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2):,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老子第七十七章诵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老子第七十七章诵读(老子第四十一章)

老子第七十七章诵读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1);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2):

明道若昧(3);进道若退;夷道若颣(4);上德若谷(5);广德若不足(6);建德若偷(7);质真若渝(8);大白若辱(9);大方无隅(10);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11)。夫唯道,善贷且成(12)。

【注释】

(1)勤:积极努力。

(2)建言:立言、设言,指有这样一种说法。

(3)明道若昧:昧,暗昧。指光明的“道”好像很暗昧而不容易看见。

(4)夷道若颣:夷道:平坦的道;颣(lèi):崎岖、不平坦。

(5)上德若谷:上德,崇高的“德”;谷,低下的山谷。

(6)广德:高深广大的德行。

(7)建德若偷:建,通“健”;建德,刚健的“德”。偷,怠情、松松垮垮的样子。

(8)质真若渝:质真,质朴纯真;渝:变污、混浊。

(9)大白若辱:大白,最洁白;辱,黑垢。

(10)大方无隅:大方,最方正;隅,角。

(11)道隐无名:隐,幽隐不可见。

(12)善贷且成:贷,施予、帮助;成,成就、成全。

【译文】

上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就赶忙去实施;中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有时想起,有时忘记;下等士人听见“道”的道理,就大加嘲笑。不被嘲笑,就算不上真正的“道”了。所以古来通常有这样的说法:

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洁白的好像污黑;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伟大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高妙的乐声反而很少有声;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体;

“道”隐微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施予万物而且成就万物。

【赏析】

  本章列举出十二事,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如“道”的实质为“明”、“进”、“夷”而现象却好似“昧”、“退”、“颣”,又如“德”的实质是“上”、“广”、“健”、“质”、“白”、“方”而现象却是“谷”、“不足”、“渝”、“辱”、“无隅”,说明“道”“德”的实质和现象不仅是矛盾的,而且状态是深邃、内敛和隐藏的。“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明大道的状态是幽隐而难以察觉,大道的取得是持久而难以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