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刘国林,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风情画》1984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少儿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我爱祖国山河美》散文征文中获一等奖,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至今,题目改为《可爱的草塘》。

2006年,散文《捉蛇记》发表在《儿童文学》元月号上。经日中儿童文学交流协会会长中尾明先生的推荐,该作品被译成日文,成为日本少儿的课外读物,为中日文化交流,为日本少年儿童了解作者的家乡七台河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013年聘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草根文学网》驻站作家、《优酷网》作家刘国林作文大课堂主讲。2016年被聘为《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会员。2017年被世界汉语文学出版社与杂志社聘为副总编辑,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中国东北分会主席,《作家刘国林作文大课堂》被聘为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理事单位。2017年7月被聘为《今古传奇》签约作家。《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总编。

散文之窗: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1)

插图来源:百度图片

三爷是驯养山鹰的老把头。他驯养的山鹰个个都是捕捉猎物的行家里手,深受同行们的欢迎。然而山鹰都是在高山之巅坐窝生蛋,要捉到它们比登天还难,不死也得剥层皮。然而,三爷就愿冒这个险。他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由此可见三爷的胆识和勇气了。

家乡的四方台是远近闻名的陡峭的石砬子,四方台上常常歇些山鹰。三爷二十多年的捉鹰生涯中先后成功地攀登了家乡的棒棰峰、七星砬子和羊砬子等数十座险峻的山峰。然而,让三爷一直遗憾的是,虽然他征服过家乡的不少名山,但离家门口最近的四方台他却从没有征服过,有好几次他计划攀上这座山捉鹰,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计划搁浅。单纯从高度来说,四方台并不突出,但他的神奇在于孤风突立,山体几近垂直,可供盘援的地方少,所以攀岩难度特别大。过去二十年,已经有不少攀登四方台捉鹰人命丧山下。而四方台顶部平坦,风景优美,是山鹰栖息的好去处,也诱惑着那些心怀梦想的捉鹰人。

三爷经过精心准备后,决定攀登四方台捉鹰。四方台由沙岩组成,长期风化,使山势十分陡峭。对攀岩捉鹰人来说,最考验个人能力,也最富有诱惑的刺激。由于陡峭的山体上很难找到手脚的支点,三爷前进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攀登了一会儿,他抬头仰望一下此刻对他来说几乎是直插云霄的四方台,估计依照征服的速度,大概需要五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全达到山顶。中午时分、三爷顺利地攀到了山腰处,再抬头看山顶。只要在花三个小时,就能够完成此次的攀岩捉鹰之月的了。尽管困难重重,三爷仍然向顶部一步步接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眼看就要到达山顶了。这时,困难出现了,他的上方刚好有一块凸出来的岩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2)

插图来源:百度图片

三爷左右观察,发现距离他右手方向一米的地方有个可供攀岩的支点、能是他完成最后一步。不过,要到那个支点去,必须飞身荡过去。。三爷背上的背包里有好几斤重的吃喝东西,在飞荡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摆力,身体难免要失去平衡。思来想去,三爷决定把背包里的吃喝东西接下来抛到山顶。此刻他的位置距离山顶也就两米左右,完全能抛上去。突出的岩石挡住了视线,他看不清背包飞上去的轨迹。抛完背包,三爷谨慎地选好支点,双腿用力一蹬,向一米左右的山体飞过去。他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抓到了看好的另一支点。

剩下的两米多距离,三爷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成功地登顶了。极目远眺,他的视野里是整个四方台山区郁郁葱葱的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三爷在心里赞叹。休息一个时后,三爷有些口渴。他想,也该吃晚饭了。然而,当三爷寻找他装吃喝东西的背包时,却没有找到。三爷猜测,也许是刚才向上抛背包时碰到了什么东西,被弹回到深谷里去了。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连三奶也没有告诉。他深知攀岩的危险,所以每次捉鹰时他都不告诉三奶要去哪里,他不想让三奶担心。在这个人迹罕至,四面都是寻崖峭壁的突兀山峰上,他怎么下山呢?

四方台封顶的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上面有一些灌木和小片树林,出了一些飞鸟昆虫和蛇等动物,再难见到活的生物了。三爷四下查看,看到的几乎都是刀削般的崖壁。三爷又累又渴,绝望地坐在四方台之巅。不知不觉,他竟然靠着一棵树沉沉地睡着了。醒来时,他发现周围一片漆黑。一阵冷风吹了过来,三爷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这时,他的肚子又咕咕地叫了起来,又冷又饿。他赶紧摸黑找来一些枝叶铺在地上,躺到上面后,再将剩下的枝叶盖在身上,这样好歹可以抵挡一下寒冷,让身上暖和一些。不知什么时候,他又在一阵难以遏制的疲惫饥饿中闭上了眼睛。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3)

