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多,就接到爸爸从乡下打来的电话:“奶奶在凌晨零点50分去世了。”
回老家就是为了给临终的奶奶尽孝,虽然说这十几天一直在做思想准备,可消息传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握着手机愣了半天。
回去的路上,一车人都红着眼圈。
报丧
走了20分钟的山路,车子进了村。和往日的匆匆赶路不一样,这次车子停在了老舅(奶奶唯一的兄弟姐妹)家门口。
老舅迎了出来,叔叔一把跪在了泥地上,放声哭泣——79岁的老舅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边掉着眼泪一边把叔叔拉起来。
守铺
到了老宅,爸妈已经给奶奶换好了寿衣,躺在床上的奶奶双手平摊,面容平和,旁边的小桌子上摆上了香烛和供的饭菜。寺庙的师傅和居士们给奶奶念佛诵经。
我们依次给奶奶磕头,行礼,伤心是必然的,但我们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奶奶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留恋,安心驾鹤西去。
不断有亲友来吊唁,家族里所有的子孙后辈从天南海北赶回来,爸爸和叔叔跪在铺侧,陪同亲人看奶奶最后一眼。
白天亲友不断,晚上奶奶5个子女和儿媳妇则留下来轮流守护、制作孝服、准备其它用品。
入殓
吉时是下午三点半。一大早家里人就忙开了:准备棺木、接待陆续来到的亲友,接下他们送来的草纸花圈,发放贴了红纸的毛巾,为帮忙的人准备饭菜;主事的伯伯和村里帮忙的人一起制作灵牌、哭丧棒、纸钱。
吉时一到,师傅们吹着喇叭,爸爸(长子)去老宅前面的水渠里舀了三瓢水,爸爸把水从奶奶生前住的屋一直洒到祠堂,姑爷们托着奶奶,我们则披麻戴孝跟着进了祠堂。在花圈、鞭炮和香火弥漫中,主事的伯伯给奶奶整理好遗容,盖好布,并在棺木里放上奶奶生前用过的头箍、扇子和一小罐糖。
盖棺的时候到了,我们虽不舍,但人已逝,在所有人的哭泣中,帮忙的师傅重重地钉上了棺盖,宰了一只公鸡,围着棺木一圈把鸡血滴在了上面。
所有人依次跪拜、撒酒、上香,在鞭炮声中不舍离去。
晚上七点半,乡友们离去,所有后辈又披麻戴孝来到祠堂,我们一人一支香,围着棺木转了三圈,每一圈都要在奶奶的灵牌前跪拜,最终把香插进香炉里。
奶奶安顿在祠堂里,守了奶奶半个多月的爸妈终于可以睡个完整的觉。
出殡
第二天凌晨五点建坟墓的师傅就来了,要敲开爷爷和奶奶合葬的墓。下午三点,准时出殡。我们在祠堂里依次跪拜了奶奶,村里的来帮忙的乡友们用长绳将棺木绑在两根粗木头上,粗木头的两端再绑上绳子,最后插入扁担,四个壮汉把棺木扛出祠堂。一个伯伯点燃稻草扎成的长绳走在前面,作为长孙女我端着灵牌其次,后面跟着拿花圈的外甥和吹喇叭的师傅,接下来就是奶奶的棺木。一路走,一路鞭炮和烟花响着不能停。棺木太沉,大家半路可以休息,这时专门拿着长条凳的人就要赶紧把凳子摆平,托起棺木。
从水泥路走到小路,最后上了山。坟前的杂草早就被师傅们铲平,棺木到了之后,被庄重地推进了坟墓。在封上墓口的最后一刻,大家知道这是最后一眼看见奶奶,等封上墓口,奶奶就真的要长眠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了。
不管大家有多不舍,最后还是离开了,剩下我端着灵牌,绕着坟墓走了三圈,最后师傅们吹着喇叭护送着灵牌回家。披麻戴孝的亲友们在路两边跪下,送走了奶奶的躯体,接回她的灵位。
等建坟墓的师傅贴回最后一块瓷砖,奶奶就已经下葬完成。我端着祭祀的祭品(公鸡、鲤鱼、猪肉)在爷爷奶奶的墓前鞠了三躬,最后把这些祭品抛进老宅门前的池塘,整个仪式就完成了。
烧七
我是给奶奶过完头七回来的。头七那天,孝子女儿姑爷孙子都回到老家,给奶奶盛碗饭放在灵牌前,点香燃烛放鞭炮,期望奶奶的灵魂能无牵无挂早日去往该去的地方。
这次给奶奶送终,让我有深深的感触:
辈分不能丢
我之前的工作接触外国人比较多,所以“人人平等”对我来说是绝对的真理,也是我要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但这次回家,吃饭时长辈会把小孩子们都赶下桌,上席哪怕空着所有人都不敢随便坐。开始我还为孩子们被赶下桌愤愤不平,可在奶奶的葬礼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这就是文化!它很有力量!
披麻戴孝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死者的孝子、女儿、女婿、孙女、孙女婿、重孙能戴孝,而外孙、重外孙哪怕你是男孩,也只能和其它亲友一样绑条毛巾,亲疏厚薄一眼就能分出来。
在家长辈让干活必须老老实实去干,心有不满也不能表露,谁叫你是晚辈。
我和堂妹被二姑爷叫去洗碗,当时我心不甘情不愿,心想“为什么不喊你的孩子去干活”,但是一到披麻戴孝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我和堂妹是孙女,我们才有资格披麻戴孝,二姑爷的孩子是外孙没资格披麻戴孝。特权同时也意味着责任,所以在奶奶的葬礼上,我们才是应该多干活的人。同理,作为家里的长辈,他们操持着所有的事情,而小屁孩们还不能为家族做任何贡献,所以他们只能下桌吃饭是理所应当的。
出身决定了身份,付出才能成就地位。在家族里,只有自己有能力为家族做贡献,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辈分是特权,更是一种提醒:你应该付出行动,来对得起你的身份!
为什么农村重男轻女
我是女儿身,我一直认为女儿也能大有作为,所以对非要生儿子的思想非常鄙视。但是这次奶奶的葬礼让我非常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想要个儿子:
从办白好事的这方来说,从报丧到入殓出殡,所有的仪式都需要儿子来操办,如果家里没有儿子,连跪在床前接待亲友的人都没有,这是什么感觉?
披麻戴孝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孝子的头巾拖到地上,女儿和孙女的头巾很短,而我老公作为孙女婿居然有资格佩戴长头巾!就因为他是男性!身份差异通过头巾的长短就看出来了!
从乡邻的角度来看。所有被叫来帮忙办白好事的都是成年男性,女性想帮忙也用不上(如果在家办酒宴,可能需要有村里的女性帮忙,可现在都在酒店吃饭,真的是没有请一位女性村友来帮忙)。如果家里没有男丁,那么村里办好事都和自己没关系,这家人怎么能融进集体的生活中呢?
农村种地是相当辛苦的,收水稻时要把脱粒机从这块地抬到那块地,脱了粒的稻子一包70、80斤要从田埂上扛到路边,用独轮车拉回家里——而这些重体力活,家里如果没有男丁,怎么才能完成?
我是女儿身,我的孩子也是个女儿,我并不是认同要重男轻女,只是当你身处到这种文化中,你要理解这种文化存在的原因,并尊重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