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岳父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我的脑海浮现,平时一直想为岳父写点什么,今天(2023年2月10日)是岳父辞世20周年忌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提笔写下这篇《我的岳父》,以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

《我的岳父》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

岳父陈德祥像

岳父姓陈名德祥,小名阿德头,1930年11月24日出生在无锡县玉祁乡玉东西北村一佃户人家,父陈公岳鸣,曾用名鹤鸣(1894年10月19日~1980年秋)、母吴太夫人何宝(1899年5月~1981年夏),平时以务农和植桑养蚕为生,育有三子二女,子申祥、福祥和德祥,女阿菊、阿春,岳父陈德祥为幼子,排行老五。

(一)

由于家境贫寒,岳父只读了三年书就辍学在家,开始帮衬父母在农田劳作。

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岳鸣公认为时局已太平,便让15岁的岳父只身到无锡城打工,先是在大洋桥堍一小面馆打杂,后来经人介绍,到东门外华新里的工艺厂当学徒工。

1949年4月23日,迎来了无锡解放,19岁的岳父从此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岳父在工艺厂党组织的感召下,政治上积极向上、工作上钻研肯干,只几年功夫,在师傅的传帮带下,便车钳铇镗铣等金工活件件皆能;在夜校又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了厂里有名的技术能手,青年业务骨干,不久便担任了厂共青团团支部书记,并于1955年8月3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1956年,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凯歌声中,在无锡市纺织、缫丝机器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岳父随厂进入了由利新机器厂、勤新铁工厂、友恒机器工场等34家企业合并组建的“公私合营无锡纺织机械厂”。

1959年公私合营无锡纺织机械厂与无锡缫丝机械厂合并为“无锡纺织机械厂”,于1960年初迁入河埒口开原路(现名梁溪路)大王基段新厂址。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

1986年无锡纺织机械厂在梁溪路上的厂门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3)

70年代的无锡纺织机械厂厂貌

岳父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在“无锡纺织机械厂”的日子里,谱写着自己人生中的辉煌。

1959~1960年,作为青年技术骨干的岳父,积极投身以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高速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参与开发了D101自动缫丝机;针对铸工间手工操作效率低的问题,参与创造了一台造型机,把人工造型改为机械造型,提高了效率十五倍;接着又制造了一台捣固机,提高了效率三倍;又同顾祥福、袁荣庆等工人一起,改进了冲模,直接将部件冲成成品,减少了一道校对工序;帮助金工车间工人钱仁荣,将车黄藏机部件中的车刀进行了改进,使车速从四十转提高到七百转,全厂车床平均车速从四百三十转提高到一千转以上,最高达到一千三百八十。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4)

1960年2月19日《无锡日报》对纺机厂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报道

这一年,纺机厂共实现了二百五十个技术革新项目,其中二部单机实现自动化,还组建了六条流水生产线。

鉴于岳父在技术革新运动中的突出成绩,无锡纺织机械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大力培养提拔工人出身的技术干部,并从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工人中提拔工程师的规定,按国家工程师评定标准、审批顺序,将岳父破格评为工程师,当年全厂仅岳父和岳父的师兄强法清(后任市第三纺织机械厂厂长)二人获此殊荣。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5)

无锡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陈德祥《工程师证》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6)

陈德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三)

岳父在无锡纺织机械厂历任金工车间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厂工艺科科长、技术科科长、动力设备科科长和安全科科长等职,长期在这些不同的岗位上,岳父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地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7)

1979年岳父担任科长时的工会证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8)

当年岳父工作过的生产车间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9)

无锡纺织机械厂生产的黄麻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初期,岳父在纺机厂试制和量产C561黄麻精纺机、C571黄麻粗纱机以及C581黄麻捻线机、C681黄麻精纺机和热定型机、热风拉幅机、石油汽压缩机、螺杆挤压机、消光调匀器的过程中,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忘我工作,他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精神,受到了领导和职工的如潮好评,这些产品也成了纺织机械厂近十年中的主打产品。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0)

1968年11月,陈德祥(第二排右一)作为积极分子参加市革委会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与学员合影留念

(四)

