞台”属于“谜面”的一部分,因为本项显著重要,因此单独进行列出、单独进行评判。

故事舞台有很多任务和使命,简单来讲:

其一,要让角色在其中展开有趣的活动;

其二,要让案件诡计能够利用舞台展开;

其三,舞台本身要有足够的观赏性;

对于案件舞台,普遍的,越大、越奇特、越复杂,观众会觉得越有趣——最好直接建到天上去。但是我们也应当发现,只是奇特、奇异、复杂,往往并不足够成为好的案件舞台,比方说柯南动画案件《黑暗之塔的秘宝》,整体就显得廉价、不真实。

为什么,其实也很简单,这就涉及到之后我们会详细讲的,对柯南故事的理解。柯南世界基本上是和现实世界相通的,现实世界完全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完全体会不到的一些事物的感受,对于柯南动画来讲就会显得异质。举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经常和《名侦探柯南》故事联动的《魔术快斗》,《魔术快斗》在自己的单独故事里是有魔法存在的。但是,仅看《名侦探柯南》里出现的《魔术快斗》内容,观众根本看不到类似的超现实元素,这就是柯南故事的兼容性要求,你在我这个故事内玩,就不能设计太离谱的内容。

本质上来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难以容忍所谓的“柯学”。

以柯南动画的舞台设计而论,就拿“悬空建筑”来举例子,如果是这样: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2)

那我觉得观众是完全能接受的,也觉得这种悬空建筑里发生案件会很有趣。实际上,在柯南动画中确实出现过类似的舞台,比方说ep.245《向日葵馆的枪声》中的案件舞台: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3)

这个案件就是非常典型的,完全围绕、基于案件舞台设计的案件,这个案件也比较有趣,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一看这个案件。但是,如果你直接拍一个这东西出来: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4)

奇异吗?确实奇异的不行;复杂吗?复杂的不行;庞大吗?庞大的不行。是好的柯南故事舞台吗?当然不是。笔者举得这个对比图非常极端,只是为了更好说明本部分的关键判断点。

具体一点的话,普遍的,在舞台构成上,“雷点”是:

普遍的,舞台的“甜点”,就是:

更具体而论,笔者给出自己理解的,柯南故事常规舞台强度排行:

舞台之间本身就有强弱之分,笔者进行一些讨论,来让大家进一步理解强弱的区别。大家看上面的表单即可知,以“火车”为例,基本上“老式列车>新干线≈环状线>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因为速度、结构。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越高速的火车的车体越坚固,大家可以想一下早期绿皮火车的窗户,和现在高铁的窗户: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5)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6)

大家看出区别了吗?显著的强度差异。而,如果一个车体强度越高,角色的行动范围和方式就受到大量的局限和约束。对于现代的高铁,前挡风玻璃面对1kg、500km/h的铝弹撞击依然能保持基本的完整性,这也意味着几发子弹很难打破一个大洞——《从上野出发的北斗星三号》的事发过程还能实现吗?

进一步的,如果窗户、连接处都非常牢固,那么——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7)

《贝克街的亡灵》在火车车顶的对决还能够实现吗?

这些特别明显的点显示了舞台在柯南故事中更加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小说而言。对于影视作品载体来讲,一切都有其形态,一切都受到约束,因此,才更加重要。

因为故事舞台本身的重要性,在一些案件中,一些脚本家在构成柯南故事的时候是从本身手法、点子出发,慢慢凑出的舞台。以这种方法、思路设计出来的案件,展开事件奇遇可能比较突出,但是其他的案件环节、整体舞台表现往往品质不高,典型的也很有名的代表就是《巨大神像的愤怒》。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8)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9)

游山步道、展望台的伴随舞台设计的展现相对自然,但是焚化炉的设计就表现出了其低完成度的一面,“在案发之后才出现”这种较为严苛的批评暂且不表,本身的孤立、拼凑感实在是太重。“我这个故事到这里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我要拍一个在这里”,笔者认为实在不是多高明的构成故事的方式。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0)

另一些方面,本案件设计的潜在的“犯人长得像神像,所以这个犯罪某种意义上是降下的天罚”的含义也基本没有成功的进行表达,显然在柯南故事方面要扣较多的分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对于柯南顶级故事的构思来讲,没有捷径可言。无论你从哪方面入手开始构思,舞台也好,人物关系也好,特别的犯罪手法也好,最终你都要对全方面都有足够充分的把握。

实际上,笔者蛮赞同以舞台作为出发点的案件构思方式的。这个思路也许在产出顶级案件上没有什么明显优势,但是在产出优秀、及格的案件上,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什么,上面笔者讲了这个构思方式能做好事件奇遇,而好的事件奇遇本身就能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就能拿到很不错的评价了。

我们做评价的时候,应当遵循的是“舞台决定案件上限、根据上限来评价案件完成度”的方法论。这个案件就是在一个寻常单独小住宅的单个杀人案,这能牛逼到哪里去?把海上游轮、连续杀人搬出来,做得再差都能让观众印象深刻。这就像厨子做菜,50分的食材做到60分,和100分的食材做到60分,哪一个水平高?很简单的道理吧。借此,讨论者也应当认识到,柯南故事的案件是有轻重之分的,有些案件就是混一混集数的,有些案件就是重量级。我们既在乎最后成片的结果,也在乎成片的过程,这才是柯南迷应有的素质。

