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1)

摄影/玩遍中国

诵读/润物无声杨红侠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2)

一棵开花的树

作者/席慕容

诵读/润物无声杨红侠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3)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于1980年10月4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4)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抒写了“ 我” 对“ 你” 的深切期待。“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痴人痴语, 痴得让人感动。

你能说这不可能吗? 五百年太长, 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 五百年又太短。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这是一个美丽的梦, 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 先声夺人, 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5)

诗的第二节, “ 我” 以树的形象出现。“ 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 我” 的爱的全部内涵。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

诗人为何要将“ 我” 化作一棵树呢?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我” 作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 坚贞不渝, 何等的热烈、执著。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6)

诗的第三节写“ 我” 的心灵低语。“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颤抖的叶” 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 颤抖” 的不再是叶,而是“ 我”热切期盼的心,可“ 你” 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 我” 的倾诉付诸东流。

无论何种原因, 这种结局对“ 我” 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既然花只为“ 你” 开放, 而“ 你” 却“ 无视地走过, ” 那花还为谁荣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7)

《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8)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9)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 我” 对“ 你” 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席慕蓉诗歌朗诵送别(诗朗诵一棵开花的树)(10)

特别鸣谢:玩遍中国友原创摄影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