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1)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2)

五音村崧洋山

崧洋山又称崧山位于惠安螺阳镇五音村,惠安县城南十里许的许坑柄村之东南,为县之主山。 崧洋山顶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惠安县》:“松洋山,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3)

相传,晚唐学士韩偓一度曾寓居于惠安的崧洋山麓。那个时间,松洋山虽然高峻,但并不知名,而且比较荒僻。山下有人聚居,山麓岩石嵯峨。名字叫做“崧洋”,其实连一株古松柏也没有。

唐末五代,中原战乱,唯闽偏安。中原名士诗家、衣冠望族纷纷避乱入闽。闽王王审知十分敬重他们,便设立“南安招贤院”于潘山,以礼待诸贤。中原名士们,在馆中吟诗作对,谈天说地,讲古论今,评议时局,游山玩水,突使蛮荒僻地,成为“海滨邹鲁”,史称八闽文学之盛,为十国文物之冠。这当中,便引出一段韩学士松洋遇仙的故事来。

五音村崧洋山

话说有一日,韩偓游山玩水,来到惠安螺阳的崧洋山,眼看夕照如火,暮鸦归林,只得投宿于半山一户采药人家。

茅屋草舍中只孤单住着一位老叟,虽年近古稀,白发苍丝,却依然钁铄强健,骨架铮铮。他天天上山采药砍樵,如履平地,像一棵永远隽秀挺拔的古松。

老人逢老人,他乡遇知音,显得十分投机。老叟烧了锅温水,让韩偓擦过身,烫过脚,便一起围在桌旁,咕噜咕噜地喝起番薯糊来,配的是咸鲑,别有一番螺都风味。

用过膳,老叟收拾洗涤碗筷,便与韩偓爬上棕垫床,在一盏昏黄昏黄的花生油灯下,掠仙讹古,优哉游哉,相得其乐。

韩偓问道:“尊翁是采药师,可知‘刘寄奴’与‘女贞子’这两味中药吗?”

老叟眼珠子一转,捻了捻下巴的胡须,答道:“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少年的时候叫‘寄奴’,据说,他性喜打猎。有一天,他进山狩猎,不慎坠马落地,伤痛难忍。这时,从荒草丛爬出一条青蛇,口衔一草蜿蜒而来。刘裕用它医伤,疼痛顿止。此草便因此而得名‘刘寄奴’。又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女子,为了坚贞的爱情,被权贵逼死。她的墓上长出一棵树,虽遇霜雪,依然葱翠挺拔,后人就称它为‘女贞子’。”

“咳咳咳,不简单。春城无处不飞花,人间处处有能人,山野百草皆学问啊!”韩偓惊叹连声,觉得这个老头子非同寻常,顿时肃然起敬。他双手一拱,打了个揖,彬彬有礼说:“尊翁,学生尚有一事当问,这中草药的命名,听说很有一番学问?”

老叟清了清桑子,脸上泛出红光。话就像打开闸门的春水,哗哗流淌:“中草药有以地取名的。山西长治,秦代属上党郡,所产条参就取名党参;也有以生长特殊性取名的,如忍冬藤,虽经寒冬而枝叶不凋;车前草则生长于路旁车迹之间;半夏的药用块茎成熟于五月仲夏。不少药物形状很有特点,因而成为命名依据,如钩藤茎枝上有弯曲的钩;牛膝的药用茎节膨大形如牛关节。也有以颜色取名的,丹参的根皮是紫红色的,黄连色黄,紫草色紫,红花则呈枣红色,根据药物的气味取名的也不少,如木香、茴香、檀香、隔山香等,其味馥郁芬菲;鱼腥味辛,酸梅味酸,辣蓼味辣,桠苦味苦,食盐味咸。”

“嘿嘿!请医翁小憩片刻,让学生笔录起来,啊?!”韩偓急忙下床,从袖袋中取得一本线装小册子,铺展在桌子上。老叟拧过茶壶,倒了二杯山茶,一杯递给韩学士,一杯自饮。而后掀开草席,奇迹般地找出笔、墨、砚来。