在对常规舞台有了基础性的理解之后,对奇特、特殊舞台的评价自然就不是问题了。比方说《雾天狗传说杀人事件》里的山泥寺,大家认为这是什么样的舞台?和我们上面列举的哪一个最接近?是的,孤僻山庄。其一,孤僻,孤立,在事件奇遇结束之前没有外部人员能够干涉;其二,规模大,“孤僻山庄”、“孤僻别墅”本来就是靠舞台规模大小来进行区分的,显然“山泥寺”不能用“别墅”而应该用“山庄”来表示其规模。因此我们不难判定,这个舞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舞台。

简而言之:

谜面

谜面是非常常见的被大家使用的词汇,“谜面华丽”是常见的对“事件奇遇”的另一种表述,本质上是不同话语体系下产生的不同表达。为什么我们需要同时兼顾各个话语体系?因为这样能更全面、更细致的表达。

每一个推理故事都能看作一个“谜团”,我们侦探的工作就是解谜,而这个谜面的华丽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观感。“华丽”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词,我们应该使用更为准确的形容词——奇异性、复杂性、明确性、冲击力

奇异性

关于“奇异性”,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非常规、反套路”。柯南案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杀人犯 工藤新一》。但是正如一些讨论中指出的那样,反套路多了也变成了套路,也失去了其奇异性。其实“奇异性”还包含着其他的涵义,如果这个案件体验给了我们“异质感”,那同样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方说:

判定一个案件的谜面到底是否奇异,观众的阅历显然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ABC杀人”这种谜面在推理迷看来一点都不新鲜,但是对于单纯的柯南迷来讲就会感觉新鲜,我们该如何选择立足点呢?笔者认为,从柯南故事内容出发。只要该集案件之前的柯南故事完全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谜面,那么我们多多少少都应该在这一项上加分。反之,如果之前柯南故事出现过类似的谜面,那么显然就会减分。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ep.36《周一晚7:30杀人事件》和随后大量和本案件谜面类似的案件。这个案件使用的手法是“利用他人的时间错觉来制造不在场证明”,第一次看的时候印象深刻,而之后看到类似的就会往这个谜底想,比方说,当我们观看ep.390《总局刑警恋爱物语6》这个“利用千叶警官的时间错觉来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案件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周一晚7:30杀人事件》而容易看穿真相,那么我们的评价当然就会产生分化。

这一项也是早期柯南案件获得更好评价的一个原因,毕竟早出现的总是会更新奇、奇异一些。因此,“XXX第一次在柯南故事中出现”会是非常常见的,对柯南故事的评语。

复杂性

关于“复杂性”,本条目比较好理解,笔者就简单带过。连续犯案往往比单个犯案复杂,多个犯罪者比单个犯罪者复杂,有迷惑性的比没有疑惑性的复杂。《贝克街的亡灵》在会场内的杀人案的谜面明显就非常简单,而《水平线上的阴谋》的谜面就显得稍微复杂。一般而言,有序、条理的复杂是观众所喜爱的,这实际上就要求,案件的叙事要条理。

普遍的,柯南动画中后期的单集案件都显得过于简单、直白。里面的原因很多,本质上来讲,这是因为篇幅过少、叙事速度过慢,导致整个案件缺乏足够完整的环节。这一点笔者将会在柯南故事的八大环节中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这里为读者举和后方内容相同的例子:柯南和毛利小五郎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一个人跳楼了,那你觉得这个案件会复杂吗?

明确性

对于绝大部分柯南漫画案件,相当一部分柯南动画案件来讲,一个案件都需要几集的篇幅、几周的时间来为大家展现全部的面貌。所以,观众是实时参与到解谜中的。因此,柯南动画有其义务、责任给观众一个明确的故事谜面。明确性又可以分化为两大方面:

信息的对等性

这一原则讲述起来非常简单,“观众应当能掌握到侦探能掌握到的所有信息”,这个原则在很多推理故事的评价中都比较常见,大家也很好理解。

在一些案件的叙述中,如果信息展现的太过直接,那就会让谜团显得太过简单,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技巧、手腕。非常有信心的创作者也许会坦坦荡荡、非常明显地把应有的信息都提供给读者,但往往不是那么多的故事都经得起捶打和考验,也就是说,高明的设计就是,信息展现的很明确、完整,但是不易被读者察觉。这种方针说起来很简洁,实际上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并不一定是整个宏观设计,在一些小情节上也存在着技巧,比方说《名陶艺家杀人事件》里非常短时的,完整、明确、对等但是设计的很有技巧和迷惑性的片段: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1)

在这里镜头就给予了观众误导,如果可以,青山刚昌完全可以误导相当一部分观众认为柯南是“好色”而不是发现了背后墙上的“口红”,这就是一个有一定技巧性的设计。请大家一定特别注意,不显眼和藏匿的区别。把关键信息做得不显眼,这说明这个信息观众依然可以得到。而藏匿,就意味着观众得不到,至少无法足够明确的得到。前者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而后者往往就会比较有争议性。

信息的明确性

案件信息的明确性,笔者在“分镜-明确性”中进行了一定篇幅的论述,本项的明确性很大程度上和分镜的明确性重合,有分镜讨论很难进行说明的内容,归于本项即可。

冲击力

关于“冲击力”,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华丽谜面”,特别典型的代表,就是《诅咒假面的冷笑》。案件手法能带来特别有冲击力的时刻,血腥、猎奇、诡异、惊悚......这些都是冲击力下的产物。

