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景色的习作400字(用心发现大自然的美)(1)

罗丹有一句名言: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时刻睁大双眼,不仅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还要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领略山河的壮美,去欣赏四季的多姿多彩。小伙伴们,你用心观察了吗?都发现了些什么?春天田野恣肆的野花,夏季月色摇曳的树影,秋天山涧啾啾的鸟鸣,冬季漫天飞舞的雪花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非常大。文章借助景物描写可以交代时间、揭示背景、渲染气氛,甚至还可借景抒情。但景物描写也确比写人记事要难得多,它更有赖平时的认真观察,还要懂得一些描写的技巧。我们不妨先来看个片段,或许对景物描写会理解更深些。

红星杨公园来到了,一条大理石过道笔直地通向公园那棵拔地而起的红星杨。六月时节,过道两边的冬青绿得仿佛要滴下水来,冬青中间的龙爪槐蟠曲如龙,从枝叶间露出一束束米黄的花。站在过道向公园四周望去,满眼都是碧绿的草坪,草坪中有层层叠叠的雪松,有千姿百态的罗汉松,还有随地可见的红叶碧桃。红叶碧桃已经开过,树枝上只剩下紫红的叶片。公园西边顺着山势用石块砌成从高到低三级,分别种植有、和红花槐。红花槐高挑的身材,这时又开得正旺,红色在此也就显得异常张扬。尤其在它的衬托下,西边的金叶槐灿如金丝,而东边的合欢则粉如云霞。

公园中心用铁护栏围着的,就是朱德总司令手植的红星杨。走近看,它是那么粗壮,要两三个成人才能合围。尤其枝繁叶茂郁郁苍苍,又似乎要把整个公园都遮盖起来。这时,一位同学正在给英特尔公司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解:“在那战争年代,朱德总司令一边带领部队打仗,一边生产自救,和老区人民开展植树运动。就在总司令种下这棵树时,忽然发现长征时就带在身边的一颗红五星不见了……从此当地的人都这么说:总司令种下的其实不是一棵树,而是一颗红五星。这也就是“红星杨”的由来。而更为神奇的是:现在你如果有幸在红星杨下捡到一段树枝,沿它年纹掰开,就会意外发现一颗五角星呢!

红星杨旁边,一条清澈的流水从红星杨公园自北向南穿过。我们沿石阶向东,走上这座横跨小河的石桥。河岸两边的垂柳枝条袅袅飘浮于水面,柳条下石沿边无数的小蝌蚪正在追逐嬉戏。一些小鱼也不时露出水面,调皮地吹几个泡泡……石桥往东不远是一个回音壁,上面有“驻马太行”、“百团大战”、“生产自救”、“欢庆胜利”等八幅汉白玉石雕。看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石雕,让人们又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1、景物描写要有一定顺序:时间、空间或者地点转换(移步换景)。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利用地点转换的顺序写的,先写对公园的总体印象,接着具体写红星杨,最后过小桥到回音壁。这样移步换景,文章脉络清晰,也就极易在读者头脑中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2、景物描写,就如同人的外貌描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平均使力。必须根据文章主题思想去把握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尤其要做到详略得当,描写形象生动。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树种,张扬的红花槐,水中的小鱼和蝌蚪,形成六月时节红星杨公园的自然美。尤其神奇的红星杨、抗战石雕,又使红星杨公园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也正因为这些,作者又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段解说词,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3、文章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静中有动,文章才有生气;实中有虚,文章才显空灵而有意境。草的绿、花的红,这是静态的美;游动的小鱼、嬉戏的蝌蚪,这是动态的美。红星杨六月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美。而抗战历史的回忆,则让人受到一种思想的震撼,灵魂的触动。结尾由石雕引发联想,让读者的感受更加丰富,文章内涵也更显深远。

名作范例

草色入帘青

王霞

书房的飘窗,阔大而明亮。常常手握一杯暖茶,盘坐在此,看帘外四时之景的千变万化,悠然而神飞。

先不说二月梅红,三月桃艳,也不提石榴似火,桂子香溢,各随时令变幻,有一种颜色,在这种种之上,永恒相伴。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层充满生机的底色。

