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 从宋仁宗跨到宋哲宗

九岁登机的小皇帝

为何命运比较悲催?

故事比较俗套?

见天儿看人家"后秋"

又是怎么"秋后算账"的?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

图/L.in 原创插画

这一期,咱们进入正文部分。先交代时代背景。这一转眼,就从宋仁宗到了宋哲宗了。宋哲宗,叫赵煦,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宋神宗的第六子,母为钦成皇后朱氏。

【朱批水浒】哲宗作为皇帝,命运比较悲催,故事也比较俗套。

在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八年里,保守派掌握了整个朝廷,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打击。不过,赵煦没什么话语权,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听命于高太后。

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左右相对,但是,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腰部。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

高滔滔(1032年-1093年)

北宋英宗皇后史称宣仁圣烈皇后。元丰八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朱批水浒这也给年幼的宋哲宗心里也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后来,仁宗亲政,终于"秋后算账"。怎么算得账?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

宋哲宗 赵煦

(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

高太后虽然属于保守一派,但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

高太后垂帘后这几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乐的时代,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新旧党争 如何下场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4)

图/L.in 原创插画

这一次,咱们继续来说说宋哲宗期间的新旧党争,闹得不可开交。不过,这也不能全怪王安石变法,因为宋朝的政治制度最容易酿成党争。

【小二提示】宋朝的政治制度到底有哪些问题?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简单来说,各部门功能比较重复,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

在宋神宗元年,政府功能进行了简化。但是虽然简化,权责分散, 却也依旧如故。政治上的活动只不过是私人斗争。

【朱批水浒】虽然宋江起义发生在宋朝,但是其实这是有内忧外患的积累的。也不能全怪宋徽宗。

咱们再回到水浒的原文中来:

话说故宋,哲宗皇帝在时,其时去仁宗天子已远,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得好脚气球。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球。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5)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高俅形象

【小二提示】那为什么金圣叹一上来就写泼皮高俅的发家史呢?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又是什么样子呢?高俅又为什么这么倒霉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6)

图/L.in 原创插画

在水浒的原文中,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一脚气球。除了踢球,高俅还有好多别的本事,咱们回到水浒的原文中来: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7)

图/ 高俅卡通形象(图片来自网络)

【朱批水浒】看来这还是个一专多能的人才,也就是梁山好汉中的浪子燕青能具备他的诸多技能了。

话虽如此,但是书中又继续写到: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帮闲"在此处用得好,如何解读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8)

资料 / 文徵明《蹴踘图》(今藏处不详)

描绘宋太祖赵匡胤等人在玩蹴踘的场景

不过,阴差阳错,几经辗转后来高俅可是遇到了最大的富贵闲人,让高俅踢得一手好皮球的绝活派上大用场。所以说,百样会不如一招鲜啊!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宋徽宗。所以说,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犹如宿命的必然。

继续读水浒原文:

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在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四十脊杖,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这个时代的宋朝支撑了挣钱和花钱的产业。所谓"三瓦两舍"和"生铁"是什么意思呢?又和这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呢?宋朝的商人又有什么特权呢?

经济这么发达,城市化水平这么高,宋朝老百姓过得怎么样呢?为什么还有人起义呢?为什么还会被灭了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9)

这一期咱们继续说说这泼皮高俅的发迹,真的要算是一个奇迹!这就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0)

资料 / 北宋东京宫殿图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1)

视觉中国 / 宋东京城墙砖,北宋,河南开封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

唐代诗人韦楚老在《蚊诗》曾有很夸张的诗:"十幅红绡围夜玉";但是时代在发展,炫富有风险。到了宋朝,沈括就嘲笑韦楚老:"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朱批水浒】就是说,你那个不叫富,只是裹脚布!