并非所有故事的谜面都要求华丽,当然,越华丽的谜面越好。实际上,《诅咒假面的冷笑》这种密室案件对冲击力没有特别必要的要求,对“冲击力”有必要需求的是——不可能犯罪。特别典型的代表,就是《雾天狗传说杀人事件》。反过来讲,如果一个不可能犯罪类型的案件连冲击力都没有,那这个就是完全不合格的。

“冲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另一套话语体系中“事发冲击”的同义词。

解谜表现

基本上,本小项包含的内容是最多、最丰富的。我们之前讲的一切内容,本质上只是这个谜团的表象。对于一个谜团来讲,表象、内在都很重要,也就是说,本项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内容评判——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观本篇柯南动画赏析指南,能和本小项具有基本相当重要性的,基本上只有——“动画品质-分镜”和“柯南故事-故事构成”。

笔者将“解谜表现”,进一步细分为了下面的几个环节:

调查讨论丰富性与品质

一些观点认为,“讨论越丰富,评价越好”,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笼统、扁平的观点。正确的说法是,有品质的讨论越丰富,案件解谜环节越好看,那么评价自然会好。

什么叫做没有品质的讨论,毛利小五郎在一些部分案件里一顿胡扯那就是没有品质的讨论。什么叫做有品质的讨论,实际上《外交官杀人事件》的两次密室手法推论,就是很好的、丰富的、有品质的密室讨论。

在之后另一套话语体系的讨论中大家能够发现,理论上讲,解谜环节占过大篇幅基本上很难出好的案件。因为相对于元素丰富、体验新奇、行动多样的事发之前的内容来讲,解谜环节基本上就是站桩讲讲讲,其实是非常难做好的。这实际上就是推理迷和动画迷的显著分歧点,动画迷很正常就会认为“大段的对白是很无聊的”,但是推理迷往往对谜题、文本更感兴趣,因此出现了这个分歧。

对于这个分歧点,笔者的建议是——重视调查讨论的品质。对于复杂案情的争辩过程,有很多种呈现的形式,也有很显著的品质的区别,我们在本项中应该具体而论,而不是看着内容多、丰富就给高评价。

危急性

之后笔者想强调的,就是“危急性”。非常简单,危急情况下的解谜,更难、更有观赏性。反过来讲,对于危急性的案件,不应过分要求谜题的复杂性。比较好的例子,其实就是《通向天国的倒计时》。而在危急情况下,对复杂谜团进行有品质的讨论,那自然是顶级的柯南案件——《杀人犯 工藤新一》。

同时,笔者必须向读者指出的是——危急情况下的推理并不一定要严谨。危急情况下,自身或者周围人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需要迫切的判断和行动,那么推理并不需要严谨。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震撼警视厅》里柯南仅凭借“EVIT”就认定犯人下一个袭击地点是“帝丹中学”。当你要求完整的逻辑、证据链的时候,你就无法设计出真正危急、惊险的案件。

解谜形式

柯南故事中解谜环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解谜形式就是柯南麻醉毛利小五郎然后使用变声器进行推理,也有《服部平次与吸血鬼公馆》、《结婚前夜密室事件》这样的“抓现行”解谜形式,也有《仙人掌花杀人事件》、《东奔西走的侦探》这样的一边行进故事一边解开谜团的解谜形式。

“柯南麻醉毛利小五郎”从推理故事的角度来讲,其实不是很好的思路,因为小五郎处于昏睡状态无法行动,柯南的行动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不便于解释说明,往往需要提前安排其他人进行手法演示。但是,在一些案件中,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非常典型的就是柯南动画原创案件——ep.806《腹语师的错觉》: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2)

在这个案件中,这个推理形式和故事呈现出了独特的对照感,柯南使用变声器伪装为“傀儡”去恫吓犯人的设计相当精妙。

就是说,形式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用。更多的趣味性,更好的说明谜团的细节,更好的和犯人交锋,更好的人物塑造,是普适的原则。

交锋过程

在稍后的对于“事件奇遇”的讨论中,笔者会将“事件奇遇”比作“犯人方的进攻、侦探方的防守”。而在解谜环节,两者反转,变成了“侦探方的进攻、犯人方的防守”。一般来讲,犯罪者是掌握信息最全的人,犯罪者要依据自己的信息优势,在明面上的信息争辩中尽可能合理地为自己开脱嫌疑,而侦探则要据理力争,努力指出其中的逻辑问题和漏洞。

侦探方的一个经典、常见的交锋方法,就是“钓鱼执法”,诱骗犯罪者说出关键性语句。这一个点实际上是相当有争议的,对于推理故事而言,一条牢固、完整的证据链,正当、可靠、正义的证据来源不一定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法律正义来讲,这却是必须的。笔者认为,最起码在这一项之内,没有必要过分纠结,分出胜负即可。

实际上,在很多柯南案件的交锋中,一位小学生侦探和穷凶极恶的犯罪者直接交锋,这已经是一件足够有趣的事情了。即使在其他角度,比方说稍后的柯南故事的角度,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也并不是必须的,大家不必苛求。能体现笔者在这方面论述的,是《赤鬼村火祭杀人事件》: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3)

交锋过程的品质和很多方面相关,增强这个过程可看性的手法很多,一个很经典、好用的方式,就是——给予侦探方压力。而给予侦探方压力的手法,基本上会分化为这几个案件为代表的几类:

一般来讲,压力越大、越危急、容错率越低,越容易出好的交锋过程。进一步的,普遍的来讲,侦探方要展现更为强大、炽热、纯正的精神品质,即,在犯罪者希望主角团陷入混乱的时刻保持镇定,在犯罪者希望主角团徇私枉法的时候坚持原则,在各方面的非常杰出的代表,就是——《杀人犯 工藤新一》。

