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一生,写了太多诗词,面对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诗人,无法匆匆作别,继续拜访东坡先生,踏上诗词学习之路。今日来学一首《水龙吟·雁》。

《水龙吟·雁》

[宋]苏轼

露寒烟冷蒹葭jiān jiā老,天外征鸿寥liáo唳lì。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gū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zhuì。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dǎo,佳人拂杵chǔ,有盈盈泪。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1)

我的理解和翻译:

露水冰凉,青烟袅袅透着清冷,芦苇的枝叶已泛黄变老。幽远的天空,远远传来长途跋涉的鸿雁,寂寥的鸣叫声。晚秋时节,天上的银河看得分明。一声雁鸣,长门外灯光暗淡,黑夜里悄然无语。

此时应该怀念在潇湘的日子,遥远的河岸对面,夜深人静,水里长了许多菰米,乍看田野平整,可以看到尽头。(大雁)犹犹豫豫想要飞下来,却跟以前那样,被风吹草动惊吓得飞走了。

要相信,在衡阳万里之地,可能有谁家写了信,要寄到遥远的地方去?重重云层外,雁群摆成了人字形飞了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字形横着飞。才分散飞了一会儿,又紧密地并列在一起了。

神仙在明月之下修行。石头城下,影子随着寒冷的水波摇晃着,心里挂念着丈夫远行要穿的衣服还没捣洗,美貌的女子手里摆动着捣衣服的木棒,泪水涟涟。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2)

深度解析:

这首词对我而言很生僻,也是鄙人孤陋寡闻吧,竟是第一次会面。为了保证原文的正确性,我通常会换不同的浏览器,把全文搜出来,逐字核对,以免传播错误,对作者及原文不恭。

之后,便将生僻字逐个注音,方便大家阅读理解。然后,自己翻词典查找个别词的意思。再读几遍,自我消化和理解一番后,开始翻译。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3)

这首词翻译了两天,颇有难度。此词生卒年不详,就连强大的网络也找不出来。但可觉察到,东坡先生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不好 。并且有种离群索居,孤雁失群的感觉。从词中“寒、冷、唳、盈盈泪”等词可见。

这首词以我拙见,东坡先生变换了不同的视角来写。第一,从雁的视角,看到万重云,看到长门灯悄。第二,从作者的角度,仰视天空,银河铺在天空,雁阵变换队形翱翔在万里空中。第三,从佳人角度,想到还没来得及捣洗衣服,想到丈夫即将远行,再见不知何时了,于是,忍不住泪水涟涟。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4)

短短一首词,不仅变换了三种视角,同时变换了三处地点。长门在长安城,潇湘、衡阳均在湖南,而石头城就是如今的南京城。三处没有关联的地方,不知道东坡要表达什么?于是,只能再次推理。长安是帝都,象征着君权,而自己就像那晚秋的蒹葭,已经风烛残年,长门外的灯光,已经黯淡,象征着自己在朝堂,前途暗淡无望。怀念潇湘之地,有水米富饶,想要栖息此处,因受惊而放弃。雁群继续飞,飞到石头城,看到一位女子一边捣洗衣服,泪水盈盈。想到自己的处境,不觉伤感。

由此观之,这首词大概写在妻子王弗去世后,或是官场失意后。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5)

虽然,要表达的是一种黯然神伤,词中的意境却依然具有审美情趣。蒹葭、雁阵、银河、捣衣,每一句都可以想象出一幅画来。虽然,这幅画,颜色清冷了些,意象却很深远,因此依然很美!

分析至此,更加钦佩东坡先生的文章,真真是大文豪!

苏轼的诗句哪个最好(苏轼一首横跨三地的词水龙吟)(6)

声明:本文系作者文澜珊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文澜珊#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