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节奏划分(名句诵典红豆生南国)(1)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闲庭叙话

这世间风月千万,最缠绵二字,莫过相思。相思是于醉里挑灯看剑,刀光剑影,却已是故梦缱绻。相思是烟火间伊人回望,且望天涯,却不知此途何安。相思是琵琶下笙歌夜舞,舞尽阑珊,却怎抵人渐憔悴。

还是毛阿敏那一曲《相思》唱得好呀——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可偏偏是这不屑一顾,引得千古多少人,垂泪怅然。

古时借咏物说相思的诗歌不少,可能如王维这般,将相思说得这样温婉又动人的却是难得。这首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是诗人在天宝年间为友人所作。诗的首句以“红豆生南国” 起兴,既点出友人所在地,也咏出南国特有的可喻相思的红豆。次句轻问一声“春来发几枝”,承得自然,也为下文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因为春天到了,南方的红豆又生了许多新枝,所以很自然地希望朋友能多采撷一些,因为它最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

世上能勾起相思的事物太多了,可王维之所以选了红豆,大概是因为它生于南国,又应了那样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相思子),才显得别有深韵吧。

此诗是王维为怀念友人而作,后逢安史之乱,他的友人李龟年流落江南,念起王维,便也演唱此诗,甚为流传。这一曲相思,也终于在经年之间,得到了慰藉。

若有朝一日,你将相思寄给心上人,还愿多采撷些红豆,说不定真的会有奇遇呢。

文史拾遗

红豆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古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有表达男女之情的,如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中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也有表达朋友之间的相思的,如王维的这首《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即用红豆来表达诗人对李龟年的思念。

李龟年

此诗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乐工,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在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又唱了一首《伊川歌》:“秋风明月独离居,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属,归雁来时数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的唐玄宗已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唐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热气,其妻认为他并没有死去,守在他身边等他醒来。几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红豆传说

红豆一直是相思的代表,据说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很多寺院,更在其中一座寺院内修建了“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在香山观音禅寺出家,精心修编《文选》时,认识了一位法号叫慧如的尼姑。二人情投意合,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慧如相思成疾而终。萧统闻讯后,痛哭不已,含泪种下一双红豆,并将自己在寺院住的草庵题名为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据说种下的红豆长成大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清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发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在,犹如虬龙老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