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月之故乡 夜读故乡的二月二(1)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禹城融媒主播庞伟伟,今晚与您分享的文章是《故乡的二月二》。

又到了农历二月二,走在城市里,同往常一样,到处是人们急匆匆的步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每每此时我总想起故乡的风俗习惯……

在故乡,“二月二”素有“剪龙头”的习俗。这天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所以每逢二月二这一天,走在大街小巷,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有时候要到深夜才能关门。

和大人一起读月之故乡 夜读故乡的二月二(2)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在二月二这天拂晓,家中的老人们,要把头天晚上整理好的灶内的草木灰,拿出来放在簸箕里,一手端簸箕,一手用木棒边走边敲簸箕底,使草木灰均匀地划成一条线。具体步骤是先围绕宅院划一圈,再在大门口、马路上,谷场上用草木灰画囤梯、打灰囤、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以后,还要撒些开春等待播种的五谷杂粮,用石板盖住,这就叫“囤”。预示着当年夏、秋两季能收个粮满仓,谷满囤。总之,在父老乡亲们的心中,这或许是一份美好的期盼和祝愿吧!

二月二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那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吃到平时难以吃到的蝎子豆和棋子豆。在故乡有一个歇后语,叫做:二月二打簸箕——围(为)的是自己,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记忆里,娘为了满足我们的口味,二月二的前一天,把上好的黄豆在水里泡一晚,第二天早晨拿到锅里温火炒熟。听娘说,蝎豆能炒五味,用什么样的水泡,炒出的就是什么味道。用盐水,炒出来的豆是咸的,如果喜食甜,可以在炒时放一汤匙的糖。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和大人一起读月之故乡 夜读故乡的二月二(3)

另一种美味就是棋子豆,看起来很像麻将里面的骰子,它的做法也很传统,原料是面粉、鸡蛋、花椒叶子、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和各种调料擀制成薄锅盔的形状,再切成细条,最后把细条切成骰子大小均匀的,四方的小面块,然后在大圆锅里面用文火炒,直到焦黄,浓郁的香味飘散出来,吃在嘴里脆生生、钢崩崩,真是越嚼越香回味悠长。如果加入不同颜色的豆粉,还能做出各种彩色的豆豆呢。记得小时候,我的零食不多,每次春节后开学了,会有段闹馋虫的时间,这时棋子豆就成了主角。它干脆香浓、爽口开胃,便于携带,不易变质,上学之前揣得衣服口袋鼓鼓的,一路走一路吃。上课中还能偷偷摸几粒塞进嘴巴里,发出清脆的声音,只能捂着嘴巴怕老师听到。每到课间,小朋友们都拿出自家做的棋子豆交换,真是五花八门,互换着、逗喂着、嬉戏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现在“二月二”的民俗在农村也已经开始淡化了,不过蝎子豆、棋子豆等零食作为一种产品常年在超市里售卖,已经没有季节之分了。再说,用油炸出来的零食,有各种口味,包装也精美,却少了儿时的味道,重要的是缺少了那份蕴含着童心、童真、童趣的感情罢了。

文字来源:瑞文网

主播简介

和大人一起读月之故乡 夜读故乡的二月二(4)

庞伟伟 禹城融媒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