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国门户被西方列强撬开,这只纸老虎从此被看破手脚,在这个古老又庞大的帝国划分势力范围,榨取各种利益。此时有许多救亡图存的有志之士,希望可以变法革新,走向富强,除了维新主要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之外,还有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年轻官员。他们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展开当时一系列“新政治”包括废除诟病已久的八股文、引进西方军事制度、科技等等。

但改革的项目有多少,反弹的力道就有多大,最后这场维新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光绪皇帝从此被软禁,宣告失败。

在历史上,喊着要变法改革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从商鞅作法自毙、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都在在显示了站在风口浪尖开创新局,要承受的代价有多大。参与“戊戌变法”的有志之士,自然也难逃清算的命运。

其中有个参与变法的年轻官员,叫做谭嗣同,他出身官家子弟,结交许多维新志士,并在家乡湖南倡议新学,得到广大的回响。后来在维新运动期间被征召到了京城做官,成为戊戌变法中重要的一员。

在变法失败后,他知道主事者梁启超正在受到日本人庇护,于是就前往拜会。梁启超看见谭嗣同来了很开开心,劝说一起前往日本避难,但是他拒绝了,并留下了这句话。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这场改革必须有人活下来,才能继续推动,但也要有人掉脑袋,才能回报那因支持我们而被囚禁的光绪皇帝。

谭嗣同死前写的诗叫什么名字(谭嗣同狱中题壁的诗句)(1)

不久之后,谭嗣同就被朝廷抓到了,其他许多维新同党也无一幸免。他在狱中知道自己人头不保,于是在狱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诗句: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

在狱中的谭嗣同,想到了两个处境与自己相似的历史人物,也就是张俭、杜根。

张俭在东汉时代不满宦官专权上书抗议,因此遭到通缉,他逃亡期间许多人家都愿意着全家死光光的风险收留他,后来因此有数十个家族被波及。

而杜根也是因为抗议外戚专权而获罪,下令要被“盖布袋”乱棒打死,但是行刑的狱卒因为感念他的义举,所以就偷偷放水、轻轻打,再将杜根私下放走。

谭嗣同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希望在外逃亡的伙伴们,能有和张俭、杜根一样的待遇,逃过死劫继续改革。而自己,就笑着慷慨赴义吧!我们肝胆相照的精神,将会像昆仑山一样又高又雄。

谭嗣同死前写的诗叫什么名字(谭嗣同狱中题壁的诗句)(2)

就这样,谭嗣同与其他五位维新志士,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史称“戊戌六君子”,那年他才33岁。

谭嗣同死前写的诗叫什么名字(谭嗣同狱中题壁的诗句)(3)

谭嗣同最后真的如他所言,引颈就戮,以酬圣主,节操风骨为后世景仰。但并不是每个留下激昂诗句的人,行为都如诗中一样壮烈。像是写下“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的丘逢甲,其实抛弃了台湾的抗日义军落跑。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后来也甘心与魔鬼交易,成为日本人的魁儡。总总这些例子告诉我们,说的,有时候永远比做的好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