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历史歷史,原创首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你的理解对吗?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

在中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妇孺皆知,但是都被解释为: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它很快乐,我说谁这样教,谁就是在误人子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圣人的本意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然简体字你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文字一经简化,就失去了他的内涵,所以要看正体字。

正体字是这样滴!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为了解释这句话,先让我做一下科普。中华文化蕴含天机,当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为一旦有了文字,神鬼将不能遁其行,天机将不能隐其身,天地万象,自然规律,人都能通过文字揭示和传承。那么汉字的每一个字都内涵惊人!因为他包含了:象(形象,事 物的客观存在);数(事 物存在的时间,空间,构成要素及精确度量);理(事 物从开始到结束的运行特征,规律,以及蕴含的道理)。

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很痛苦!

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哪个鬼儿子才愿意没事老是去复习复习的?!谁从复习中得到快乐了?没有!反而逃课去打游戏,看言情片,谈恋爱,胡吃海喝,踢球却乐此不疲! 为什么呢? 因为他符合人性! 学习并经常的去复习它很快乐,这样解释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因为实践中他根本不快乐。那么人性是什么?食 色 性 免于恐惧 运动 占有 触摸 好奇 怕孤独 征服 被尊重 寻找尽头等。

我们先来逐字解释。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學”本意是小孩两只手拿小棍棒在玩耍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小孩在模仿大人的生产活动,表面意思就是“模仿”。

有小孩的人的都知道,襁褓中的小孩已经会用手抓握东西了,但是他主要的认识世界是靠嘴,蹒跚走路后,他就会走遍他能够触及到的空间,独立行走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一切活动,有朋友玩耍时,他就会模仿大人的工作,他的吃饱肚子后的一切行为都是来自于他的天性—“好奇”,这是人的一个本性。等到小孩慢慢长大成人成年,这个天性要一直伴随人的一生! 这里就引申出了一个教育的原则:教育在于引起好奇,在于激发兴趣,在于点燃激情!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么 “學” 对于人来说就是一个追求快乐的过程,教学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快乐的种子的过程!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那么 “學” 为什么会快乐呢?

一是有参照。比如:天天看见大人在做饭,她们为什么做饭呢?做饭一定很好玩!只要大人一做饭,孩子就忍不住往上靠,比大人还忙。脑残的教育就是呵斥,打骂,直接把孩子学习做饭,体验人生的天性给扼杀了。孩子就会恐惧做饭,再也不敢做饭,更不会帮你刷碗扫除,孩子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生存的技能!贤惠的妈妈会帮助孩子,原谅孩子,赞美孩子,孩子会再接再厉,不断创造奇迹,造就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了一个生存的技能。二是有快乐。人类的另一个快乐源泉是触摸,因为人类的手是非常敏感的,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在手眼身心脑的协调中,在精神与物质的交流中,人类会非常快乐!这里面有占有 有征服 有触摸 有好奇 有交流 有灵感 远孤独。并且人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者自我,会有成就感,被尊重感,怎能不快乐呢?这是从过程中讲。三是精神上能升华。 其实,“學”是从外到内的一个过程,孔子在弹奏《文王操》的古琴曲时,从不熟练到熟练,从熟练到娴熟,从指法的准确力度的大小不分毫不差,到曲子表达的思想内涵,再到作者的胸怀志向,最后文王的形象赫然立于眼前,这种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快乐对人弹琴这件事奖赏的过程,也是精神升华的一个过程。人类主动做的任何事都是这样!这又引出了教育的另一个原则:“强迫是教育的大害!”你如果想让孩子学习差,你就强迫他学习,用不了多久,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智商会直线下滑。

因此,“學”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感悟与践行!当然不都是快乐,还有挫折,不适应,不协调,失败。但是在人类的意识中,这种正负感觉的强烈对比,却正是生命难以割舍的希望与创造力的源泉。

"而 "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

"時 "是时间的意思,是太阳在大地上留下的影子。

大家知道,过去白天记录时间是靠日晷,时间就是太阳在大地上的影子。時 有太阳(现象) 大地(空间) 刻度(时间)组成,有三层含义:1.空间上准时出现;2.时间上分毫不差;3.现象上周而复始。所以 “時” 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时间 空间 重复。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習”是小鸟在早晨振翅飞翔,锻炼自己的翅膀,引申为练习 训练 实践。

古人观察到,鸟类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在树枝上欢欣跳跃,锻炼自己的嗓子,练习自己的飞行技巧。因此“習”绝不是复习,而是实践 练习 锻炼的意思。在学校时,老师表演篮球“三大步上篮”,或者在操场看到高年级同学潇洒的身姿,就老是想要弄个球玩一玩,直到把它玩熟,玩出成就感来。还有, 比如听到一首心仪的歌,没事都想哼哼,一唱就忘记了时间,越唱越高兴,因为不断的接近着完美,不断的接近着歌曲自身的标准,不断的改正着自身的缺点,不断的得到潜意识的奖赏,咋能不高兴呢?这就能够理解,孩子们总是在玩儿,总是想要去玩儿,总是给你谈条件去玩儿,而从不想去做作业。因为他快乐!而玩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學”,那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他将来在社会上能力的体现,而所谓的学习成绩却不见得!教育的又一原则:教育在于打开思维,在于展现自我,在于张扬神性,在于突出特长!

谁如果能够把孩子教育的个性鲜明,特长突出,果敢担当,没有框框,谁就是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念 否 。是否意。本意:小鸟向天飞翔,反而落不到了地上,比喻对这件事的否定。

南怀瑾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

因此“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这句话,最接近圣人的意境是:对新鲜或未知事 物进行感悟和践行,得出了暂时的看法和认知后,不断的在特定的时间 空间 环境中去重复的实践,以验证这种看法和认知,得出新的更接近客观真相的结论,虽然否定了过去的看法,但是其中的快乐无以言表!!当然圣人的意思,意会之美大语言表,说出来就离道远了

本文由历史歷史,原创首发!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