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你受伤了。”

1937年1月,冬日的阳光冷冷地照着临泽城。

城外开阔地上,插着各色旗帜的马队乱哄哄地叫嚷着,后面紧跟着训练有素的步兵。

临泽城头,一群衣衫褴褛的军人在与城外的敌军对峙。他们中有男有女,有人拿着手枪往外射击,有人抱着石头砸向爬上墙头的敌人。

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团长,紧紧地抱着唯一的一挺机关枪,专朝敌人最密集的方向打。

突然,一颗子弹飞来,打在机关枪上又弹起,击中他的四根手指头。但他毫不在意,继续发动手里的枪。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

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秦基伟。眼前的这幕不过是他戎马生涯中的小插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秦基伟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1927年的冬天,13岁的秦基伟正在院子里劈柴,一位族叔冲进来对他嚷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劈柴?走,走,打县政府去。”

族叔说完,扔给他一把扎着红缨的梭标。

秦基伟期待这个时刻已经很久了。

自从父母、兄长在前几年的一场瘟疫中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经常吃不饱饭。

这段时间外面不断有人来到这个小山村,他注意到这些人是闹革命的,据说革命能让穷人有饭吃,他也想闹革命。

现在时机已到,秦基伟没有犹豫。他把劈柴的斧子顺势往腰里一插,拿起梭标随人流方向而去。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2)

那时没人知道,他参加的是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黄麻起义。

转眼间,原先被国民党控制的黄安县城,四处飘扬着红旗。起义成功后,秦基伟请求乡里的苏维埃政府开张介绍信,加入了红军队伍。

第一次打仗,他举着梭标冲在前面:“冲啊……”大嗓门把对方一个士兵的枪吓掉在地。秦基伟见状,毫不客气地拾起地上的枪。

参军至今部队没给他发枪,原来所有的东西都要从敌人那夺来。

幸好他从小在村里带着小伙伴们玩三国、水浒的游戏,锻炼出组织能力和指挥艺术,还练就一副大嗓门,这些对他在部队的发展很有帮助。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3)

打完这仗,他被提拔为副班长。正是在副班长的位置上,他的指挥才能被发现。为更好培养他,军长徐向前把他要去当了手枪连连长。

经过几年转战,这支农民军队伍逐渐壮大,秦基伟也成长起来。

这天,乡亲们都赶来黄安县七里坪镇的河滩上看热闹。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阅兵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总指挥是徐向前。

秦基伟昂首挺胸地站在队伍里,红军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参军目的也从开始的吃饱饭转变为做个坚定的革命战士。

手枪连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首长,耳濡目染间,秦基伟也学到了总部首长的作战风格。

红四方面军自成立后,连续战斗,部队亟须休整。蒋介石不愿意看到红军扩展地盘,他指挥部队对红四方面军发动围剿。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从湖北向川陕转移。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4)

在反围剿战斗中,号称打仗从不受伤的秦基伟胳膊重伤,名字随之进入到就地安置的名单里。

17岁的秦基伟握着手里的两块银元,那是部队首长给他的安置费,看着队伍渐渐远去。他决定暗中跟上去。

这一跟,跟出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从湖北到四川,要翻过九座大山。秦基伟胳膊吊着绷带,咬着牙关跟了七天,到达四川的时候已不成人形

天府之国的四川盛产中草药。红四方面军在这里休养生息,并扩大根据地。

也许是草药的功效,也许是野地里长大的孩子生命力旺盛,秦基伟奇迹般地恢复健康。出院后,鉴于他的经历和才能,他被提拔为团长。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5)

没过两年,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

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推荐秦基伟担任梯队长,带领供给部机关和直属队三过草地,翻越离天三尺三的党峰山。

历经九死一生,秦基伟带着活下来的战友们到达会宁,与其他红军会师。

在中央军委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的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

没想到这支部队没倒在雪山、草地,却倒在抗战统一战线形成的前夕。

为配合红一方面军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老大哥支持,当时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发出向马家军开战的号令。

