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什么?

这个词,最早出自一本史书《左传·哀公十六年》。书中说,圣人孔子去世,鲁哀公在他的悼念词中念道: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意为:悲痛啊!孔子先生,我们失去了效法的榜样。

因孔子的一生克己自律,为后人作出表率。

而圣人也曾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说:君子总是在要求自己,而小人却一味要求别人。

所以,所谓自律,就是自动的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界定为四原则:一是推迟满足感,二是承担责任,三是忠于事实,四是保持平衡。

现在先来认识第一原则:推迟满足。

人们在吃一串葡萄时,有人喜欢先挑最大最甜的吃,有人则先挑看起来最酸的来吃。

这样的选择,就如同人们对生活选择的两种活法:一种是先甜后苦,即不愿承受痛苦只图眼前的享受,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艰难;一种是先苦后甜,先吃苦耐劳,日子在打拼中越过越红火。

前一种选择先苦后甜的活法,就是第一原则——推迟满足感。

自律的五大原则(自律的四大原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