宋朝诗人辛弃疾在《贺新郎》中有个名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就是说,我如今不恨自己见不到古时那些贤者,而是恨他们见不到我的疏狂豪放之态。放在这里也合适,"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富耳。"

咱们再来说说老百姓。当时,宋朝的GDP占全世界的50%,无论是质量还是重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人口超过了百万级别的大城市。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2)

清明上河图(虹桥局部)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当年的繁荣

【朱批水浒】如果把南宋的城市和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做比较呢?当时如此发达的宋朝为何又被灭了呢?"土地"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上次咱们也说到了宋朝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挣钱、花钱的产业,而高俅的发迹不仅是碰上了一个爱休闲的皇上,而是他赶上了属于他的时代——北宋的风气就是【爱休闲】~

经济发达,生活富足

当然百姓就要"休闲娱乐来一个"了╮(╯▽╰)╭~

也极大地促进了茶坊、酒市、娱乐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那宋朝具体有什么休闲娱乐呢?

为何宋太祖一上台就重用文臣、以文制武?

赵匡胤真的认为儒臣都去贪污也不及一个武将?

宋朝人不仅喜欢买买买

还能跳广场舞 打高尔夫?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3)

北宋时期,北有大辽、西有汉夏,还有割据西南的小国大理;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今天,在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理的清朝孙髯翁所做的"天下第一长联"中,还有这样的表述: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古今天下第一联" (清)孙髯翁

【☆划重点☆】这几句可谓是绝妙的排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是什么意思?

下联大致译文:咏史述事,追忆云南历史:汉武帝的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的纪功铁柱,宋太祖的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到头来也不过像朝云暮雨那样过去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也只是横卧在苍烟和夕阳之下。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庙的钟声、江中渔火和南飞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划重点☆】宋太祖的"宋挥玉斧"注定了大宋朝先天的软弱和不思进取,而"元跨革囊"不仅概括了忽必烈横渡金沙江的壮举,更现实了忽必烈的雄心壮志。

对联中不仅有表面的意思,还有引申的含义。"玉斧"代表了高雅、富贵,是文玩而非武器,这恰恰和汉唐元的楼船、铁柱、革囊的冰冷杀气形成鲜明对比。不过,话虽如此,两宋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之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又是空前的。

近代的思想家严复就曾说过: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近代)严复

不少学者认为,宋朝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拐角",这个"大拐角"的主轴就是文和武的此消彼长。为何宋太祖一上台就重用文臣、以文制武?赵匡胤真的认为所有儒臣都去贪污也不及一个武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泼皮高俅能靠踢球帮闲能成为一品大员,宋朝人不仅"爱休闲买买买",居然还喜欢跳广场舞!甚至比十九世纪欧洲还要丰富多彩!

高俅为何没了首都户口

还被人人唾骂离开东京?

可是家家户户都容不下的高俅

却为何能独独飞入朝堂之上?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4)

图/L.in 原创插画

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一脚气球。

不过,阴差阳错,几经辗转后来高俅可是遇到了最大的富贵闲人,让高俅踢得一手好皮球的绝活派上大用场。这是怎么一个过程呢,看原文这样写道:

虽然当时的商业环境好,可这王员外挣钱也不容易啊,而且还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每天看着高俅这么带着自己儿子吃喝嫖赌,简直也要破落他这个"个体户"了。于是,王员外一纸诉状就把高俅告到了开封府。

【敲黑板 划重点】什么是"脊杖"呢?这种"刑罚"始自什么时候呢?"迭配"又是什么意思?此处一句"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更是极具讽刺,不容许在家,却容许在朝生根开花;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什么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5)

资料 / 脊杖刑罚

高俅无计奈何,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名唤柳世权。他平生专好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干隔涝汉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此时被注销了东京户口,还被遣送出境,又有百姓厌恶人人喊打,只好去了淮西,投靠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朗",就这么一住就是三年。可是,三年后的一件事可是让高俅的命运转弯了。

水浒原文中继续写到:

后来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风调雨顺,放宽恩大赦天下。那高俅住在临淮州因得了赦宥罪犯,思乡要回东京。这柳世权却和东京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是亲戚,写了一封书札,收拾些人事盘缠,赍发高俅回东京,投奔董将仕家过活。

