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旧称有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这是在南京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史称“越城”。它是南京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古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古都南京有何风水得失(风水宝地龙盘虎踞)(1)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取“建功立业”之意。黄武八年四月甲申(229年5月11日),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时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就建业死,不就武昌居。”

在孙权定都南京后,东吴仅存52年(229-280年)就让西晋灭掉了,共传4帝。更奇怪的是,接下来的的朝代也几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后迁都北京而存在277年外,其他8个,最长的是东晋王朝,延续了104年(317-420年),共传11帝。余下分别是:南朝宋:60年(420-479年),传8帝;南朝齐:24年(479-502年),传7帝;南朝梁:56年(502-557年),传7帝;南朝陈:33年(557-589年),传5帝;南唐:39年(937-975年),传3帝;太平天国:12年(1853-1864年);中华民国:38年(1912-1949年)(后退守台湾,至今)。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癸卯,朱元璋与臣僚讨论建都地址,虽然心有迁都念头,图慕北京和关中,但讨论到最后,他还是认为南京风水好。据《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五)载,朱元璋说了这样的话:“今建业长江天堑,龙蟠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但在朱元璋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炆不久,其四子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南京作为明朝都城也只有区区53年(1368-1421年)。南京虽然是“帝王之宅”,但似乎并不能保证国运长久。这种“短命现象”,曾引起了人们对南京帝王风水的怀疑和非议。甚至在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分歧。1912年2月14日,临时参议院召集会议,专门审议定都一事。会议采用投票表决的方法,以决定定都于何处。表决结果,让心仪南京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十分意外: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孙中山当时很恼火,决定第二天重新投票,必须选择南京。黄兴配合孙中山,出言威胁:“明日再不按先生意愿行事,我立即派宪兵将议员绑了出来!”后来在威逼之下,出席会议的27名参议员才改变了态度: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的复议案,得以通过。

古都南京有何风水得失(风水宝地龙盘虎踞)(2)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直接往上刨根问底,认为把南京说成“帝都”,是诸葛亮使坏,后人都中了诸葛亮的风水诡计。古代风水中的“四灵说”(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在秦汉时已很流行了,但南京风水少“后玄武”。即所谓南京“前有照”,后却没有“靠”,北面是一条滚滚东流的长江。南京确有王气,秦始皇时就出现了。但因为靠这条大江太近,江水太急,风水轮流,王气泄得太快,改朝换代也快,所以在此定都的王朝只会短命,而不会有万年基业。这是最大的风水缺陷,也是致命的一点。诸葛亮在为刘备图谋统一中国大业的时候,有意搞了这个风水阴谋,“陷害”孙权,先把东吴政权“骗”到江东再说,反正此地王气不长,一是因为当年楚王埋金镇了王气,二是因为当年秦始皇斩断地脉断了龙气,因此东吴迟早会“断气”,不担心它成气候。也有人说,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是南京阴气太重,“阳不压邪”。有人认为: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权宜之都,临时之都,因为它不符合中国坐北朝南的统治思想。北方未定,抱守南京,面向南方,总会有芒刺在背的感觉,江北一旦被敌人占领,一江之隔,国都则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虎视之下,危险可想而知。

风水的根本就是阴阳,阴阳平衡才会互生,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人宅近水,阴宅近山,南京近江,正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世界上哪座大城市不是在江河旁边?所以诸葛亮说这里是“帝王之宅”,是有先见之明的。事实上,任何朝代的存灭与兴亡,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和结果,即所谓“成事在人不在天”,与所谓的风水是没有关系的。据《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五)载,梁元帝萧绎称帝于江陵(湖北境内),在平定武陵王萧纪后,于承圣二年(553年)下诏迁都建邺(南京)。但有大臣反对,理由是南京已没有王气,江陵当出天子。结果萧绎的皇帝龙椅也未能坐热,就于第二年被西魏攻下江陵,萧绎被迫投降,不久被杀。又如,当年的蒋介石,认为南京风水好,认为有长江“天堑”,借第一水龙之势,易守难攻。在后期他便希望借“天堑”之威,阻止解放军南下。但最后“共军”还是顺利渡江,占领了“总统府”。当时,不论从哪方面说,“国军”都比“共军”优越,可蒋介石就是未能守住,民国政府在大陆“短命”是因为风水不好?肯定不是,而是因为人心的向背和士气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