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又被称为美人鱼,最近新闻报道儒艮被宣布在中国功能性灭绝,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

以下我们关注的问题有:

1、儒艮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和海牛有什么区别?

2、人鱼或者是美人鱼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为什么过去能看得见儒艮,现在却看不见了?

4、儒艮的整个种群数量情况如何?还有哪里可以看见儒艮?

5、未来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修复,儒艮还有可能回来吗?

6、人工将儒艮请回中国可行吗?

消失的“人鱼”,儒艮(1)

一、儒艮的来历

儒艮是个音译词,我国古人在此之前将儒艮称为人鱼,而西方将海牛称为美人鱼,但实际上,儒艮和海牛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问】儒艮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和海牛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中国古人管儒艮叫人鱼,西方管海牛叫美人鱼,实际上它是相通的,从东方和西方古代对儒艮和海牛这一类生物的记载可以看出,儒艮和海牛从进化和分类学来说都属于海牛目生物,它们在陆地上有一个非常近的近亲——长鼻目大象。所以儒艮和海牛的亲缘关系很近,它们都是海里的比较庞大的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而且都是食草动物。

但是它们的尾巴不一样,儒艮尾巴更像鱼尾的形状,是分叉的;海牛的尾巴像一个蒲扇,是一个大圆饼状。

从分布来看,海牛一般是分布在西半球,比如印度洋、大西洋一带;儒艮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这边,一般来讲主要是集中在太平洋,所以我们中国这边看到的就是儒艮,西方那边看到的就是海牛。

【问】人鱼或者是美人鱼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答】因为它们是海洋哺乳动物,会经常浮出水面换气,早年的船员就注意到海牛和儒艮的哺乳习性,它们会把幼崽拖出来换气,还会抱着幼崽喂奶,再加上它们后半身又是鱼型,所以东西方的文化都是在很早以前就认为海牛就是美人鱼,而我们中国古代文献就管儒艮叫人鱼。

实际上儒艮这个词不是中国古人起的,中国古人过去一直叫儒艮为人鱼,而儒艮是从近代晚清或者民国时期音译过来的,是dugong。

二、儒艮的灭绝

儒艮的功能性灭绝这件事就像是长江白鲟一样,它们在中国区域内的灭绝或功能性灭绝很多年前就在行业内有过讨论。1986年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成立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时还能找到关于儒艮的记录,但是到后来的至少十几年来,就已经没有任何有关儒艮的准确科学记录了,所以学界在很多年前,就大致认为儒艮已经在中国消失了。

现在的科学家收集了更多的数据,做了更多的数据分析,包括他们访谈调查了788名经常在附近打渔的渔民,但近5年只有3人目击到过儒艮,而最后一次目击的平均日期为23.2年前,最后科学家得出了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的结论。

【问】为什么过去能看得见儒艮,现在却看不见了?

【答】我们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著名的寿振黄先生在1955年就记录过儒艮并且采集过标本,儒艮在咱们国家五六十年代时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过去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特别是台湾南部的一些沿海。

早些年在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红树林、海草床,包括除了儒艮以外的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都是有一定种群数量的,这些年确实是非常罕见了。

因为儒艮以食海草为生,需要一些优良的海藻床,但是现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区域的海草或者海草床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像咱们国家南海北部的海草床可以说基本都退化了,已经看不到大量的海草了,这个是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海牛、儒艮它们其实就是海洋里的“牛”,像海牛英文就叫see cow,它就是吃海里的草,没有食物了那儒艮和海牛也就没法生存了。

而且儒艮都是在一些陆地的沿海或者说是近海区域活动,但咱们国家的近海区域都是经济活动非常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大量的捕鱼作业,有各种商业的旅游的船只来往,还有很多填海造陆工程、海边建筑、海景房开发等,给沿海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没有栖息的环境也是儒艮减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问】这是不是意味着儒艮的整个种群数量已经濒危了?还是说仅仅在中国沿海看不见,在别的地方还可以看见?

【答】儒艮在全球的数量都在下降,在国外的话主要还是集中在热带海域,特别是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比如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沿海、非洲东部沿海、印度南部沿海、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可以说整个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沿海、绝大部分的热带地区或少部分的亚热带沿岸,都有儒艮分布,分布面积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各地情况都比较复杂,唯一稍微好的区域可能就是澳大利亚,大概能有7万到8万头儒艮。现在对儒艮评估的保护级别跟大熊猫一样,属于易危级别。

三、未来我们是否还有可能迎回儒艮?

儒艮在我国的功能性灭绝意味着它目前的数量已经不足以维持这个种群的正常的繁衍发展了,不论是国外的儒艮游到我国海域还是我们人工将国外的儒艮引进国内,都不太可能改变儒艮已在我国功能性灭绝的事实。

【问】未来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无论说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海草长得足够多的话,儒艮是不是还有可能再回来?

【答】我们现在对儒艮的研究结果显示,它是属于功能性灭绝,就是说如果我们国家南海特别是沿岸近海这一带,即使有儒艮,数量也是非常非常少的。像我们宣布功能性灭绝的最典型的就是白鳍豚,老实说可能真的没有了,只不过我们并没有直接宣布它灭绝,只是按照功能性灭绝来处理。

换句话说,长江里即使有一头两头白鳍豚,但是它已经不足以维系这个种群的繁衍发展,它根本就不可能再重新建立起一个健康的种群了。

这就是功能性灭绝,儒艮的情况可能在中国海域也是一样的,除非澳大利亚或者是东南某些国家比如菲律宾那边的儒艮大量地游到这边,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问】我们人工把儒艮“请”过来行不行?

【答】比如说我们跟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国家合作,从他那儿抓一些放到中国海,但是前提是咱们这儿得有儒艮的栖息地,还得有它们的食物海草床,沿海海草的生态系统必须得恢复到一定高度,否则的话也几乎不太可能。

这个成本也很高,因为海牛儒艮都非常大,不是简单说运就能给运来的。而且海洋哺乳动物不能长期离开水,你很难直接给它运到飞机上再运过来。

另外从生物学的角度讲,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儒艮和生活在中国的儒良、生活在非洲东部的儒艮,再基因的分化各方面就像是东北虎和华南虎,你非得把东北虎和华南虎杂交在一起,它的基因也就不纯了,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些亚种。从大的物种角度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从亚种的分化来说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儒艮在我国功能性灭绝的事实令人惋惜,但是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宣布一个物种的灭绝是无奈的选择,不过这种选择也并非全无益处,因为我们国家需要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还有很多,宣布一个物种功能性灭绝或灭绝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挽救那些更有延续种族希望的物种身上了,这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来说也更有意义。当然,对于儒艮以及其他已经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我们也会抱着一丝希望,希望未来还有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