马家军有着骁勇善战的马队。红军指挥员对敌人的轻敌,导致西路军惨败。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6)

危难之时,郑义斋再次举荐秦基伟。大部队撤出后,秦基伟带着总部队在后面吸引敌军。临泽血战就此开始,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从临泽突围,秦基伟又多次经历战斗,郑义斋也倒在他的身边。没有掩埋,甚至没有时间流眼泪,秦基伟就带着部队匆匆告别这位老领导。

之后秦基伟在与马家军打游击战时,因劳累过度被俘。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开始,他幸运地获救了。

活着回来的秦基伟在陕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29师的抗日誓师大会。

大会后,秦基伟被委派到山西太谷县担任游击教官,组建八路军太谷游击队。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7)

秦基伟二话没说,孤身一人进入太谷,找到时任县长的一位地下党员,接收由学生兵组成的游击队。

后来,他和赖际发一起把这支由几十个学生兵、纱厂工人混杂的队伍,硬是带成抗日英雄部队,对外称秦赖支队。

那时节日寇在太谷横行,引起当地极大民愤,看似按兵不动的秦基伟心中酝酿着风云。

四月份的山西,入夜时十分寒冷,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摸情报,秦赖支队出手了。

支队战士们这些天的训练派上用场,他们大刀一挥,干掉上百个有名气的汉奸。临走时,他们在汉奸的尸体上放下纸条:“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八路军秦赖支队”。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8)

策划这场战斗的司令员秦基伟对外放话已挖好万人坑,专门等着埋葬汉奸,吓得汉奸们胆战心惊。

秦赖支队连续出击,他们袭击了日伪军的多个据点,又干掉几百名伪军,威震太行山。八年抗战,秦基伟辗转在太行山区。他的司令部就安扎在老乡家里。

1980年,身为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重归旧地来看望老房东,身后的随员叫了声“司令员”。

老房东一听:“你咋还当司令呢?几十年了也没进步?”秦基伟呵呵笑道:“我是个落后的司令员嘛。”

“那可不行。我都入党了,你也要进步啊!”老房东摆摆手。

将军秦基伟的确平易近人,从不居功自傲。老房东不知道,眼前的司令员南征北战后,军功不断积累,早已今非昔比。此司令全然不是彼司令了。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9)

抗战胜利后,秦基伟马不停蹄地加入解放中国的战斗。随着战斗次数增多,他担任军长的15军,名号开始在全国传开。

朝鲜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15军打响的。

那天,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发起攻击,指挥员范弗里特毕业于西点军校,他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五天时间拿下上甘岭。

连续几天的炮轰,伤员和战友的遗体堆满洞口,作为一线指挥员的秦基伟,已经七个昼夜坐在坑道指挥所里,没有睡一个囫囵觉。

战争激烈时,秦基伟转告各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也上去。最终这场战争持续43天

上甘岭一战,解放军打出国威,打出军威。而秦基伟一战封神,名扬中外。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0)

书山勤为径,学海苦作舟

秦基伟能在大战中脱颖而出,除天生勇猛之外,与他的刻苦勤奋也分不开。

在黄安当红军时,他苦练技巧,卧倒、匍匐、侧翻等学得活灵活现。

经过严苛的训练,秦基伟无论到哪里,无论身上的衣服多褴褛,都是头颅高昂,腰板直挺。

秦基伟天生就是个打仗的好苗子,而且他也肯动脑筋。

在四川当团长时,他曾经闹过一个笑话。

那天,几位通讯员在他的团部忙了一阵,之后往他手里塞进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这东西两头粗中间细,里面好像传出郑义斋的声音。

郑义斋大概是让他到哪里执行任务,秦基伟没听清楚。他拿着东西发了会呆,随即要警卫员立刻备马。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1)

他骑马赶到总供给部,要当面问郑义斋到底想让他干什么。“我信不过那东西。”秦基伟说。

郑义斋笑:“这是电话,你个团长要接受新事物。

秦基伟很受触动。是啊,如果连自己都不学习新东西,怎么去带兵打仗,怎么去领导身边的人呢?

