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的未来在哪里?答案依然在风中飘。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个香港电影展提出这个问题,虽然众多港片大佬到场,但依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不过,现场放映的那些有上海元素的港片,令人眼前一亮。港片中充斥着上海元素的那个年代,曾是香港电影最好的年代。

|港片的“前上海”时代:从流亡者到江湖大佬

早期,香港拍的上海电影多讲述流亡者的故事。比如1939年香港大地影业公司的故事片《孤岛天堂》,讲的是爱国青年在上海铲除汉奸的故事,之后的《色戒》在一定程度上与之设定相似。只是这部片子中的“王佳芝”——东北舞女没什么感情戏份,她利用舞女的身份帮助这群爱国青年在一次盛大的舞宴上,巧妙地把汉奸特务一网打尽,顺利地按照原定计划,越墙转移,参加了游击队。

故事虽然以爱国题材为主,但是片中舞女、舞厅以及老租界中汉奸盘踞点等场景是典型的上海风貌。除此之外,通过沪上弄堂外的小商贩,街上的卖报童对老上海的再现,非常细腻。尤其是舞女的设定,通过这样一个人物角色牵扯出了一个纸醉金迷的旧上海。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1)

到了70年代之后,香港电影中的上海诞生了新的主题——江湖恩怨。老上海的帮派有的是江湖恩怨,与香港单纯为了谋生不受欺负的帮派内核大不相同,这也可以看做是港人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补充式”探索。

在张彻的《大上海1937》中,虽然还是借用日军侵华的背景,但是故事的重点从典型的爱国人士救国转移到了上海的黑帮身上,《大上海1937》是这类电影的先行者,而故事中的真正的上海黑帮是作为反面教材叙述的,与之后表现黑帮文化的电影大不一样。

《大上海1937》中上海滩黑帮三大亨是故事的背景,黄金荣称病闭门谢客,张啸林做了大发国难财的汉奸,张啸林的结拜兄弟、最举足轻重的杜月笙则远走香港,日本人支持成立的汉奸特工头子是以“小杜月笙”自居的吴四宝。

虽然这几位大佬都没对抗日救国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他们的门人倒是在积极铲除汉奸,杜月笙的弟子林怀部是整个电影的主角,作为曾经黑帮的一员,他成立暗杀小组刺杀汉奸头子,在片尾帮派大堂搏斗中那块醒目的忠义堂牌匾,也印证着上海滩的江湖气息开始走入港片的视线。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2)

在这之后的《上海滩十三太保》中,张彻跳出了黑帮的范畴去探索上海的江湖,并且有意识的将这种江湖豪情通过故事带去了香港。同样以抗战为背景,讲述上海滩十三太保保护爱国人士高先生的故事,片中的两位大咖:饰演长枪小杨的李修贤,饰演浪子叶不凡的姜大卫都是上海人,片中更惊喜的是年轻时的刘德华。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3)

如诗的八十年代:港片开启“上海怀旧”风潮

进入80年代以后,港片中的上海不像之前那样讲述抗战、黑帮故事,而是真正去思考如何表现上海,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的内地影人参与港片制作,娱乐且充满金钱诱惑的上海得以在港片中再现。最开始引领这些的,是“上海怀旧”题材的涌现。

徐克、关锦鹏和王家卫是掀起香港电影界“上海怀旧”风潮的主干力量。徐克与其太太施南生自组“电影工作室”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便是以30年代战乱时期的上海为背景的“上海怀旧电影”。

最有名的是《上海之夜》。由于当时制作成本的限制,《上海之夜》并不能完全在上海取景: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的城市风貌与当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片中的许多背景只能通过模型和图画等布景来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徐克还邀请了对旧上海流行歌曲非常熟悉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担任影片的配乐,因此片中的主题曲《晚风》尽管是新作,却充满了30年代旧上海的风情,轻易地将观众带进了怀旧的氛围中去。

这部电影在细节上有意识地致敬经典老电影,让观众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上海之夜》中我们可以看到袁牧之的《马路天使》、沈西苓的《十字街头》等上海老电影的影子,片中钟镇涛所饰演的兼职喇叭手身份不禁令人想起《马路天使》中男主角的身份。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4)