于是,一切都在这浅淡柔和的新绿上,一日日生动起来。先是鹅黄色的迎春,一朵、两朵,直至成串,然后成片成片地铺展开来,金灿灿的那么温暖。

随着这草色渐渐清晰,迎春退场,樱花、海棠、蔷薇等等一干花儿们又开始热烈起来。可是不管她们是如何的姹紫嫣红,总归离不了那青青草色的陪衬。也只有在这清净的底色上,她们才美得绚烂。

花开花落一个春。当所有的灿烂随春风远去时,那草色渐浓,浓成一片化不开的碧,从窗外的草坪一直延伸进窗口,再由眼入心。直把个被尘世烟火熏染得沧桑不堪的心,洗得通透而轻灵。

——原载于《西安日报》

学生佳作

校园四季

山西 史威

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我的家乡。我们的学校就在朱德总司令手植红星杨旁边,因此命名为红星杨小学。

春天的早晨,校园小草上晶莹的露珠,像一个个刚刚钻出的小脑袋,似乎在贪婪地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草坪中间的冬青已长出许多嫩叶,又仿佛在翘首等待春日即将喷薄的日出。在西墙边一排挺拔的杨树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落下一些毛茸茸的东西,像一个个蠢蠢欲动的虫子。“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这时,校园小喇叭的广播惊醒了几个淘气的孩子。他们一边捡着虫子,一边追逐嬉戏,校园上空飘荡出阵阵笑声。

瞧!同学们身上的衣服单薄了,颜色也浅了,原来夏天已经悄悄来临,花坛中月季开着色彩鲜艳的花。校园边杨树显得更加挺拔,枝头的叶子浓密得挡住了头顶的太阳。操场边上,一排翠绿的柳树,阿娜多姿的枝条在微风中飘荡,几个孩子正在下面乘凉,透过嫩绿的枝条,他们身上也仿佛披上了一层淡淡的绿纱。

走在校园,不时踩到软软的落叶。哦!这分明已是秋天的脚步。月季花依然开着,只是不似过去那样香气浓郁。在空旷的校园,一阵风吹来,让人嗅到的却是东边农田庄稼成熟的香味。漂亮的蝴蝶依旧在翩翩起舞,引来几个好奇的孩子。这时,正在备战秋季运动会的队员们跑来了,惊飞蝴蝶,只留下了孩子们羡慕的目光。

在一阵寒风中,冬天又不知不觉降临校园。草坪里的草已经枯萎,月季也抖落浑身的枯叶,在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天空只有亮光没有热气的太阳。杨树和柳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校园里也仿佛只有在下雪后才如此热闹:两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教师正带着一群孩子打雪仗。在凌厉的攻势下,一群孩子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分散突围。但就在对方欢庆胜利的时候,这边女教师忽然灵机一动,在对方领头学生的衣领里塞了一个雪块,这名学生嗷嗷直叫,其他成员也笑得前仰后合。女教师便趁机指挥队员展开反击……

【习作评点】文章开头是对学校的简洁交代,接着依次抓住校园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特点进行细致刻画。文章结构清晰,层次清楚,详略安排也恰到好处。另外冬青、月季、杨柳,翩翩起舞的蝴蝶、捡虫子的孩子、打雪仗的场景,文章动静结合,选材独特,使人感觉情趣盎然。尤其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也达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正是通过这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通过这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也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习作片段展示

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山路边的一棵杏树只有指头粗细,而树上已稀稀疏疏开了几朵小花。我走到小树旁仔细一看,每朵花都有五个花瓣,白中带粉,有的花瓣上还带着几颗小珍珠,五个花瓣围着小花蕊,好像是许多淘气的孩子围在一起玩耍。靠近花芯一闻,一股芳香扑鼻而来。看着看着,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家乡,置身于我家老屋前那棵粗大的杏树下,甚至还看到树上那令人垂涎欲滴的杏子…… 

走在校园,我发现杨树下有许多毛茸茸的东西,它们像一个个贼头贼脑的毛毛虫,真可爱!大概杨树妈妈把它们生下以后,它们太贪婪外面的世界了,总是吵嚷着要出去玩,杨树妈妈也就只好忍痛割爱让它们自己去了。它们虽然很调皮,但却都是些人见人爱的家伙。看!同学们正抢着捡它去吓唬小伙伴呢!哎,我的脖子里怎么也感觉痒痒的?原来是“毛毛虫”掉在了我的衣领里,它正给我挠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