1971年初,岳父作为技术人才,被市重点工程办公室抽调到厂址设在十八湾的无锡电影胶片厂,担任“650涂布机”项目的攻关组长,负责自制、安装、试产,650 涂布机机头宽 650 毫米,干燥道长 30 米,岳父率领攻关小组,于1971年3月安装运行成功,胶片厂从此进入了机械化生产阶段,至1972年11 月 650 涂布机正式投产。

当年无锡电影胶片厂的领导曾一度挽留岳父,但市纺工局坚决不放人,在岳父回纺织机械厂时,无锡电影胶片厂特地制作“大力协同,热情支持”锦旗一面,赠给无锡纺织机械厂,由岳父接受带回(见下图),岳父的专业技术和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1)

电影胶片厂给岳父的攻关小组颁赠“大力协同,热情支持”锦旗 前排中为陈德祥

令人欣慰的是,岳父在无锡电影胶片厂率队攻关的这段岁月印迹,在无锡市档案局(馆)一楼展厅,于2018年1月20日—2月28日展出的《显影:无锡电影胶片厂40年影像志(1958~1998)》展览会上,以及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显影:无锡电影胶片厂40年影像志(1958~1998》》一书中,得到了展现,展览会和书中对650涂布机项目作了专题介绍和记述;并展出和刋载了岳父在650涂布机安装、试生产过程中的多幅现场工作照片(见下图)。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2)

陈德祥(左一)在650涂布机安装现场指挥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3)

陈德祥(中)在650涂布机安装现场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4)

陈德祥(左一)在调试现场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5)

刋登在无锡电影胶片厂四十年影像志上的陈德祥(右2)与电影胶片厂技术人员在一起攻关

(五)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援助非洲国家建设纺织厂,掀起了纺织援非的高潮,其中上海和无锡对口援建苏丹哈萨黑(海)萨友谊纺织印染厂。

1974年,无锡市纺工局援外办在全系统挑选政治思想好、技术过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的精兵强将组成“纺织援非”团队,经层层审核,岳父光荣地成为了其中一员。

1974年 7月11日,由工程技术人员、翻译、炊事员等组成的无锡团队,乘飞机离开祖国,7月13曰到达苏丹喀土穆,岳父开始了为期二年多的“纺织援非”。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6)

无锡“纺织援非”团队在苏丹的生活照 左起第8人为陈德祥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7)

在苏丹,岳父正汗流浃背、全神贯注地工作着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8)

陈德祥(第三排左4)与援非团队培训的苏丹实习生们

二年中,岳父亲历了中国对非洲经济的援助工作,完成了对“友谊纺织印染厂”的安装、调试、培训生产人员(实习生)和投产试运行的任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于1977年一月返回祖国。

二年多的援非生活,由于劳动强度大及温差和饮食的不适应,岳父的肠胃肝脾等脏器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晚年早衰种下了病因。

(六)

岳父援外回国不久,正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无锡市纺织机械厂被列为无锡市首批31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作为厂动力设备科科长的岳父,在厂长负责制和党委的领导决策下,以对外开放的崭新姿态,引进国外先进纺机设备,用新产品领跑企业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所在“动力基建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见下图)。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19)

“动力基建科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前排右2为陈德祥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0)

80年代初无锡纺织机械厂生产的VC473弹力丝机

1984年8月,纺织机械厂凭借着设计制造VC473弹力丝机的能力以及具有专业技术力量的优势,与德国巴马格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以技贸结合的形式,合作生产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FK6—700M、V两种型号的高速弹力丝机(被列为纺机总公司“六五”和“七五”期间的8个重中之重攻关项目),该项目合同期为四年,当时岳父已退居二线,在职工技协负责计划工作,为了确保试制任务完成后即能投入批量生产,在这四年中,岳父经常吃住在宜兴县和桥分厂,无锡县钱桥历村分厂、无锡县八士分厂等外协单位,指导分厂承担总厂弹力丝机的钣冲件、金加工件的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91年2月28日,无锡宏源纺织机械制造集团成立,这是以无锡市纺织机械厂为主体发起组建的法人联合体,这时,岳父已在1990年底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闲不住的他,又接受了集团的返聘,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几个外协厂奔跑,进行协调和技术指导,退而不休,贡献着自己的余热,1993年还获得了外协厂“技术能手”称号的奖状(见下图)。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1)

岳父1993年获外协厂“技术能手”称号奖状

(七)

