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1)

中亚地区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的地理位置,作为亚欧大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中亚地区生活着大大小小13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哈萨克民族、俄罗斯民族还有被称为"中亚高丽人"的朝鲜族

中亚地区是除朝韩两国以外的朝鲜族同胞分布最多的地区,这并不是因为中亚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位置,而是由近代的政治因素导致。

中亚地区的朝鲜族人数从1989年的18万到如今的35万,那么是什么让朝鲜族人不远万里经历百般磨难来到中亚?又是什么让他们宁愿艰难的生存在中亚也不愿回到朝鲜?

或许一切都要从十九世纪的朝鲜说起。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2)

一、躲避战乱 远赴俄国

十九世纪的朝鲜半岛,在李氏王朝的统治下由于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常常爆发政变,而近代最为著名的就是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是开化党一派在日本的支持下,意图推翻大清帝国对朝鲜的统治,在这场政变中,尽管清廷派袁世凯领兵镇压成功。

但是却让背后的日本势力趁虚而入,逼迫清廷与日本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这也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隐雷。

李氏王朝统治时期严征苛税,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清政府作为宗主国,在收到李氏王朝的求助后便出兵镇压,被日本以此为由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3)

清政府作为战败方,被迫割弃了朝鲜,拱手让给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朝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朝鲜人民在这样水深火热的环境里,又遭遇了自然灾害引发的饥荒,本就零星的耕地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颗粒无收,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想要活命的朝鲜人民动了逃出朝鲜的想法。

他们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幅员辽阔而且距离近的中国,但是当时清政府正在实施闭关锁国政策,而且频频有越境的朝鲜难民。

所以中朝相邻边境管理严格,难住了想要迁徙的朝鲜族人,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风头正猛的俄国。

起初朝鲜和俄国的领土是不接壤的,但是当时的俄国不断地向东扩张,占领了西伯利亚,后来俄国侵略了中国东北。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4)

与大清帝国签署了《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侵占了黑龙江以北的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版图的扩张使得俄国、中国、朝鲜三国有了接壤的边境,为朝鲜族迁往俄国远东提供了机会。

当时的俄国尽管获得了这么多土地,但是俄国正忙于争夺霸国地位,没有足够的人手开发远东,而且东部气候恶劣,俄国本地农民大多不熟悉当地种植。

此时这些从异国他乡逃来的朝鲜族人,正好解决了俄国政府的难题,俄国政府向其承诺受俄国法律保护,为他们提供俄国国籍还有住所,笼络了大批朝鲜族人的效忠和助力。

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也开始成为俄国和日本相互争夺的地盘。日本为了牢牢把握住对朝鲜半岛的掌控权,与俄国爆发了俄日战争。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5)

而当时的俄国正处于捉襟见肘的处境,大批兵力困在欧洲战场的泥潭里难以脱身,国内也频繁发生革命,短期内无法集中军力和日军抗衡。

加上日本拉拢了英国的支持,所以最后朝鲜半岛落入日本手中,彻底把朝鲜半岛变为半殖民地国家。

国内的压迫让朝鲜人民开始了政治性逃亡,他们逃往海参崴一带,并把海参崴发展成朝鲜抗日基地。

俄国为了打击在远东的日本势力,也默认了朝鲜移民的反日行为,所以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为了从事独立运动移居俄国东部。

这一时期涌入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就有10万左右,直至俄国倒台,苏联政权成立,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朝鲜人向远东迁徙。顶峰时期朝鲜族人口达20万左右,如此之多的人数也成为后来朝鲜人被驱逐至中亚的原因之一。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6)

二、被俄驱逐 迁徙中亚

俄日战争以后,日本不仅占领了朝鲜半岛,也将势力扩大到中国东北,这些地区都与苏联东部疆土接壤。

所以苏联政权成立后,作为当时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四处都是虎视眈眈的资本主义霸国,日本也被苏联列为头号对手。

而长期生活在东部边境地区的朝鲜人长相与日本人极为相似,难以与间谍分别开,加上当时的朝鲜族人人数众多,还建立了自己的集会。

众多不稳定因素之下,苏联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国家安全为由将朝鲜人迁出边境,并安置在后方的中亚地区。

1937年,在中亚的朝鲜人有17万之余,被一分为二的运往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场跨越数千里的迁徙中由于没有考虑到路途遥远和严寒。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7)

