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的这家店名字叫做O'rip有礼。O'rip在阿美语里是“生活”“文化”“生命史”的意思。
这是一家独立书店 展览空间 艺术文创店铺三合一的读创空间,这种店铺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很难盈利的,因为他比较艺术,能够欣赏的人群也比较小众,不是很接地气,但是台湾这一家小店却能够将这样的店铺经营10年以上,那么他们的经营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O’rip有礼起源于2006年的一本刊物。发起人之一是原来在台北担任诚品书店企划主任的一个女孩。她结婚后移民到花莲,因为觉得花莲本地缺少自己喜欢的文艺活动,于是便号召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创办刊物,试着挖掘花莲各种好玩的人和物。到了2008年O’rip有礼基本把花莲当地翻了个底朝天,同时店主也认识了许多本地的创作艺术家。于是便办了一场艺术家的展览,因为这一次展览的成功,使得伙伴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将花莲原生创作变成一件好的商品,通过贩售所得利润来扶持本地的文创产业。
接下来又有几位好伙伴相继入股,于是便成立了生活旅人工作室,并确定了三个经营方向:故事书写(刊物),深度旅游(漫走),本地工艺(有礼商店),尝试向外界搭建起认识花莲美好的多元途径。
到了2010年,因为有同样也是诚品书店毕业的伙伴加入,协助有礼的商品开发与销售,有礼门店便在一家咖啡馆的二楼小空间里开始,并逐渐成长,直到2013年搬到一条文创街附近才有了独立完整的店面。
要想将理想实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负责有礼产品开发的一位小伙伴说,刚开始伙伴们都很天真,以为艺术家的作品,只要拿来就可以直接贩卖,卖钱之后就能让艺术家得到收入,但是买卖背后所牵涉的层面不单纯只是商品本身。他们发现艺术家的商品不是一上架就能被销售,还必须运用包装与渠道提升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能见度。最重要的是要让创作背后的故事能被看见,这也是消费者为何要购买的价值所在。
从提出概念到成立门店,有礼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摸索,网罗了花莲当地的一些手工艺商品,并思考如何用不浪费资源的包装来陈述商品。对外呢,有礼则洽谈了花莲的几家酒店,还有民宿,试着将花莲手工艺艺术家的作品推广出去。
经过了几年经验的积累,有礼发现市场形态逐渐改变,过去工艺品被定义为装饰品,如今消费者却希望工艺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一件日常使用物件。
到了2013年有礼凭借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开始转型成当地手工艺艺术家们的顾问。伙伴们将品牌建立的方法交给艺术家,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产品的包装与概念说明,协助建立更多本地的工艺品牌。
接着有礼也与不同的艺术家联名创作,通过买断的方式推出独卖的商品,不但为工艺品加入新的创意,也因为锁定了花莲艺术家的创作,有礼避免掉与其他地方商品雷同的可能,这一点大大提升了有礼商店本身的独特性。
店主认为有礼想要成功,首先不是去争取观光客的认同,而是要先争取本地人的认同,一旦本地人能骄傲地将有礼这家店介绍给来玩的朋友,那么有礼才有真正的市场性。
有礼希望是能够将艺术家的创作变成富有当地特色的礼品,让当地人可以骄傲地送出这块土地的美好,并且让不舍告别的旅人带走一份牵绊,藉此可以日夜回忆这块令他想念的土地。
有礼的三大独创特色:
1、锁定花莲本地
从书写花莲到贩卖商品,有礼坚持只做花莲的东西,因此店内贩售的商品大多别处没有,只在此处贩售。这就使有礼成了过来旅游的人必访的小店。O’rip有礼希望成为让本地人或外地人认识花莲的一个媒介平台,更希望花莲人把本地文化当成值得骄傲的礼物。
2、让工艺与消费者共鸣
O’rip有礼注重商品背后的制作故事,经常与创作者研究使用环保经济的方式来设计包装。通过吸引人的包装来阐述商品背后的内涵。店长也花费许多精力去了解创作者本身,也怀抱着热情与每一个来店的游客分享。
3、开发独家联名款
O’rip有礼站在渠道,消费者与艺术家之间,有时会以共同讨论的方式,协助创作者开发商品;或者伙伴们也会加入创意,请艺术家们为有礼开发专属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是增加有礼独特性的重要因子。
● 与创作者的利润分成模式
艺术家的商品在有礼可以分为买断与寄卖两种,除了联名商品是买断,大部分都是以寄卖为主。至于有礼与其它的寄卖点洽谈的抽成方式,为了不影响道创作者本身的收入,有礼会在现有的抽成里再去平均分配。比如商品售价的六成利润归艺术家,四成归有礼。那么所有其他渠道的利润,就会在有礼所有的四成利润中,再去平均分配,不会影响艺术家应有的权益。
● 有礼的定位与传统工艺品店有什么不同?
与传统渠道开架式零售模式不同,有礼的销售方式不是上架后就放任消费者自行挑选,他们注重故事的诉说,负责销售的工作伙伴必须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工艺品背后的意义,并且诚恳地向消费者介绍。他们认为,商店的进货出货的业务可以用SOP软件,但认同的过程是没办法用SOP的,他们有一个信念:工作伙伴对艺术家的了解有多深,就能产生多大的能量来感动消费者。
● 创业资金哪里来,未来的期许又是什么?
目前有礼有五个股东,一开始创立刊物,大家都是利用兼职的时间来做,到了08年,五位股东共同出资50万创立工作室,到了2011年,又增资到100万。目前也在思索开放让新的股东进来,因为目前每一个区块经营还是很辛苦,去年的利润有23%来自于活动企划,今年的营运目标是希望不需要靠接策划案就能独立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