韩偓不愧是“学士”出身,记性惊人。刚才老叟的一席话,他几乎一句不漏地记录下来。

老叟从墙上取下个葫芦,摇了摇,倒出二杯番薯烧酒,又从床底下的陶瓮中摸出二把香菜脯,便与韩偓对酌起来。

老叟看来酒量不大,只一杯下肚,顿时脸红耳赤,像火烧云那般艳。酒后话儿多,只见他眯了眯眼皮,又开始“竹筒倒橄榄”了:“嗯!中草药的名字,还有以入药部分取名的。就是兰香亓吧,全草入药,直呼其名;用根时称为兰香根;用其鲜叶入药就叫它兰香叶了。嗯!就说山禽野兽吧,以入药部位取名的就有熊胆、羚角、鹿鞭、豹骨、龟板、蛤壳、蝉衣等等,不一而足。”

韩偓一边谛听,一边运笔,头不晃动,眼不斜视。

“有些药物对于某种疾病疗效良好,人们就赐给它一个美名,原称也就逐渐被人淡忘了。大黄因为是治出血、水火烫伤的良药,人们就称它为‘金不换’。金全草入药是祛痰、清热、解毒的佳品,所以又美名为‘金钥匙’。野猴枣的根是消肿,医治风火喉痛和急性喉风的上品,所以又称为‘百两金’。其他如一见喜、九死返魂草、十大功劳、千里光、蛇总管、蛇见怕等等,都有它独特的治病功效。”

过了一会儿,韩偓狡黠地眨着眼皮,撕下一页纸,递到老叟的眼前。老叟将纸接过来,呈至灯前,眯眼一瞄,但见纸上写有四言古诗一首: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老不老,永远康宁。

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韬略,军师难混。

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老叟看毕,抬起头来,惊诧地对韩偓微微一笑,说道:

“这是三国时,曹操戏华佗的十六味中草药诗啊!”说毕,老叟一口气念出诗中隐喻的十六味中草药的名称来:“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知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继断、厚朴、白术、没药。韩学士,没错吧?啊!”

韩偓惊佩得五体投地。他望着老叟那清癯的脸容,心中暗自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这时,一阵山风吹过,拂动屋顶的茅草,发出飒飒的声响,山鸪时不时唱出几声低沉的歌。

更深夜阑。二个老头子重新上床,面对面盘膝而坐。拉过被子,盖住下半身,又畅谈起来。

老叟好像心血来潮,诡谲地说:“韩学士,来来来,我出个哑谜,让你猜!”

韩偓讪讪一笑,说:“小巫见大巫,请尊翁手下留情。”

于是,老叟正襟危坐,双目紧闭,口中似乎在念念有词,只见他抬起右手,用食指做出六个动作:指上,指下,指前,指后,伸出三个指头,又伸出五个指头。

韩偓眉峰略皱,头一晃,眼一闪,马上顺口念出六味中草药的名称来:

“你指的六味草是:天文冬,地骨皮,前胡,后朴,三仙丹,五味子。”

“妙、妙、妙!”老叟连拍三下膝盖。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4)

崧洋山

第二天早上,韩偓从梦中醒来,才发现自己睡在崧洋洞中。昨晚的茅屋,尽皆变成嵯岩怪石、森森古壁。老叟则不知去向。他使劲地揉了揉惺松的眼皮,睁亮眼睛,惊奇地四下搜寻,蓦然看见身边草丛中摆放着一本线装古书,封面写着四个古朴的甲骨文:《神农百草》。

“啊!奇会,奇会。”韩偓是聪明人,猜测自己有幸遇到传说中的神农药师了,心中顿时像开了朵鲜花。蓦然间,他感到神采焕发,好像年轻了十几岁。他细心地取出金缕红巾,将这部“仙书”包藏起来。

韩学士死后,《神农百草》也不翼而飞了,不知为何人所得。也许,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唐末诗人韩偓因避战乱隐居崧洋山上一石洞中,有感而发赋得一诗。后人刻于洞中石壁供咏诵。《全唐诗》遗漏未收,堪为珍贵。诗云:

微茫烟水碧云间,挂杖南来渡远山,冠履莫教亲紫阁,衲衣且上停禅关。

青邱有地棒苓茂,故国无阶麦黍繁,午夜钟声闻北阙,六龙绕殿几时攀。

一些古迹尚在,所以该传说一直流传于螺阳镇五音村。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5)

整理:惠安新传媒来源:惠安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安新传媒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6)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7)

惠安古村落旅游攻略(惠安讲古螺阳五音村崧洋山的传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