————《水浒传》第一回

【敲黑板 划重点】什么是"拜南郊"呢?如此大赦天下,高俅居然还得到了一份推荐信。可是,收留他这家人家"董将仕"却也是心中不安啊。

原文中有讲到董将仕一见高俅的内心活动——董将仕看了柳世权来书,自肚里寻思道:"这高俅,我家如何安着得他!若是个志诚老实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儿们学些好。他却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没信行的人,亦且当初有过犯来,被开封府断配出境的人。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

结果,高俅在这里也只是住了十数日,董将仕就写了一封信,将高俅送去了小王都太尉处。高俅大喜。

【朱批水浒】那么,这里说的"小苏学士"到底指的是谁呢?高俅又为何大喜呢?水浒中为何让高俅和"小苏学士"有了这样一个交集?

小苏学士看到高俅是什么反应呢?

为什么说水浒中这一笔

恐怕是小苏学士唯一的负面形象了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6)

小苏学士

小王太尉

小舅端王

这"三小"怎么换来了一个大反派?

高俅一个破落户

为何推荐信一封接着一封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7)

图/L.in 原创插画

没想到,苏东坡也把这个"烫手山芋"嫁祸于人了。 所以说,水浒也算是苏东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唯一的负面形象了。

继续来看原文

董将仕使个人,将着书简,引领高俅迳到学士府内。

门吏转报小苏学士,出来见了高俅,看罢来书,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这里如何安着得他如做个人情,荐他去驸马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人都唤他做小王都太尉,便喜欢这样的人。」

当时回了董将仕书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

次日,写了一封书呈,使个干伴,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朱批水浒】这推荐信一封又一封,高俅也是越来越接近自己的人生巅峰!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8)

高俅 影视剧中形象

【小二提示】这里"干伴"是什么意思呢?"都太尉"又是什么称谓和官职呢?点击音频,边看边听!

一见小苏学士差人驰书,送这高俅来,拜见了,便喜。随即写回书,收留高俅在府内做个亲随。自此高俅遭际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水浒传》第一回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19)

【朱批水浒】按道理说,这高俅被小王都太尉看上了已经算是盘上高枝儿了吧,但是高俅的好运还没有结束~

原文中说到:有一日,小王都太尉庆诞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专请小舅端王。在这里,金圣叹又批了一句, 小苏学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群小相聚矣,这三个小换来一个大反派啊!所谓"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这不合格人士就是这么被层层推荐,让高俅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小二提示】那么,小舅端王是谁呢?历史上的"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到底比高俅怎样呢?宋徽宗艺术造诣很高,却为何独独不能为君尔?

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见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0)

瘦金体 宋徽宗赵佶所创 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

个性极为强烈 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1)

天青色汝窑 盏托

汝窑以天青、粉青为上品;据说这是宋徽宗在梦中看到的颜色,醒来后立即命人仿造。这种无法言明的色彩是如何烧制出来的,至今无人能解。

那么

端王是怎么改变高俅的命运呢?

大变可是来源于端王的一泡"小便"!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宋徽宗成了高俅的"真命天子"

可这皇位却来得偶然

康熙一代少年天子

可皇位却来源于脸上的"麻子"?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2)

图/L.in 原创插画

未及两个月,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徽妙道君皇帝。

————《水浒传》第一回

高俅的靠山成了皇帝,宋徽宗也成了高俅的"真命天子"。历史上,宋徽宗的皇位来得非常偶然,这其中有怎么样的波折呢?