笔者在本系列指南里,在不同的小项里多次举了《杀人犯 工藤新一》,这是一个太过杰出的柯南故事,笔者强烈建议观众多去品味、感受。在这个案件里,柯南故事史上最残暴的犯罪者有下面经典的言论: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4)

“我想知道你们这些侦探,在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工藤新一是杀人犯的情况下,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推理”

完美的诠释。请大家正确理解“柯南故事中更重要的是精神胜利”这句话,这句话能够延展出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笔者上面解释过了,而这第二层含义到底适合用在什么样的案件上?下面就是简单例子: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5)

来自《企业家千金杀人事件》,这一集本质上就是只指出了犯人,却没有对犯人的精神胜利。笔者想向大家指出的是,“正方”中精神品质最强的永远是侦探,其他角色是很难去压倒犯罪者的。在这个案件中想靠老婆婆的一点话就结束案件,实在是太过于天真。

手法设计创意与品质

简单来讲,就是犯罪手法的创造、创新性。在之前的关于谜面的奇异性的讨论中,笔者认为是否有奇异性应当更多从柯南迷角度出发,而本项则是需要从一个推理迷角度出发,进行评判。

本项很简单的一个原则是,如果其他推理作品——起码是经典、被大众熟知的推理作品——都几乎没有出现类似的手法,那么当然值得称赞。但是很显然,对于柯南故事来讲这样的手法肯定很少,那就来到了下一条原则:

实际上,正是因为本项的原因,“舞台”才被抬到了那么高的高度。最典型的,是《贝克街的亡灵》发生在主会场的杀人案。本质上,即使局限在柯南故事之内,这也是非常简单的“停电之后利用特殊物品杀人”的案件,在柯南故事中一大把类似的,而且单纯的手法品质基本上都比这个案件要好。但是,就是因为故事舞台大、案件重要、和大事件的结合性好,这个被很多人牢牢记住。

手法演示与可行性

在柯南动画中,解谜环节的有趣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种各样的手法演示支撑的。那么,手法演示本身的品质,肯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环节的品质。

有些手法只能靠台词去讲,而有些手法能够去复现、演示。因此,普遍的,能够进行直观演示的手法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笔者必须向观众指出的是,能够演示的手法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可行性。反过来讲,如果硬要去演示显著不可行的手法,那么一定要进行批评。典型的要进行批评的案例,就是——《嫌疑犯是京极真吗》。请大家务必注意的是“显著不可行”,即,按照大众观众的一般常识立即知道这是不合理、不可能的,那么就是完全失败的手法设计。反过来讲,如果能唬住大部分人,即使有些不合理,那也是成功的。

真凶和动机

对于一个推理故事而言,要向观众解答的基本上是三个问题:

对于观众来讲,最重要的基本上是“how do it”,也就是在上方论述的各种内容。而“who do it”、“why do it”,则是下方要论述的,依然很重要的内容。

真凶设计与意外性

简单来讲,不同的案件中,选出凶手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造成这个难度的元素,主要是:

关于案件的复杂性,之前已有讨论,不再赘述。

“嫌疑人的数量”是一个具体化的说法,的确,我们不能说“嫌疑人越多越难选出凶手”这种话,但是,普遍的,柯南动画分化为几种固定的模式,最被观众熟知的,就是下面两种:

普遍的,在选出嫌疑人的难度上,“三选一”要比“证明题”高。这是当然的,因为在“证明题”的案件中,就这么一个嫌疑人,而且有些案件都把行凶过程展示给观众了。这种区别带来的难度,肯定是没有什么夸奖的。但是,“三选一”天生带有的“意外性”,却不能忽略。无论如何,“证明题”的意外性都不会出现在真凶的身份上,而“三选一”却可以。普遍的,观众对于有着出乎意料的犯罪者的案件,有更深的印象和更好的评价。

而在“三选一”案件中塑造“出乎意料的犯罪者”的办法,除去一些具体的迷惑性内容之外,一个特别好用的原则就是——帅哥、美女、胆小/憨厚/正直的角色。典型代表案件为:《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人鱼失踪记》。但是随着柯南故事数量的增多,这种原则也渐渐被观众察觉,被柯南迷戏称为“帅哥美女原则”,即看到帅哥美女就认定为犯人。这也告诉我们,具体的迷惑性情节、出色的人物塑造才是根本,一味地依靠技巧是不长久的。要依靠之前的谜面、讨论,真的对观众进行迷惑,才能够真正的展现意外性。

动机设计

犯罪者动机的讲解,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侦探推理得出,一种是自己亲自讲出。

普遍的,不应让犯人自己讲出大部分动机。

应该在事件铺陈、调查探索的过程中,就逐渐发现犯罪者的动机,逐渐理解犯罪者的内心,这也才能够在和犯罪者的交锋中击败对方。

除此之外,犯罪者的动机本身也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它既显著影响着案件复杂性,和塑造犯罪者也息息相关。有些案件里会针对犯罪动机专门进行模糊、迷惑化处理,比方说《天空的遇难船》,恐怖袭击全是幌子,只是想借机抢劫。

一个比较杰出的例子,就是《米花町多次反转的悬疑剧》的犯人,她的动机就非常的少见,因此她的行为难以理解,而难以理解的行为显然会增加复杂程度、增强迷惑性,基本上都是加分点。当然了,太过离谱、奇怪的犯罪动机,会造成反作用伤害整个故事。