插图来源:百度图片

第二天早晨,三爷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惊醒。睁开眼睛,阳光暖洋洋地洒在他身上。这时,三爷感到一阵强烈的饿意。看到眼前的树林,听到清脆的鸟叫声,三爷心想:“这里说不定会有鸟窝,鸟窝里说不定会有鸟蛋哩!”想到这里,三爷站起身来在树林里四处寻找。果然找到了五个鸟窝,其中三个里面有鸟蛋,总数有13枚。饥饿不堪的三爷将鸟蛋敲开一个小洞,把嘴对着小洞吸了起来。他有滋有味地慢慢品,他此时觉得,鸟蛋的味道简直太美了,胜过天底下任何美味佳肴!很快,他就将鸟蛋吃掉了六个,剩下那些,也没干一下子全部吃光。因为三爷知道,被困在这绝顶之上何时能脱险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爷在山顶四处寻找可以碰出火花的岩石,以便能够生火求救。他发现了几块形状像斧子、棱角锋利的石头,便用他砍断了一些灌木,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树棚、以便晚上躲进去休息。炽热的阳光射在三爷的身上,他感到很热,于是把衣服脱下来,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希望有翱翔的山鹰发现他。躺着,躺着,他有些昏昏欲睡。迷迷糊糊中,三爷感到脸上有气流在扇动,便睁开眼睛,发现是几只体积巨大的山鹰在他面前搧动巨大的翅膀。三爷心里暗暗高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体重可达10公斤,翅膀展开有4米多宽。当其中一只山鹰完全靠近了他,只要一伸手就能够抓到时时,三爷的心砰砰地狂跳起来。就在那只全然没有防范的鹰低头张开黑利的尖嘴准备啄食他的时候,三爷突然飞快地伸出手,牢牢地抓住那只鹰的腿,其他几只鹰看见三爷突然复活了,便吓得尖叫着一哄而散。

但三爷手里的鹰不甘心就这样被擒,奋力张开翅膀,企图逃离三爷的控制,便用尖嘴啄三爷的脸,而且利爪狂舞,将三爷的双手撕裂的鲜血淋漓。三爷见徒手难以制服它,扭身抓起身边的衣服将其头罩住,然后用藤条捆其翅膀和双腿,最后用细藤条把它那尖嘴牢牢地捆上了。此时的山鹰只能徒劳地挣扎,有再大的本事也无能为力了。三爷随手将山鹰丢尽简易的树棚里,包扎好被鹰抓破的伤口,心想:如果在抓获几只鹰,那么我的滑翔伞就有足够的浮力承载我的重量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三爷一直躺在阳光下佯装睡觉,诱惑山鹰前来啄食他。他如法炮制又成功地捕捉到三只山鹰。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4)

插图来源:百度图片

三爷把四只山鹰 的背上都绑根4米长的木棍,再把它伸展开的翅膀固定在木棍上。又用两根木棍分别把4只山鹰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行的方圆十六平凡米的“滑翔軕伞。”三爷真有办法,既能保证四只山鹰安全无恙地送至四方台的山脚,自己也有了下山的“滑翔伞”,岂不两全其美?一切准备停当,三爷伏下身子,钻进自制的“滑翔伞”下,往起拱了拱,还行,四只山鹰的翅膀的浮力足能送他安全着陆了。为保险起见,三爷把身上的衣服和裤子脱下来,也绑在“滑翔伞”上,还使劲地拉扯几下,确定不会散架后,他才放下心来。看着眼前的“滑翔伞”,三爷真想马上就操丛他离开四方台峰顶,但是他知道不能急,因为“滑翔伞”是利用气流操纵的,而现在却连一点风都没有。

三爷耐心地等待着。一个小时后,终于起风了。几乎赤身裸体的三爷没有犹豫,赶紧逆风退到山顶一边,然后再顺着向跑动起来。由于风力的作用,他越跑越快。当他的双脚离开四方台山顶的时候,“滑翔伞”带着他飞向空中。这一切,连他背上的四只山鹰都被惊得嘎嘎尖叫,它们做梦也没想到竟能拖着个大活人从四方台之巅飘然而下!是担心?是激动?不得而知了。在重力的作用下,“滑翔伞”开始慢慢降落,有惊无险的十分钟过后,三爷终于安全地降落在山脚下。

回首望着身后的四方台,三爷不由得感慨万千。他小心翼翼地给四只山鹰的翅膀松绑,待它们的翅膀复员后,三爷抱着四只山鹰哭了:“委屈你们了,我的四个宝贝,要不是为了生活,我哪能豁出老命捉鹰啊……”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5)

本文审稿:张学文

插图来源:百度图片

刘国林脱险的故事(刘国林捉鹰散文)(6)

文学天空精彩散文回顾:

王永文:儿子去实习|散文

喻婷:全胜峡奇观|散文

张学文:父爱如歌|散文(朗诵:逸宫)

余小丫:月光缓缓地流|散文

刘康平:相遇是最美的缘|散文

杨雪荣:故土难离|散文

陈玲玲:悠悠故乡情|散文

李善杰:疼着爱|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