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时期的司马迁家庭生活非常清贫,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向往,从10岁开始他就开始钻研古书,而且非常的刻苦,即使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也总是会努力克服,直到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止。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史官,他博学多识,主要负责编撰历史上的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识,所以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也对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公元前108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他受父亲的嘱托,子承父业,继续编攥父亲生前还没有完成的《史记》。但是此时的司马迁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对历史的理解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境地,所以他决定要游历世界各地来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从而来开阔眼界,能对《史记》有更好的改攥。

司马迁之死真实的原因(司马迁当年经过怎样的过程)(1)

在司马迁20岁的那年,他为了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他从长安开始出发,经过了全国各个地方,这些经历让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而且他也从中了解了民间的一些风土人情,这些都为他的著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之后他回到长安专心写作。后来,司马迁跟随汉武帝出游了很多地方,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35岁的时候,汉武帝派他去出使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所以他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司马迁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便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从而接触到更多的历史资料,这对他《史记》的完成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司马迁之死真实的原因(司马迁当年经过怎样的过程)(2)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兵攻打敌军,命令将领带着3万的士兵去协助,但是全军溃败,伤亡非常的惨重,但是将领却逃了回来。于是派李陵继续攻打匈奴,于是他率领5000步兵出发了。虽然李陵英勇善战,而且他带领的士兵也非常的勇猛,以5000步兵打败了匈奴的6000骑兵,但是,后来有大量的匈奴的骑兵前来助阵,而他带领的步兵却越战越少,最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400多名的步兵,被敌军层层包围,李陵不能突出城围,最后以投降而告终。当消息传回了朝廷,这个时候汉武帝真的是非常的生气,一气之下汉武帝把李陵的全家老小全部打入大狱,并且召集文武百官,前来讨伐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顺从王意,在在谴责李陵不应该这样没有骨气,投降匈奴。

司马迁之死真实的原因(司马迁当年经过怎样的过程)(3)

于是汉武帝就询问司马迁的意见,问他是怎么看李陵投降这件事。司马迁说:“李陵带领5000步兵,消灭了匈奴的上万名骑兵,他并没有因为和对方的兵力悬殊而退缩,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匈奴的势力,虽然最后战败投降,但李陵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也许是为了保住性命,从而寻找时机将功赎罪再为朝廷效力。”汉武帝听了司马迁的意见,认为他是在帮助李陵解脱罪行,从而把责任让给因因战败而逃回来的李广,汉武帝勃然大怒,认为他的言论是存心为投降的人狡辩,跟朝廷作对,于是下令把司马迁贬入大牢。在经过一番庭审之后,司马迁被定下罪名接受宫刑,因为宫刑对于男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司马迁想以死是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就有了司马迁千古名句的由来。

司马迁之死真实的原因(司马迁当年经过怎样的过程)(4)

但是在他要临死之际,他又想到自己还没有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不应该就这样轻言死去。而且历史上的一些能人墨士,虽然都困于牢笼,但是都并没有气馁,写下了大量名扬千古的文化著作,这些著名的入座,也许都是因为作者心里苦不堪言才激发灵感写出来的,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时候把《史书》完成呀!想到这些后,于是他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史记》的编撰上,从而成就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历史著作。于是,他从上至传说中的帝王时期开始,下至现如今的汉武帝时期为止,编写成了130多篇,52万字的长篇名著《史记》。如果说当时司马迁没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现在就不会出现《史记》。

司马迁之死真实的原因(司马迁当年经过怎样的过程)(5)

司马迁历经一生,成功的塑造了他的名著《史记》。在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古代一些名人异士的对历史所做出的贡献,对一些政治乱局中出现的起义勇气表达了非常高的敬佩之情,而且对下层被压迫的穷苦百姓都表达了同情之态,并且把我国古代著作文献中难以理解的文字,都改编成了比较通俗易懂的文字。他叙述的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都非常的鲜明灵活,而且婉转生动,让人很容易接受。因此《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创作,而且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著作。在司马迁出狱之以后,虽然担任了中书令,但是后来因为郁郁寡欢,最终不得善终,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他的著作《史记》也被后人所赞颂,流传远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