从此,每当部队有新的缴获,尤其是武器装备,他先要研究个透彻。

“秦基伟这家伙,爱玩。当红军的时候玩命,当支队长爱玩迫击炮,当分区司令玩照像,当纵队司令玩汽车,当军长的时候玩无线电,上甘岭上玩喀秋莎(一种苏式炮)。”

除了这些,他还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正是在太谷当游击教官的日子里,他与学生兵打成一片,近距离与知识分子接触。

太行山时期是秦基伟个人文化素养和军事理论方面上升较快的时期。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2)

8岁的时候,父母曾送他上私塾。因为喜欢逃学和带头打架,两年后私塾老师把他劝退。

当时的他因为不用上学,觉得很高兴。到太行山后,他感到知识不足,于是在这方面苦下功夫,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徐向前一直关心着秦基伟的成长。知道秦基伟领导支队觉得缺乏理论指导后,他派人送来本毛主席的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秦基伟把徐向前指定他先看的部分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出来。然后他找来政治部主任朱效成。

朱效成毕业于太原国民师范,是秦赖支队的大知识分子。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3)

当秦基伟把自己的手抄本递给朱效成时,朱效成被震住。他不相信这是只读过一两年书的秦基伟抄写的。

秦基伟说,没有文化的指挥员,是没有出息的指挥员。

文化教员说,在太行一分区的扫盲班里,秦基伟是最优秀的一位,他每天都坚持写日记。

正是秦基伟好学的品质,成就了他的非凡人生。

岁月多峥嵘,人间有清欢

一次行军的时候,一位老兵径直向他走来:“老秦,给我根烟抽。”

警卫员正要拦住老兵,被秦基伟止住,随后他与老兵攀谈。老兵走后,他跟警卫员说,我们都是一起打仗出来的,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4)

将军的品格在太行山区时就充分表现了。那会刚参军的学生兵们讲求民主,不肯统一时间开饭。

见此情景,秦基伟亲自掌勺,然后给学生兵们一碗碗分好,以便让大家同时吃饭。

这种乐观豁达的性格,让他无论遇到什么处境,都能及时摆好心态。

54岁时,他调任到湖南某县西湖农场。就职后他犁地锄田什么农活都干,有一天连续挑了32担大粪。

谁都想不到他竟是个将军。

秦基伟倒是丝毫不介意别人怎么看,他的想法是既然来干农活,那就干出个名堂。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5)

他潜心种植冬瓜。从育苗开始,他精心照看每一个冬瓜苗,最后培育出一个37斤的大冬瓜。

农场去申请功劳,没有秦基伟的名字,他也不曾介意。

这会儿他看起来那么随和,但其实他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

下放农场时,食物非常缺乏,秦基伟经常吃不饱。农场的班长趁自己在食堂值班,悄悄地拿回猪肉给自己吃。

为了不让秦基伟往外说,他给秦基伟端来一碗。被肉香馋得睡不着觉的秦基伟却不肯吃偷来的肉,但他也没有告发班长。

他的想法跟打仗时一样简单,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6)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个功勋,1973年周总理召他回北京,先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随后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正是这段时间,秦基伟重游了自己战斗八年的太行山。

为扬我国威,解放军1981年举行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实战演习。

那天,67岁的总指挥秦基伟一如既往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神采奕奕地站在吉普车上向三军致礼。

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秦基伟从贫寒人家的孩子,一路走到副国级干部,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格是分不开的。

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980年秦基伟重游太行)(17)

秦基伟在事业上为大家作出表率,在家庭生活方面,也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家里的几位儿女非常优秀。

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是中将军衔,唯一的女儿硕士毕业后经商,她的公公是杨成武。可谓是一门虎将,全家戎装。

1997年,为新中国贡献一生的秦基伟因病与世长辞。

历史会永远记得秦基伟,记得这位草根将军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丰功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