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钓友必备工具,但你真正了解它吗
鱼竿,钓鱼人的必备工具之一。鱼竿对钓友来说,就像士兵的枪,上战场没有枪怎么和敌人打仗。没有竿,怎么去钓鱼。如果问在钓鱼的投入上,哪一方面投入最多,很多钓友会说是在鱼竿上。确实,在钓鱼上,竿子算是投入较大的一方面。况且,无论你是资深的钓鱼达人,还是一名懵懂的钓鱼新手。开始学钓或垂钓进程中,最新考虑或正在考虑中的,必然有一项是入手一款称心如意的鱼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话不假,想要正确快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竿,需要注意什么呢?
市面上的鱼竿种类繁多,价格也从几十到几千不等,那么,为什么鱼竿的价格差距这么大?什么样的竿子才算是最好的鱼竿?琳琅满目的鱼竿这么多,要如何做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这是很多钓友们一直以来的困惑。选择竿子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就是按照价格高低来选。一分价钱一分货,道理不假,但最贵的并非一定就是最适合的,价格实惠的竿子或许更称心如意。
钓友们追求的无非是竿子“顺手”。那么“顺手”的前提并非价格这一单一元素所能决定。自然,鱼竿的材质、调性及各种参数势必会影响其价格,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非鱼竿的碳素等级莫属。一款竿子,如果含碳量标的很高,价格却与同等含碳量的竿子差距甚大,那么,毫无疑问,这款竿子本身要么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要么竿子虚标含碳量欺瞒钓友。
早期鱼竿多由玻璃钢材质制成,但因其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弊端,像弹性差、重量大等而逐渐被碳素竿所淘汰、代替。所以,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竿子大多为碳素竿,如上文所讲,碳素含量有高有低,碳素竿有高碳和低碳之分。而碳布,作为制作鱼竿的核心碳素纤维材质,分为若干等级,其单位为T,意思是,单位面积内(一平方厘米)的碳布纤维本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的拉力值。
通俗说来,就是想要钓大鱼,含碳量一定不能太低。碳素等级大致有24T、30T、36T、40T、46T、顶级为60T,而达瓦又分:HVF、SVF。所以,在竿子上的HVF是指30到40的碳,而SVF意思是46以上的碳布。一般情况下,含碳量在24T、30T、36T、40T之间的竿子,其在电商平台的价格一般在150到600元之间不等。正如文中所言,高碳价低的竿子,一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总体来说,24T-40T之间的竿子,足以应对日常垂钓的需求,钓友们大可不必为商业噱头所困,去选择尝试所谓的不易踩断、能拉汽车的鱼竿。话说回来,谁又会愿意用新买的鱼竿来拉汽车呢?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整根鱼竿都含有其标注的碳含量。关于鱼竿的碳含量界定,简单解释,就是制作整根鱼竿时所使用的碳布中碳纤维的含量,但并不是整根鱼竿都是由碳布制作的。
也就是说,所谓的鱼竿的含碳量,钓友们常谈论的高碳低碳,是指碳在鱼竿上的密度分布而已。这样说来,是否通俗易懂些呢。这里又要注意了,含碳量高的竿子重量要重,调性硬且挺。但物极必反,高碳竿竿子本身的弹性要低得多,这就会加大钓鱼过程中,因使用不当而产生爆竿的几率。含碳量低的竿子,虽反之,亦有不足。也可以这么说,低碳竿子普遍轻软一些,但鱼竿不是越软越好。软的鱼竿在鱼吃钩的抬竿过程中,不易向上发力,所以抽竿会显得吃力。
那么,问题又来了。轻且硬的鱼竿,就一定是好的竿子吗?随着垂钓大军的日益壮大,钓具行业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高仿、港货,德国日本等也逐渐成为商业噱头。曾经因兼具“轻”“硬”风靡一时的某竿,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实践,早已无处可寻其身影。正如龙王恨的掌门人周文平所说“为什么作为国内如此知名的大品牌,却生产不出那么轻、硬的鱼竿来抢占市场呢?”
答案不言而喻,一味的追求“轻”、“硬”,却从不考虑鱼竿材质本身是否能达到的极限,这就是被商业吹嘘蒙蔽了双眼。任何材质本身以及用量的多少均会对产品的属性产生优劣性。任何一款鱼竿,针对不同钓鱼人的不同需求,也均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综上所述,选择鱼竿时,含碳量势必会被考虑到,但更多的是因其含碳量差异所产生的手感上的差异,调性、调重的差异,更会影响竿壁厚度是否均匀之类的差异。这是钓友们在选择钓竿时,首要需参考的因素。
当然钓竿本身的做工工艺不同也会产生竿子外观上的细小差异:涂漆光滑与否、竿口是否整齐等,不像含碳量不易肉眼测察,这些做工工艺不同产生的差异虽细微,但用肉眼即可辨认,手触即可察觉。一款鱼竿,在手感、调性、钓重等方面符合钓友们对其基本的要求,在外观各方面的细节上也都相对满意,这就可以作为相对不错的备选鱼竿了。
总之,钓竿调性随钓手经济条件、不同水域鱼情、控鱼习惯、经验性格、技术手段而难有优劣取舍定论,在某种意义上讲仅是一种约定俗成,或自由随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各位钓友批评指正,还请各位多多点赞加关注,本文由钓友之声原创,转载请告知。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