犯罪动机是犯人强烈情感的浓缩,如何表现这份强烈情感,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项。在“强烈、执着的程度”上,杰出的案件是《鬼屋杀人事件》、《蓝色古堡探索事件》,那是什么,那是岁月、时间的力量。在情感的类别上,很杰出的是《大阪3K事件》,对侦探、犯人的情感的表现都非常独特,非常值得品味。

柯南故事

这一项非常重要——可能是三大项里最重要的,但是却经常在柯南动画的评判中被低估,以至于被忽视。

每一集柯南动画,从最根本上来讲,首先、必定是一个柯南故事。要从柯南故事出发,以柯南主角团的角色视角,去见证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因从,无论是以柯南故事整体为视点看待的起、承、转、合,还是包含在其中的对角色、故事的理解,都是更全面、更重要的,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特别是对柯南迷而言。上面的两大项,动画品质、推理故事,对于一些柯南迷来讲其实没那么在意,或者说没有那么敏锐。但是柯南迷对于柯南故事的品质,却因为阅历丰富而往往相当敏锐。实际上,大部分柯南迷的评价,都是在讲这一大项的内容——只不过不够具体而已。

大家要理解柯南故事构成的一般方式,即,以柯南的日常生活为起点,从日常生活被“邀请”到事发舞台,经历事件奇遇、事发冲击,经过案件搜查、讨论和解谜,终结案件、回归日常。更具体化,就是我们提出的:

八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评判其品质。更综合性的,针对八大环节的整体完成度、衔接和比重,依靠总体观感专门再设立“故事结构”一项。下面,我们简单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简单陈述,列举标杆案件。

故事构成引出事件

“引出故事”即侦探们从日常生活中离开的过程,有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前几个环节会急剧压缩,还是那个经典的例子,毛利小五郎和柯南在路上走着走着,有人跳楼了,这就相当于直接跳了四个环节。因此,这些细小的环节,往往是相对条理、有一定篇幅的案件才有的。省略这些环节是不是致命的扣分点呢?其实也不尽然,要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在“引出故事”上做得非常棒的案件,简单列举:

简单来讲,“预告信”是非常经典的,引出故事的方式。特别的,在服部平次系列案件成熟之后,会设计专门的小案件来引出大案件,这种构成方式显然在这个环节上是最自然、成熟、完整的。

需要在这里特别做出批评的是,主线的经典套路,即,知晓新组织成员的代号——>立即捕风捉影开始怀疑身边的角色。这种引入故事、线索的方式过于牵强、粗暴。

在“孤僻山庄、孤僻别墅”案件中,经典的引出案件的方式是——“开车迷路——>找个地方借——>遭遇案件”。即使是是这种经典方式,在完成度上也有高低之分。比较差的例子,就是《少年侦探团避雨事件》,上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来到了一个孤僻别墅,因为元太内急就急着闯进去,未免显得完成度太低。

事实上,基本上任何一种“引出事件”的模式,都有高低之分,在这里不再进行一一辨析。

进入舞台

进入舞台的环节,一般是大型案件专属的,超——级——典型的例子,就是:

理论上来讲,侦探们进入一间小房间之后遭遇案件,这个小房间也应该是案件舞台,但是我们基本上不会使用“进入舞台”来形容侦探们进入房间的过程。这个称呼,本来就要求舞台要奇异、显眼,观众看一眼就知道——盛大的故事要在这里开始了。

如果这个环节很显眼,那么这个案件整体的“节奏感”、“案件气氛”会非常的强。比方说《被召集的名侦探》,当你看到各位名侦探慢慢汇集到了黄昏之馆的时候,你就知道案件一定要发生了。实际上,这个环节就是大型案件用来烘托大案件氛围的。

事件铺陈

事件铺陈和事件奇遇是有微妙的不同的,事件铺陈是指,角色进入舞台之后,奇异事件出现之前的平实内容。以《山庄绷带怪人杀人事件》为例,小兰进入山庄之后误入各个角色房间的部分,就可以归于“事件铺陈”。

这个环节整体上来讲会显得有些平庸,没什么亮点,但往往是塑造案件角色的关键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

主角团和成实医生、君惠小姐的相遇、相处,都是有其特别意义的,都是要观众对角色产生好感的必要性桥段。如果做得很出色,让观众对角色产生移情,那么无论是角色被杀害亦或者这位角色杀害了别人,都很容易做出悲情的感觉,从而让故事变得特别。

事件铺陈环节是能够进行比较的,比方说《看不见的嫌疑人》中对毛利小五郎显示好感的女嫌疑人,和《嫌疑犯 毛利小五郎》中对妃英理显示好感的男犯人,他们在铺陈环节的表现就是有高低之分的。

事件铺陈环节同样是用来慢慢交代案件细节的,一个含蓄但是明确的线索交代,显然是有利于故事展开和观众观看的。同时,对于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来讲,一个扎实的“事件铺陈”,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事件奇遇

关于“奇遇”,之前我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评说,这部分我们从故事文本上进行解释。

为什么关于奇遇我们要拆分成好几个角度分别进行解释,因为在不同角度看是不一样的结果。从故事内容上来看,《服部平次与吸血鬼公馆》的事件奇遇非常的棒,但是实际动画观感却并不突出,从动画一侧我们甚至认为《德休拉别墅杀人事件》的奇遇比这部分更好。《县警的黑暗》的事件奇遇特别的棒,但是恐怕很多人都觉得Z伤痕系列案件是更好的案件。拆分是为了更细、客观、全面的评价,衡量各部分的水准。以此出发,从柯南漫画角度选出的案件排名,基本上一定和从动画出发的不一样。

