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一粒小尘埃(城市里的一粒尘埃)(1)

“一杯茶、一张报纸,旱涝保收、隐形收入”这是体制外广大群众对体制工作人员形成的固定认知。面对大众固化的认知,很多体制内基层工作人员都显得无奈、委屈。进入体制十多年,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一是“口袋紧”。过去这些年,房地产经济快速发展,许多房产企业收入飞速上涨,房企、中介、建筑、装修等等行业工资高,没被割韭菜的炒房者赚的是盆满钵满。许多人陷入了大量透支未来经济的疯狂,各种贷款、刷信用卡等行为造成了以贷养贷,似乎不这样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名下没有几套房产就对不起“流行的趋势”。作为一名县城体制内的基层人员,十几年的工龄,实发月薪顶峰时期才达到了3500元,而且是在“土地财政”达到顶峰时期才产生的收益。刚进入体制内时期,工资才不过1200元,十几年的工龄涨到现如今3000元也才刚刚几个月。又要面临财政吃紧,降薪的形势。有人说,体制内有这样那样的奖金。我只想说你进来看看现在到底有没有这些所谓的奖金?面对房地产过热时期,一个县级房价均价竟然达到了8000元以上的情况,习惯了求稳的体制内基层人员,就像“温水煮青蛙”,实在没有勇气透支未来,只能望着房价叹气,怀疑自己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二是“笼中鸟”。如果你还年轻、拥有高学历,那么你还有勇气打破壁垒,到一线大城市打拼,追求高工资,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在这个受疫情常态化的时期,在本地看着街道上到处关闭的门店,到处张贴着“房东直租,无转让费”的信息,让多少人感到“触目惊心”。听身边做实体店的朋友经常说的话:“不干不赔、干下去直赔”,最想干的事就是还清负债,然后打工赚钱,坚决不再创业了,羡慕我们这些能够有稳定收入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幸福的人儿,在这个高房价、高物价、高消费的环境里,自己竟然成了过去那些高收入人们羡慕的对象。可是,谁的生活又不是一地鸡毛?妻子在企业工作,受大环境和疫情的影响,又面临着随时可能裁员的窘境。在现如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形势,35岁就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整个家庭面临着“中年危机”,成为了“笼中之鸟”。

三是“身心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疫情防控值班、创文文明岗值班、单位24小时值班、各种数据报表、各种会议、各种文字材料,工作部门性质决定了除了干好业务工作以外,还有一个重头戏——服务地方领导。领导有事一般都是急事,熬夜加班是常态,工作上几乎是随叫随到,工作责任的压力,家庭孩子的压力,大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36岁的身体,像是50多岁,高血压、心率过快、肾结石一身毛病......。

生活还是要继续,看看这个世界,发现自己不过是城市里的一粒尘埃。走在路上看看因为疫情而静默的城市,回到家中看着自己上网课的孩子,人原来如此的渺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