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高发季节怎么预防(夏季到来红眼病)(1)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医生使用手持式裂隙灯为孩子检查眼睛。

随着夏季到来,“红眼病”患者明显增加。眼下正值暑假,孩子们参加游泳或者其他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多,在和其他人接触时,如果不注意预防,往往孩子被传染后很快会蔓延全家。7月20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医院发现,幼儿和青少年成为患“红眼病”的“主力军”。对此,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市民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措施。

姐姐眼睛出现症状后,妹妹很快被传染

7月20日,家住高新区华都凤凰山庄小区的庞先生带着两个女儿到阳光融和医院眼科就诊。3天前,庞先生的大女儿佩佩突然感觉眼睛不舒服,还伴随发痒,早上的眼屎也比以前多了不少。刘先生以为是孩子看电视和手机的时间有点长导致的,便从小区药店购买了眼药水给女儿滴。然而,滴了眼药水后,佩佩的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眼睛还出现红血丝和流泪肿胀的情况,这下让庞先生慌了神。同时,庞先生的二女儿也出现了与大女儿之前相似的症状。

察觉不对,庞先生赶紧带着两个女儿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诊断,庞先生的两个女儿都患上了传染性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目前佩佩和妹妹在用药后已经有所好转。

“大女儿今年报了游泳班,我怀疑孩子是在泳池里被传染的。”庞先生说,他通过医生了解到,“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可能是孩子在游泳时被传染了,回到家后没有得到重视。为了不传染给其他孩子,现在佩佩已经暂停游泳,等康复后再继续上课。

记者走访发现,传染性急性结膜炎传染性极强,一人患病后,家里其他成员很容易“中招”。家住潍城区玫瑰公馆小区的刘先生有个上五年级的儿子,也患上了传染性急性结膜炎,还传染给了刘先生的爱人。“我的孩子放暑假后与同学和同学的父母一起去了青州、安丘、临朐的几个景点玩了3天,回来后就得了‘红眼病’。”刘先生说,母子二人一起到医院进行了诊断和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进入夏季后患者增加,规律用药可治愈

当日,记者走访了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阳光融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夏季到来后,我市的“红眼病”患者明显增加,以幼儿和青少年为主,而游泳或者共用一些公共物品,成为传染“红眼病”的主要途径。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主任窦晓宁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眼科门诊经常见到许多眼睛发红、眼屎多的幼儿或者青少年。六七月份此类疾病的患者相比四五月份翻了一番。传染性急性结膜炎全年均可发病,夏季为高发季节。孩子或在接触“红眼病”患者后1天至3天急性发病,伴有流泪、烧灼感、异物感,脓性分泌物增多,常使患儿早晨起床时睁不开眼,球结膜(即“白眼球”)充血明显,有的可出现球结膜下出血,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红眼病”通过接触感染,最常见的是“眼—手—眼”的传染方式。健康的眼睛只要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书本、玩具等,都可能会沾染病菌,受到传染。如果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

“红眼病”多由细菌等感染引起,所以要用抗菌滴眼液,如妥布霉素滴眼液,也可口服抗菌药物或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阳光融和医院眼科副主任王永强博士表示,进入7月份,“红眼病”患者明显增多,20日上午他接诊的4名此类患者中有3名是孩子。暑假到来,不少孩子到公共泳池游泳或者用脏手揉眼睛,很容易导致眼睛感染。虽然“红眼病”看着吓人,但是并不可怕,规律用药后多可治愈。要正确认识和预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接触传染,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

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毛巾等物品别混用

日前,潍坊市疾控中心发布7月份健康提示。其中提到,天气炎热,学生放假,需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红眼病”。由于“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发流行。“红眼病”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患者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

对于预防措施,潍坊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首先,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每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其次,“红眼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酒精消毒双手,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特别是“红眼病”患者接触使用的物品,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最后,“红眼病”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