其实历史上的皇位继承,除了血雨腥风也少不了像这样的偶然搭车顺风。咱们就来举例说说,比如说康熙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八岁的小孩儿坐上皇位,这就是康熙皇帝玄烨。 而此时,大臣们分列两旁,却发现这位少年天子的脸上有了几粒儿麻子。殊不知,正是这几粒儿麻子,把康熙送上了万人垂涎的天子宝座。到底怎么回事儿?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3)

康熙创意插画

【朱批水浒】就这样,清朝入关后最高权利第一次移交,竟然是因为一位皇帝死于天花,而一个不会再得天花的皇子就幸福地像花儿一样了。

康熙帝在《圣祖庭训格言》中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不过,也正是因为此,康熙因祸得福,虽遭遇此番梦魇,属于他的命运却才能精彩上演。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4)

图/L.in 原创插画

这个章惇到底是何许人也?其实,他也曾是个心狠手辣的厚黑政客。这个人曾经是苏东坡年轻时候的朋友,富有才华、豪爽大方。但是没想到,却成了苏东坡的克星。章惇和苏东坡之间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有一次苏东坡和章惇出游,到一陡峭深涧边,深流翻滚,上面只有一独木桥,危险得很。章惇若无其事地走个来回,在对面岩石上题"苏轼章惇游此"。 苏东坡拍拍章惇说,终有一天你会杀人的,原因很简单,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性命

【朱批水浒】苏东坡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后来章惇做宰相果然杀伐绝断,这苏东坡也是被一贬再贬,最远贬黜到哪儿呢?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5)

原谅一个没有文化的吃货的配图

不过,章惇虽然身为宰相,却也看好了端王赵佶是个不能当君王的人,宋徽宗赵佶也是确实做了亡国之君。最后宋徽宗到了大金,居然被羞辱了九年才去世,死后据说连个尸首都没留下

回到水浒来,宋徽宗白白断送大好河山, 高俅也等不及要当大官儿了。

咱们继续来看原文:

且说端王自从索得高俅做伴之后,就留在宫中宿食。高俅自此遭际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忽一日,与高俅道:「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

后来,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水浒传》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朱批水浒】其实大宋朝提拔干部还是有一套规章流程的,并没有像水浒原文中这样简单。 七品县官也要有功名呢,那高俅得走哪条路呢?掌管大宋禁军长达二十年,高俅升迁的资本到底是什么呢?

高俅不是军事家,自然不会在大宋军事上有多少建树。不过,高俅也并非完全靠着踢得一脚好球就位居高位、圣眷不衰。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也很有些手段的。

社会闲散青年高俅在"成功"之前

混得也不是太好

不过高俅的"赶点儿"却很"正点"

成功和运气

是占尽先机还是高人一等?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6)

图/L.in 原创插画

前几回咱们陆续说到了高俅的发迹史,因为高俅的发迹对水浒的情节推动很重要;对于读者,很值得玩味,而对于现代人,也有不少的启事。高俅这样文化懂一点、音乐通一点、球踢得好一点、道德方面前卫一点的社会闲散青年,其实混得并不太好。

抛开吃了官司不说,高俅回到东京也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7)

插图 / 视觉中国 高俅踢球发达

此图出于明刊本《水浒传》插图

【朱批水浒】很多成功的关键在于"赶点儿",不早不晚刚刚好——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之前咱们说过了,高俅的"帮闲"技巧就很顺应时代潮流。

罗伯特-弗兰克,是康奈尔大学教授,他有一本经济学超级畅销书《成功与运气》,书中说道: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在高水平竞争中,运气非常重要。那些特别成功的人,也是运气特别好的人。

咱们再来看看高俅逐渐接近上层核心权力中心的过程:

第一,高俅正好出生在北宋末年;

第二,高俅是一个过街老鼠,被逐出了京师,却赶上了朝廷的大赦令;

第三,又因为一封推荐信回到了东京;

第四,高俅命中的贵人居然在撒尿的时候看一对儿玉狮子,高俅去送玉狮子又赶上端王;在踢足球,球又正好到了高俅脚下;

第五,端王真的被"黑"上了皇位;

第六,高俅被要求下去"镀金",却很快真的建立了军功。

【朱批水浒】可见,即使用工,未必成功。不过,机会和运气不更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么~高俅踢的一脚好球确实"有准备成功",不过这端王皇帝却是应该反省自己的碌碌无功了~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8)

谁是一对一过人次数最多水浒球员?