岳父与岳母尹兰芬相识于二个厂的团支部组织的交流活动中…。

岳母1934年1月12日出生在东门外亭子桥堍通弄里,父尹公朝宗,曾用名全生(1908年5月28日~1971年5月),出生地无锡县阳山陆区桥尹城,自小喜爱工艺美术,年轻时在锡城就是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1958年曾被政府选调到北京,参加了对天安门城楼和颐和园内亭台楼阁中雕梁画栋的修缮修复工作;母陈太夫人林秀(1912年8月14日~2009年2月18日)出生地无锡县前洲镇,俩人育有一子三女,子群贤,女兰芬、兰娣和兰珍,岳母尹兰芬为长女。

岳母没上过学,9岁起就在丝厂做缫丝童工,受尽旧社会的苦难,解放后,获得新生的岳母,激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1950年8月10日,岳母在无锡美新丝厂与工友们一起,用坐缫车缫出了2A级丝,创造了一项奇迹,被缫丝系统树立为先进典型。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2)

岳母当年创造佳绩的坐式缫丝车

在党的培养下,1952年底,当年才18岁的岳母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岳母在青年时期,曾多次在市人民大会堂和市人民广播电台作经验介绍,在大扫盲中,其刻苦学文化的先进事迹曾刋登在当年的《工人生活》报上。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3)

岳父母结婚照

岳父母1954年结婚成家,在婚后的日子里,俩人互敬互爱,育有二子一女,长子政(1956年11月7日~ )、次子平(1959年1月8日~ )和女儿维娜(1955年3月3日~ ),女儿维娜就是我的爱人。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4)

岳父母与长子陈政、次子陈平和女儿维娜在一起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5)

全家福(摄于2000年5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岳父母家庭和睦,家风纯朴,对子女的家教极严,记得我和维娜结婚后,岳父还是经常教育和提醒他女儿,百善孝为先,要孝敬公婆,勤俭持家,我爱人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我父母是农村人,无劳保无医保,我结婚时,他们已是奔七之年,需要子女赡养,我们成家后,每逢年节,维娜总会让我将二位老人接到城里,1983年我父亲病逝后,维娜立马决定,让我将年迈的母亲从农村接到城里一起生活,有好几年,我们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挤在一个79式单间中生活,虽有诸多不便,但维娜无怨无悔。母亲在和我们一起生活的20多年时间里,我的胞兄、胞弟虽也经常接母亲去他们家中照顾,但多数时间是和我们一起生活,日常由维娜侍奉在侧,直到母亲93岁无疾而终。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6)

1999年,岳父母与女儿女婿外孙在鼋头渚兰苑

我深知,爱人维娜积下的这份功德与岳父母对女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岳父本身严于律己,我爱人的祖父母也是生活在农村,岳父母总是尽心尽职地承担着赡养义务。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7)

岳父与老父亲岳鸣公和侄子义仁、义德在一起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8)

岳父母与子侄们在蠡湖游览 左起:岳母、陈平、岳父、陈予、义仁、陈政

更让人动容的是,岳父总是在不多的个人零用钱中,每月省出3元钱,暗中贴给自己的父母,其孝行令人起敬,也为子孙后代树立了榜样!

(八)

1995年夏,66岁的岳父积劳成疾,突发大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抢救月余才脱险,虽挽回了生命,但身体已大不如前,从此,岳父便开始含饴弄孙,种花养草,过起了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生活。

我的岳父换上中山装(我的岳父)(29)

含饴弄孙(岳父母与一个外孙二个孙子在一起)

2002年始,岳父身体每况愈下,开始经常与医院打交道,南京、无锡,中医、西医,总不见好转…。

200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凌晨三点,经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无效,岳父与世长辞,享年74岁。

(九)

岳父的一生,是光明磊落、公正无私的一生,他为党为国家为企业默默奉献,从不追求个人名利,自始至终一身正气;

岳父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勤劳奋斗的一生,他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从一个没有文凭的农村娃娃,通过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工程师,走上了技术部门的领导岗位;

岳父的一生,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一生,他为人做事十分敞亮,从不阿谀奉承,做人坦坦荡荡,他孝敬父母,诚恳待人,对于子女,更是身教重于言教。

岳父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岳父是我们小辈的楷模,是我们后代的学习榜样;岳父的优秀品德,我们将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岳父大人!

女婿张道兴

写于2023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