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期待已久的《雪中悍刀行》电视剧终于历经艰难开播了,一口气看完了6集。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1)

有一说一,我不是一个沉迷于网文爽文的人,但是好像知名的网文也都看过了。其中雪中给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种开创一个文字新时代的感觉,有点像当初看初代网文《寻情记》、《大唐双龙传》的感觉。(大家不要骂我,把寻秦记和大唐归类为网文,当初的确是通过实体书看的,但是其实套路和逻辑差不多。而且记忆中大量的网文是从那个时候之后出现的)。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2)

雪中这本书我来来回回看了有三遍,又听了两遍大斌在喜马拉雅上的演播。看书很有感觉,大斌的演播更有身临其境的既视感,大大的赞!夜猫的《北凉歌》一开场,北凉的画面就迎面扑来,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北凉,这样的庙堂,这样的江湖,这样的雪中……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3)

之前有很多预告和片花,一直都忍着没有看,就在期待最后一刻……终于,好戏开场了,等等……呃!突然发现有个不对劲的地方,我瞪大眼睛仔细又看了看,

没有《北凉歌》开场我忍了,

没有看到北凉三十万铁骑“死战”我也忍了,

三十万铁骑用的是长枪而不是熟悉的北凉刀,我也忍了,也许那是大雪龙骑军。

但是“北凉”变成了“北椋”???在心中来回演绎很多遍的熟悉的北凉居然变成了北椋,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陌生的雪中……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4)

也许,编剧有一万个原因!也许,审核有一万个理由!也许……但是在我心中,北凉二字无可替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北凉”二字对于雪中有无可替代的意义,不论用"北唐"、"北齐"、"北周"都不行!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5)

1、“北凉”,凄凉之意。

煌煌镇灵写作赋,其中多少离家丧子哭?

南雁北飞哀鸣呜,士子如鲫北莽赴。王与侯,锦衣玉食雪天火炉。

民与卒,却愁粮少难交税负。

浮生叹几度,百姓苦不苦?

霸业黄粱一枕付,试看荒山野冢几人哭?

北凉,地处离阳西北,环境恶劣,凄凉之地。后期新增一州:流州,为流放之地。

北凉,地处离阳北莽之间,缓冲之地。年年抵御外敌,年年征战,家家户户皆缟素。

北凉,地处中原之北,是士子口中的蛮荒之地,不开化无礼教的北凉蛮子。

北凉苦,最苦是白衣……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6)

2、“北凉”,悲凉之意。

世人皆知北凉铁骑三十万,谁知道多少铁衣裹苦骨。

徐骁春秋灭六国,马踏江湖,依仗的是北凉铁骑。

徐凤年为天子守国门,为百姓守国门,依仗的也是北凉铁骑。

北凉参差百万户,其中多少铁衣裹枯骨?

君只见,君只见听潮湖万鲤跳龙门!独不见清凉山,有名石碑不计数!

君只见,君只见三十万铁骑甲天下! 独不见北凉人,家家户户皆缟素

北凉北凉,生而悲凉,死而壮阔。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7)

3、“北凉”,薄凉之意。

功名付与酒一壶,试问帝王将相几抔土?

太安城中,九五尊前,大凉龙雀美人曾舞。

清凉山下,听潮阁上,守镇西北人屠横目。

世人问我骄兵与悍卒?世人言我穷兵且黩武?

独御北莽十三州,曾扶离阳成共主。凄凄青史,毁誉凭谁书,煌煌镇灵,北凉永不负。

北凉为中原百姓镇守国门,不受北莽百万铁骑一蹄之祸,离阳朝堂却始终提防北凉。

离阳与徐骁有情分,却放任京城白衣案;

北凉文人将士不被离阳重用,在朝堂上诋毁北凉,在暗地里向北凉泼脏水;

凉莽大战前,北凉为天子守国门,离阳朝廷还要克扣北凉粮草军需物资。

一桩桩,一件件,都可见离阳朝堂对北凉极其薄凉。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8)

4、“北凉”,心凉之意。

但当拒北城外四十万大军压境,空有一座拒北城和城内十万左右士兵,微不足道。

北凉,以一地,对抗一国,实在过分艰难。

中原百姓被离阳官场舆论引导,将北凉视为狗,北莽视为狼,放狗咬狼,似乎再正常不过。

中原迂腐读书人视皇室为正统,认为不敬皇室的北凉就应该被孤立,犯错就该挨打,所以北凉一地战一国是咎由自取。

中原野心家们,一边引导着舆论,一边笑着看这场大战。

上天仙人们,也笑看人间,垂钓气运,精打细算地思考下一步棋子怎么走。

中原皇室,他们在病态的追求权力,中央权与地方权,君权与臣权、将权,皇权与王权;他们无时不在制衡,平民与贵族,边境与中原,外敌和内政。

似乎没有人可以帮助,这个为天下百姓守国门,而不谋反的北凉。

那一战,中原宗师,慷然而至,浩然而死,十八位中原武林宗师自愿站在拒北城外。

北凉!死战!……

这是作者给我们的寒冬中的一丝温暖,但是北凉的心凉,则是无法被温暖的。

雪中悍刀行再出北凉(雪中悍刀行北凉)(9)

一字之差,在我看来失去了太多太多……

“北凉”,这个名字取得,“技术活,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