只是把朝鲜人粗暴的装在运送货物和牲畜的火车里,也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御寒衣物,在运输过程中分段放逐,导致很多青壮年都死在了路上。

苏联之所以把朝鲜人驱逐到中亚,除政治原因之外还有另一方面考量。中亚幅员辽阔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将善于耕作的朝鲜族人迁往中亚,可以将这些荒废的土地转换为农田,提高粮食产量。

其次,迁往哈萨克斯坦的八万多人还可以填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哈萨克斯坦大饥荒死掉的当地人,提供劳动力,延续当地种族。

朝鲜人迁移到中亚初期,基本都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下涌入这么多的朝鲜族人,让这两座城市都很难快速消化。

恶劣的住房环境、短缺的食品医疗,让一部分朝鲜族人只能住在窝棚里,还要受当地人的歧视,直到当地重建集体农庄后才开始好转。

当时将近一半的朝鲜人被安置在集体、国营农场工作,种植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而剩余人员就都安排在城镇工厂。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8)

三、永居中亚 复兴民族

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的允许下,中亚五国纷纷独立,独立初期各国国内兴起"民族自我中心主义"思潮运动,在中亚地区生活的朝鲜族人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

苏联解体后,原先获得苏联国籍,受苏联法律保护的朝鲜族人在"民族自我中心主义"运动中也在思考。

自己的祖国到底是韩国还是朝鲜,又或是接纳他们的苏联,由于长期生活在异国,朝鲜语已然不能熟练使用,再回到朝鲜韩国已是不现实的。

所以,他们没有像车臣、印古什等民族回到故土,一部分朝鲜族人回到了俄罗斯,绝大部分选择留在中亚,建立起属于中亚朝鲜族的民族文化组织——中亚高丽人,既区别了朝鲜与韩国,有表明了民族身份。

朝鲜族并不是唯一被苏联强制驱逐的民族,卫国战争爆发之后,车臣、印古什等民族也被集体流放到中亚。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9)

不同是苏联流放朝鲜族是为了解决边境的"隐形炸弹",而车臣、印古什等族群则是因为在苏联与德国对战期间选择了错误的阵营。

卫国战争爆发后,这些民族被认定为背叛祖国的民族,从而被流放至中亚,所以,对比这些民族,朝鲜族在中亚的生活还算勉勉强强。

尽管不必关往劳改营做繁重的劳动改造,但苏联方面也在严格管控他们的言行,禁止他们回到苏联甚至苏联周边,甚至不准他们使用朝鲜语对话,致使如今朝鲜族人的后代几乎不会说朝鲜语。

从感情上来说,生活在中亚的朝鲜族人内心上更认同自己是朝鲜人,因为从历史渊源上看,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从朝鲜半岛移居而来。

而朝鲜与苏联有建交,苏联又曾是高丽人的历史"祖国",所以高丽人对朝鲜的感情比较复杂。但从经济上看,中亚高丽人的民族文化组织的资金大多来自于很多韩国本地财阀。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10)

这些财阀之所以赞助中亚高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是为了拉拢中亚的朝鲜族人,利用他们能熟练掌握俄语,并且在当地有着深厚人际资源的优势,在中亚打开市场,倾销韩国货物,谋取经济利益。

韩国财阀为了拉近双方关系,还花了心血费力修订了在外同胞法,承认第四代中亚高丽人的韩国身份,帮助部分想要"回国"的中亚高丽人获得韩国国籍。

从1937年起到现在,高丽人在中亚已经繁衍生存了四代,除去一部分回到俄国、韩国生活,现在留在在中亚地区生活的高丽人还有33万左右。

在政治上,尽管他们没有当地土著的政治地位高,也仅有小部分担当高级官员,但是现在的中亚高丽人享有基本的公民权益,可以从事政治活动。

朝鲜族人口流失原因(35万朝鲜族人为何不远万里迁徙至中亚)(11)

而在经济方面,勤劳的中亚高丽人一心想要摆脱贫困,不仅将在农业生产上做出实绩,也积极投身商海。

在韩国财阀的帮助下,建立了很多中亚企业,有些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亚的整体经济。

一代又一代的更替,现在年轻一代的中亚高丽人,对1937年朝鲜族人被迫迁往中亚的事件了解不甚,在那个时代也没有留下许多有价值的影音和书画,只能通过代代口头相传,发展到当代早就已经忘却了民族历史曾经经历过的苦痛。

文/南宫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