笔者还是想再次和大家重复非常重要的原则,越细致、准确的描述,越有价值;反之,全是空话的评价一文不值。对于真正的爱好者来讲,场面话、和稀泥,都是一定要努力去减少的。

在大部分事件内,本环节的评判可以和“动画品质-奇遇演出”合并进行的。基本上,即使一些动画编排的有问题,好的奇遇也不会被埋没。但是,在柯南动画中后期的欣赏中,就需要注意具体的故事文本,分别进行评判了。

请大家注意的是,“事件奇遇”并不是说只要各种奇异的感受就能拿高分,“事件奇遇”这个环节包含着更多的内容。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八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前面三个环节为这个环节做铺垫,而后面四个环节要反复讨论这个环节的内容,所以这个环节的任何设计都是非常关键、核心的,可以说是成败的关键。

在奇遇环节,其实就是犯罪者的进攻,而侦探方是防守的一方。犯罪者方要制造混乱、恐慌、恐怖,驱赶、胁迫众人行动;侦探方要维持秩序、勇气,镇定、客观、冷静的做出判断。因此,事件奇遇环节实际上是攻防两方一起献上的演出,这自然要求出色的侦探和“杰出”的犯罪者。出色的侦探在柯南故事里并不少见,但是“杰出的犯罪者”却很少见。实际上。琴酒就是“杰出的犯罪者”。而琴酒相关案件的评价、口碑,我想都有目共睹。

那么,什么是“杰出的犯罪者”,笔者在这里给出一个基本、实用的标准——意志品质的强悍、犯罪意志的坚定。杰出的代表:

其中,尤以《震撼警视厅》为最最杰出的代表。《震撼警视厅》以超长的事件奇遇,侦探和犯罪者真刀真枪的对抗,对炸弹暗号题材、高大建筑舞台的深刻诠释,成为柯南TVA板上钉钉的“三大金刚”(最杰出的三大案件)之一。之后最棒的,就是中后期柯南动画最佳案件《杀人犯 工藤新一》。

犯罪者的手腕很多,都市传说、恐怖故事、挑唆关系、突然停电、无差别攻击.....正是犯罪者的杰出发挥,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有一个诡异的犯罪过程。基本上,每一个手法都能进行具体的评判。

比方说,以“恐怖、传说故事”制造事件奇遇为例,事件奇遇应和恐怖、传说故事相照应,犯罪者的手法应该天马行空,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人类能够完成的,进而让侦探们动摇、难以看清真相。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就是:

而不好的例子,自然就是后面一大堆“平次抓鬼”的案件。为什么,很简单,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怪,鬼怪最吓人的时候就是其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时候,而不是出现“真身”去唬人。当这些鬼怪被人们看得太明显,它们就失去了自己的神奇和魔力,而人们自有面对它们的勇气。这一原则,实际上在ep.274《幽灵屋的真相》中已经被表达的非常清楚了,请各位仔细观看本案件。

侦探方的标准其实很简单,认真观看《与服部平次共处的三天》即可,什么应该是侦探在事发时刻做出的行动,为什么,这个案件都能给出正确的回答。

对于事件奇遇的评判,分类进行是较好的方法论。内容繁多,标准不一,就需要各位在讨论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素养,形成自己的更细致的方法论。

事发冲击

事发冲击的判断点非常简单,那就是——事发时刻的冲击力如何。在生与死的间隙,真相和谜团的混沌中,怎么能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好的。同时,侦探方、犯人方在事发冲击的瞬间的表现,时间短、内容少但是却非常关键,也应当仔细审视。

本项基本为“谜面-冲击力”在不同话语体系下的表达。

调查探索

调查探索环节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比方说《大都会暗号地图事件》里,基本上是几个环节杂糅在一起、交替前行的。

作为推理故事,调查探索环节应该给观众展示全部的信息量,如果有所藏匿、遮蔽,那么显然是要扣分的。为了保持悬念,故事可以将关键信息做得稍微隐蔽一些——注意隐蔽和藏匿之间的区别。

调查探索的环节基本上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往往需要添加一些“调味品”,类似于《竞技场无差别胁迫事件》里少年侦探团的搜查就是一种调剂,《二十年的杀意》里快速、紧凑的搜查也是一种调剂。除去这些常规措施之外,紧急情况下的搜查也是本部分获得高分的利器,最棒的例子显然就是《杀人犯 工藤新一》,服部平次完美的发挥。

终结事件

“终结事件”是指侦探将一切谜团戳穿的过程,本环节和“推理故事-解谜表现”有一定类似之处,但是本环节的评判更加倾向于“终结”,更加偏向于情绪流的终结。

此处需要遵循一个极端重要的原则——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6)

这个原则对于阶段性的小案件来讲,一样适用。在侦探解开所有谜团之后,这次柯南故事就应该走入尾声,不应该继续行进了。换句话来讲,柯南故事的行进依赖未解开的谜团。

一个极其典型的差的例子,就是《沉默的十五分钟》开场部分的列车动作戏。在这一小节,柯南这位侦探已经解开了所有谜团而且做出了适当的行动,那么列车自然就应该停下来,而不是做得似乎是在大家的呼唤下奇迹般停下来一样。对于柯南故事来讲,有因有果、有胜有负,对于在犯罪者、侦探的较量中胜出的一方,理应得到奖励。

