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外行人才会说爱一行干一行(1)

“这个工作越来越不想干,钱没多少,P事一堆。好想辞职啊。”

“XX真的有病,外行领导内行,让人搞一堆报告,纯属没事找事。”

……

这些说法,工作中的朋友们是不是深有体会?可能是自己的吐槽,也可能是同事,或者朋友的抱怨。

然而,你会发现,有这些吐槽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心里想过无数次离开的打算,最终都没有行动。最终都是迫于经济的压力,维持着不满意的现状,又无可奈何,无从选择。

可是真的不能选择吗?

不!热情是可以被选择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赛斯·高汀曾被《商业周刊》评价为“信息时代的终极企业家”,翻开他所写《实践让创意涌现》一书,他会告诉你,为什么热情是一种选择。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外行人才会说爱一行干一行(2)

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纯属于误打误撞。这完全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天差地别。却是我自己从事最久,也做得最有想法的一个行业。

从事陌生领域,让我打开另一扇大门。也让我发现自己,原来是可以这么聪明,学习能力这么强。

还记得,刚接触这行业的半年多时间里,因为工作需要,学习了PS、AI和剪辑软件,还有看基本的html代码,搜索引擎和流量方面的各种陌生知识。每天的时间,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学习。

正是印证了那句:“干一行,爱一行”,才让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对这个行业有什么兴趣,更不要说对这个行业内的相关工作有怎样的热忱了。

就像赛斯·高汀在《实践让创意涌现》中说的那样:

“人不会生来就对某件事抱有热忱,而且你会对很多事都产生兴趣。”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外行人才会说爱一行干一行(3)

兴趣的产生其实很简单,可能是因为你当时需要,或者受到某些诱惑吸引。

我曾以为自己毕业后会从事美容行业,因为兴趣,因为喜欢。

因此,大学的时候,跟随兴趣,选修活力满满的健美操,和美容师课程,并且考了美容师资格。然而,入行后,现实给了我一巴掌。这个巴掌告诉我,“你太年轻了!”

当时选择的是美容导师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销售和做产品培训。甚至,美容导师需要经常性出差,基本每隔几天就在不同的地方,很难跟客户有一个长时间养成的信赖关系。

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不喜欢出门,又不擅长与人自来熟的人来说,真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确实被现实打败!我乐于分享美容护肤、和瘦身,并不乐于在一种打鸡血似的环境下,催着你跟客户去销售任何产品。

将心比心,我自己就是特别怕过于热情的销售,服务都没做到位,就一直让你买东西。真的会让人有翻白眼的冲动。

“爱一行干一行”是有前提条件的。

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工作的工作环境和接触的人群,是你的年纪、处事经验,以及自身的性格,能够接受的。否则,兴趣会变成负担,最后你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最后会让你完全再从事这个行业的兴趣。

选择一个行业,或者某个工作,环境和接触的人群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刚好碰到一个,可以对你在择业上有指引,或者,你碰到一个很好的领导和上级,那绝对是一种幸运,一定要珍惜。

工作多年后,你会发现,确实会有莫名其妙的上级或者领导,你甚至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能成为上级。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会要求你做到。

你就会想起,曾经的某天,你曾经的某位同事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是——“剩下为王”。而这就是“剩者为王”的真相。

《实践让创意涌现》一书中提到一个悖论:

“人们只有在辛苦付出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使命所在。只有相信过程的力量,过程才能转变为热情。”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外行人才会说爱一行干一行(4)

可是,没多少人愿意在工作中吃尽苦头,还得不到回报,也没有人会愿意在知道自己的使命前就匆匆踏上奋斗的过程。

甚至有很多人在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就对自己的工作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每天就是不断地重复着昨天同样的工作。

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两句抱怨:

“这个工作越来越不想干,钱没多少,P事一堆。好想辞职啊。”

“XX真的有病,外行领导内行,让人搞一堆报告,纯属没事找事。”

赛斯·高汀给出一个找到热情之源的答案,那就是:信任自我,就能找到热情所在。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外行人才会说爱一行干一行(5)

回顾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工作经历,对于美容行业的工作多少都会感觉遗憾,毕竟是自己曾经很感兴趣的工作,却输给了当时内心不够强大的自己。

所有对那个行业的兴趣,都在各种问题间被消磨掉。在各种问题间,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看到这本书的这几句话时,我就在想,当时若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会是另一段挺精彩的人生。

进入完全陌生的互联网行业,也许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完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所以才能忍着,度过那一段新手期。

无论生活,还是职场,敢于实践,才有可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敢“就是前提。在所处的领域里,遇到困境是正常的事,以《实践让创意涌现》这本书指导,你会从中获得一丝突破困境的启发。

不要看书名好像是在说创意的事情,其实书中对于“创意”二字的见解,也会颠覆你“普世”的认知。有兴趣可以翻翻这部分内容。

-End-

我是偌祎,作为一个办公室和家两点一线的死宅,不时推送些护肤、护发、生活好物和好吃的,

同时也分享看过的图书、动漫、电影,和一些有意思的生活小事。

往期推荐

《漫长的告别》:以家人之名守护爱 看完不哭很难

心理学博士周丽瑗《书写自愈力》:秘密我只告诉自己,怕什么丢脸

“你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优秀”不!我认为我很优秀

《下个十年,换个活法》:三个30 女孩的自我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