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友晒半年的学书成果,感慨很多。要是算上看帖的经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学生,从小学就开始看帖。
看帖的爱好坚持了三十多年,期间也伴随着三天打鱼、三月晒网的学书经历,勉强也算是会写字了。
真正坐下来好好练习,得“感谢”这该死的疫情,两年来有大量时间坐下来写字。从九成宫开始,到大字黄庭经,然后是圣教序,十七帖,老米,东坡,山谷,怀素,手边的贴子大多都临过了。
除了足够的练习,我觉得最要紧的莫过于对书法的思考,怎样的学习逻辑才是合理的。今天反思,我认为我在九成宫上所花的时间,对书法整体水平的提高,其贡献是不成比例的。
近两千年的主流书法,基本上都是以二王为宗,历代的名家(不包括当代),几乎没有人不深入研习他们的作品,即便是像颜鲁公这样划时代的巨匠也不能绕过,早期的帖子如《述张长史笔意帖》、《湖州帖》等,很明显带有二王行书的影子。
所以,我认为,最直接最省事的逻辑,就是学习二王,楷书、行书、草书,打通这一路,再涉猎其他名家,应该就容易的多。
而事实上,这两年的实践也证明了我的思路是可行的。圣教序之后,我试着写米,后来是大苏,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祭侄稿,居然也能够着手临写了。
头条上很多的书法老师,他们的经验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在这里特别要感谢隐书庐老师、乐山书法赵老师的分享。
尽管对专业书家来说,这些实践的成果仍然十分稚嫩,但是,我已经看到了希望。
希望我的希望,也能成为更多处于起步阶段的书法爱好者的希望,大家共同进步,享受书写之乐。
(附两年来的书法练习稿)
(黄庭经,吴玉如千字文,九成宫等局部)
(怀仁圣教序局部)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王羲之丧乱三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颜真卿祭侄稿局部)
(怀素自叙帖局部)
(苏轼寒食帖局部)
(米芾德忱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