针对这个原则,《米花町多次反转的悬疑剧》给出了极为卓越的诠释,请大家自己品味本案件。这个原则也许有些不讲道理甚至天真,但这就是柯南故事的铁则,迄今为止,笔者还没见过违反这个铁则不出现恶劣观感的例子。

而如何漂亮的终结事件,对罪犯的全面胜利是很好的方式,最朴素的就是“罪犯跪地大哭认错”,稍微进阶一点可能有武力制服、逮捕的场面,而真正相对华丽的,就是:

这种“杀人诛心”的绝佳设计。当然,要说终结事件的绝品,笔者首推:

《贝克街的亡灵》仅凭在这一项上全系列最佳的表现,就足够永远被柯南迷记住和赞扬的了,杰出的柯南故事!

回归日常

柯南故事是无尽日常中一个个案件浪花的演绎,在终结事件之后,主角团应当平顺内心、回归日常。在这个环节中,应当有对整个案件的升华、总结与表达,向外传递柯南故事核心价值与情感,在观众心中完结这个案件。

好的例子有:

角色理解

这方面的评判,需要大家对柯南角色、故事有足够好的把握与理解。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柯南迷来讲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角色在这个场景下应该怎么塑造,会说什么台词,对于想要评判柯南故事的柯南迷来讲应该早就内心有数才对。而要能做到这一点,看了多少柯南故事只是基础性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偏见。对此,笔者没有什么想说的,如果这一点都不行的话,写出来任何柯南动画的讨论都会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柯南角色的赏析把握,笔者的建议是:列出每个角色塑造最好的五个、十个案件。以江户川柯南为例,笔者的名单是:

列出名单的过程,是你确定自己判断点的过程,是锚定角色的过程。当然了,选案件的口味也同时体现着你的素养和水准。

和有共识、模板的主角团塑造不同,每个案件的新角色的塑造往往只在一两个案件之内,基于几十分钟的时间从零塑造而成。笔者想在此向大家强调的是,即使是新角色,其实也有要遵循的模板。柯南故事中的母亲、父亲、爱人等等角色,皆有模板。随着时间变化,有一些新面貌出现,但总的来讲这些角色总要有柯南故事的气质,不能显得太过怪异、奇特、滑稽、幼稚,亦或者凶残而暴戾。

笔者在此举三例,来为大家说明“不合适的角色设计”,其一: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7)

《追踪!侦探出租车》里的角色,过于诡异、奇怪。其二: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8)

《被操纵的名侦探》里的“Mr.nose”、“Mr.mouse”,显示出的就是人物设计的低水准、不合柯南故事风格。柯南故事中出现过将角色和动物相联系的情况,漫画原作和原创都有。原创故事为《鼹鼠星人谜之事件》,漫画故事有《侦探事务所受困事件》,请对比角色设计、塑造。简单而言,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

不能让“动物化”的设计改变故事、角色风格,不能让夸张、幼稚、滑稽的气息参杂入内。

笔者再举一例,第三例来自鼎鼎大名的《微笑之乡的阴谋》。对于柯南故事中的所有成年角色来讲,普遍的,对待幼儿都是呵护、保护、爱护的。这是必然的,柯南故事有保护幼儿的义务与责任,这一点无论如何都必须坚持。而在《微笑之乡的阴谋》里的几位老人的行为却蛮横、自私和肆意妄为,实在令人唾弃!是迄今为止最糟糕、错误最为严重的人物塑造,背后显示的对柯南角色理解基本上就是负分。

柯南故事理解

一个好的柯南故事,应该准确把握柯南故事的价值观,把握每一位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恰当的表达与设计。如果连最基本的把握都没有,这个故事连柯南故事都不算,更不要提去讨论别的内容了。

此项的讨论,是比较复杂、繁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仅以几处争议性的话题的讨论为例,向大家展示这个过程:

对待犯罪者

如何对待犯罪者,柯南故事中有很多案件都进行了表达,其中最有名的是《工藤新一纽约事件》里的: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19)

因为不同柯南迷看到的翻译不同,笔者在这里给出新一的原版台词:“フン…わけなんているのかよ?人が人を殺す動機なんて、知ったこちゃねーが…人が人を助ける理由に…論理的な思考は存在しねーだろ?”。此处作品的表达的重点是,救人不需要理由,而绝不是“不理解杀人者”。在柯南故事中,柯南有多次“放过”杀人未遂的犯罪者的案例,比方说:

这体现的就是柯南故事的灵活性,柯南肩负着宣传作品价值观的责任,而柯南故事的价值观并不是绝对的“惩处犯罪者”,而是化解矛盾、让生活更好。也许一些人认为柯南做“大法官”是太过自大的行为,这些人之后未必能有幸福的生活,但是柯南故事就是如此,柯南在柯南故事里就是有这样的权力,青山刚昌不会让这些人不幸福。

另一方面,笔者必须向各位指明的是——柯南故事从来不吝啬对悲情犯罪者的同情,因为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很多很多复杂的困难矛盾,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所能解决的。与犯罪者的理解、交流本来就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最最典型的,就是《人鱼失踪记》最后江户川柯南的独白:

“第二天一早,为了替被福井县警察移送法办的君惠送行,所有人都集合到了码头。风浪越来越大,船只几乎没有办法出航。就好像,老天也在抗拒这三年来独自苦撑的女巫离开小岛一样”