如果说徐克沉醉于从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寻找怀念旧上海的入口,那么关锦鹏则执迷于从“海派”文学作品中搜寻怀念旧上海的契机。他的《胭脂扣》便改编自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尽管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三十年代的香港,片中富家少爷抽大烟的声色迷离和才子佳人的绚丽爱情故事,显然继承了张爱玲笔下的海派文学传统,从编剧李碧华是有名的张爱玲崇拜者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关锦鹏的另一部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影片在形式上另辟蹊径,用字幕的形式插入了大量原作中的文字,影片的旧上海氛围就在于关锦鹏对细节的精心雕刻之中:上下滑动的电梯、昏暗潮湿的雨天、晃动不安的车厢、延绵不绝的电车铃声以及娇艳欲滴的红色玫瑰,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充满情欲放纵又令人压抑的旧上海氛围。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5)

到了王家卫这儿,他的“怀旧”既不像徐克对以前上海出产作品的改编,也不是源自于文学作品,而是其自身对旧上海的记忆与想象。

王家卫出生于上海,5岁随父移居香港,他的电影有深厚的迷离感,是回忆与想象的交织,但这也最贴近老上海金钱与情欲带来的沉迷味道。

《花样年华》看似描写的是香港生活,实际上延续的正是旧上海的生活氛围。女房东、雨后清冷的街道、洋味十足的西餐馆和窄小的办公室,这一切呈现的都是典型的美学中的旧上海形象。

可以说王家卫的上海形象是过于精致和逼真的,其怀旧的方式就在于:王家卫总是不遗余力地表现对旧物件的迷恋:老式座钟、老式电话机、制作考究的旗袍等等。即使是在他所拍摄的与上海无关的电影中,依然无法摆脱旧上海的影子。《阿飞正传》尽管讲的是香港的故事,但“阿飞”一词原本却是上海的称法,《重庆森林》中所描绘的城市实际上与重庆无关,更像是旧上海衍生出来的一个副品。

道理类似,在《爱神》中,王家卫描写了一段小裁缝与高级交际花之间欲说还休的情感故事,其中所营造的公寓空间明显是老上海才特有的典型场景。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6)

这三种风格完美的呈现了香港与上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联系伴随着港片最辉煌的时代。

|香港商业片中的上海故事

除了徐克、关锦鹏和王家卫这三位对怀旧上海的展现,还有一帮导演则是看中了上海滩丰富的故事,其中以潘文杰、王晶为主。

前者导演了张国荣、宁静参演的《新上海滩》以及吕良伟、斯琴高娃参演的《上海皇帝》,后者指导了周星驰、巩俐的《赌侠2:上海滩赌圣》。这几部都是香港和内地电影人合作,各有千秋。

潘文杰的上海滩有一种悲剧色彩,尤其《上海皇帝》这部,依靠着杜月笙的故事真真实实描述了一个黑帮争斗的史诗,通过上海这片地方去见证历史的变化。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7)

这其中有国共合作破裂,有抗战到来之后银行业的崩溃,也有一代枭雄的落寞,这里的上海是港片中一个承载历史的地方。

这一点也在《赌侠2:上海滩赌圣》中印证,只是王晶更直接地选择了无厘头的穿越方式,直接去1937年的上海寻求印记。片中虚构的丁力,野心勃勃欲占领上海的川岛芳子都代表着老上海的一种回忆。

上海港片大全(港片中的上海元素)(8)

|“双城”的轮回

新世纪之后,随着上海的快速崛起和香港的转型,二者从香港描述上海的关系变成了上海继承发扬上海的关系。

百年前,上海电影人南下为香港电影带去了繁荣,而在今天,大批的香港电影人则选择北上去寻找新的机会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干,继续在电影里造梦,繁荣的上海接纳了他们。

我们总是感慨如今的香港电影失去了记忆中的“港味”,但却没意识到香港社会早已今非昔比、日新月异。其实,电影是时代的记忆,记忆中的港片反映的是那个年代香港社会的精神风貌,可如今时代早已改变,一味追求过去的“港味”并不现实。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与其抱着旧日的辉煌不放,不如拥抱新的香港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