谁是堪称任意球之王"智慧型"球员?

为何金圣叹说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

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29)

图/L.in 原创插画

这主教练一定要让宋徽宗当,也是爱球、好球、懂球之人。守门员就是八臂哪吒项充,守门员教练就交给扑天雕李应,名字说明一切。左边后卫——神行太保戴宗,有戴院长在这球队基本上就是12个人在迎战了;两个中后卫,一个是行者武松,玉环步鸳鸯脚无人能敌,另外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任何高空球都无法逾越鲁大师这一关,是后场空中防卫的关键保障

接下来,右边后卫——拼命三郎石秀,不仅防偷袭还能查缺补漏;而要说到中场核心中场前卫那就是高俅自己了,球技高超不用说,而且以他的人品当前锋,没人给他传球,所以也只能组织进攻了~~左前卫双鞭呼延灼,右前卫双枪将董平,再加一个最佳替补——黑旋风李逵

【小二提示】前锋线到底有何玄机?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0)

图片来源:小二自制 ╮(╯▽╰)╭

咱们继续来看原文,看看高俅一走马上任,就要杀大将王进。

且说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监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高殿帅大怒,喝道:“胡说!既有手本呈来,却不是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系推病在家,快与我拿来。”

随即差人到王进家来,捉拿王进。

————《水浒传》第一回

【朱批水浒】王进是个明白人,当机立断带着母亲出逃边关。王进可谓是水浒中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自从与九纹龙史进分别就杳无音信了。金圣叹先生曾批文:“高俅来而王进去矣;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

高太尉拉野战军干工程

自己成了包工头?

让禁军们给领导做女红

让皇上成了亡国奴?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终于出场

带出怎样一场爱恨纠葛?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1)

图/L.in 原创插画

坐稳了吗ヾ(๑╹◡╹)ノ"

!本朱要开始了!

咱们说到了到了宋徽宗一朝(水浒足球队扬名立万 徽宗的禁军没有80万),禁军不但大幅缩水,而且战斗力也大不如前。怎么个大不如前呢?咱们继续来说水浒:

高俅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

——《靖康要录》载

【朱批水浒】什么意思呢?就是是说高太尉拉野战军干工程,自己成了包工头,这已经不同凡响了。到了亡国前后,更是变本加厉。竟然让士兵们给领导做刺绣、织绢布、做首饰,本来练武的手却去绣花了。

难怪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在诏书中也承认:"今三衙与诸将招军……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每营之中,杂色十居三四,不复教以武艺。"这句话什么意思?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2)

禁军之衰败,这就连皇上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靖康之耻。金国军队总数不过六万人,自燕山一路南下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到了黄河北岸,才碰到了传说中的"八十万禁军",也是一触即溃。

而且禁军溃退渡河的时候也才只能找到容纳六七个人的小船,花了六天才把骑兵全运过去。事后,连金人军官都感慨: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3)

视觉中国 / 描写金人掠走宋徽宗画作

1127年,金军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宗室妃子大臣等3000人撤离汴京

同时还掠夺大量的珍宝图书仪器,历史上称“靖康之变”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4)

咱们继续来说水浒原文

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

高殿帅大怒,喝道:“胡说!既有手本呈来,却不是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此人即系推病在家,快与我拿来。”随即差人到王进家来,捉拿王进。

且说这王进却无妻子,只有一个老母,年已六旬之上。

【朱批水浒】王进是水浒中出场的第一个正面人物。按照文中所写,其母六十多岁,以古人婚姻状况而言呢,王进的年龄应该在四十以上。而这也是水浒全书好汉避女、畏女、仇女的开端了。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5)

不过所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其实是个大大的误解

解析水浒(述说水浒六)(36)

那高俅拿王进到底拿走看了没?且听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