对待“失职的父母”

赡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在柯南故事里出现过比较多的“失职的父母”,而柯南故事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20)

笔者首先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柯南故事里最经典的亲子案件,ep.354《小小的委托人》。笔者最喜欢的日本动画作品就是《三千里寻母记》,因此对这个柯南故事版本的“千里寻母”故事印象极为深刻,也很推崇。在一般的亲子矛盾中,亲子之间的矛盾都不算尖锐,而这个故事中弃养孩子的错误却是难以被原谅的、非常尖锐的矛盾。这个案件展现出来的对尖锐矛盾的表现、化解,非常有柯南故事的美和魅力。在这个案件中,侦探是沉默的,把这份私人、微妙的情感全部交给了当事的双方。能如此准确地设计出“沉默的侦探”,这样的故事怎能不被人喜爱!

另一个笔者想向大家介绍的案件,就是被笔者看作“柯南版《龙猫》”的——ep.438《鱼邮件追踪记》。对于小朋友来讲,柯南就是他们的“TOTORO”,在他们父母没办法照顾他们的时候,柯南会代表整部作品、整个社会对儿童的关怀,告诉他们“你并不孤独”。江户川柯南绝不只是少年侦探团的TOTORO,而是整部作品乃至于收看这部作品的所有小孩子的TOTORO,一个酷的多的同龄人——这本质上是柯南故事最大的魅力。

在这一项上,柯南故事并不仅有善良、温和的一面,也会展现黑暗的一面,比方说父亲枪杀母亲的《黑暗组织的影子》。即使是这样的,背弃柯南故事传统的“负责任父母”形象的故事,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整个案件是怎么保护小朋友的。无论如何,无论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柯南故事都在努力宣传一个和睦、和谐的亲子关系。

当然,笔者也要向读者指出的是,在为孩子编织的梦境之外,柯南故事也自有其残酷之处。与这些温馨的亲子故事相对的,是无情又残忍的“争夺财产”的案件。为什么在这一项上显得如此“分裂”,笔者想大家小时候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到20岁、30岁时,总是能理解的。

我们对大人不抱任何幻想而渐渐沉默,但是我们都对孩子抱有幻想,希望小孩子是一位更出色的人,希望小孩子能够成长在更好的世界。

包容性

柯南故事的价值观并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单一的,是随着时代渐渐变化发展的,也是有很强的包容性的。

一个特别典型的,就是“男人要不要做饭”的问题。在柯南故事早期,“男人不会做饭”确实是作品内的固定桥段,比方说: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21)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22)

但是,大家可能很快就能想到的是——安室透的三明治、冲矢昴的土豆炖牛肉。是的,这就是柯南故事的改变,在柯南故事后期新出现的男性角色,普遍都很擅长做饭。这是什么,这就是柯南作品潜移默化的变化。笔者需要向大家指明的是,当你发觉柯南故事有一些“不正确”的表达时,应当多看一看柯南故事的内容。

另一方面,柯南故事是允许观众争论的。特别特别典型的,就是ep.675《一丁点都不原谅》最后柯南与灰原哀的争论:

盘点柯南中的高难度动作(怎样的推理动画让人拍案叫绝)(23)

对于这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案件,柯南与灰原哀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判断。青山刚昌并没有堵住另一边的嘴,而是让两方的观点都在作品内进行了阐述。无论其他部分如何,这种包容性笔者认为很值得赞赏。

总的来讲,大家应当把握好柯南故事的核心价值与表达,能够有灵活性与人文关怀,能够有更宽广、多元的价值观。

特殊意义

对于柯南动画来讲,有些集数有着其内容之外的价值,亦或者是非常特别、难以以上面条目进行说明的价值。

比方说,《钢琴奏鸣曲《月光》杀人事件》。这个案件本身不是特别特别顶级(系列TOP 5)的案件,但是因为是第一个TVSP,第一集动画重映,第一个全盘重新制作的案件,在观众中具有超高的人气,因此具有了非常特殊的地位,以至于在episode one里要专门给这个案件位置。

比方说,《满月之夜的双重推理》这样的柯南主线大案件、两个半小时TVSP、贝尔摩德篇章决算集数,它代表着自《与黑暗组织的再会》以来近两百集的柯南主线的铺陈,以本文主要以单个案件内容为主的评判方式,不足以说明本案件的价值。笔者至今还记得十几年前,看到“黒の組織と真っ向勝負 満月の夜の二元ミステリー”出现时的那种格外激动、高涨的心情,这是其他任何柯南案件都给不了的。

比方说,《蓝色古堡探索事件》这样的柯南动画历史收视率第一的案件。

比方说,《红色的修学旅行》这样的给柯南故事漫长的恋爱长跑发糖的案件。

等等,需要具体而论,不再进行论述。

总结

这套体系带给我们的,就是我们应该每一个小项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出来一个分数,然后每一集分数排序,从而得出一个名单吗?并不是这样的,分数不重要,怎么得到的分数很重要,你的判断很重要。建立体系、细致分项的目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喜好点,进而,做出真正准确的判断。这几十项内容到底哪一项你更看重,加以明确的话,你就能够选出能够体现自己审美点的,自己的自洽的柯南动画榜单。

就算不采用本体系,以本体系的一套话语体系或者一部分你认同的审视角度出发,你可以轻易地写出足够丰富、角度足够多的赏析文,而不再是提起笔写两个案件就词穷了。

希望本文能对一些柯南迷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