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产物,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晋楚城濮之战感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晋楚城濮之战感受(晋楚城濮之战)

晋楚城濮之战感受

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产物,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

此战初期,楚国发兵正在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宋国在春秋时期可算得上一个中等国家,比不上晋楚齐秦等大国,但要吃掉它,即便是楚国也要费一番周折。

而晋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后,国家势力已与老牌强国楚国发生了摩擦,国家若想进一步发展,与楚国的战争则不可避免。

但些时的晋国并没有选择直接与楚国发生冲突。而是出兵将附属于楚国,位于黄河流域的曹,卫二个小国铲除。

再以宋国向齐秦求救的办法,送重礼于齐秦,将齐秦二个大国拉向自方,至少不能倒向楚国;以曹卫的部分土地安抚宋国,更以曹、卫复国的条件,让这二国归附晋国。最后以王命出师,奉周王命令讨伐楚国。

反观楚国这边。

楚国素有问鼎之心,不尊周天子,反而如周天子一样称王,当时国君为楚成王。意指自己与周王平起平坐。让周边小国依附自己的方式,只有武力,而且这些小国名义上是周朝的下属国,只是苦于无力对抗,才从了楚国,内心与其它诸侯国对楚国的认识一样——蛮国。再加上自己的依附国曹、卫被晋国灭了,自己并没有有力的保护措施,更加加深了自己这方同盟国的离心离德。

而且楚国体制并不像是任何一个诸侯国,它更像周王朝,实行分封制,下面的贵族就是诸侯国,各有各的势力。

楚国的贵族与王室关系复杂,他们大多是王室分枝,拥有自己的土地,军队(或者称私人武装更好些)。

这里的代表人物就是城濮之战楚军的主帅——子玉。

子玉,芈姓,成氏,名得臣,字子玉。芈姓这个姓是王姓,也是楚国最大贵族之一,如后世的芈八子(宣太后),屈原,后来霸主楚庄王熊旅也是芈姓。

楚成王三十五年被推举为令尹,楚国的二号人物,本身也是,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骄狂之心日盛,且是楚国王族。

此战之前,而对齐,秦,晋同盟,楚王要求主师子玉撤军,回国。子玉不听,仍坚持出兵与晋军作战,因此惨败收场,主帅子玉自尽。

我就怀疑“退避三舍”是不是晋军为了决战,主动选的战场。

不过城濮之战的失败,楚国也仅仅损失侧翼偏师,与蔡国等附属国的兵力,已方的中军主力仍在。

这里就不得不猜测一下楚王的心理的,领军大将统兵于外,又是王族,战功极大,且不听王的命令。如此,若此战赢了,子玉声名愈涨,自己这王的宝座能否保住,就要另说了。再假若子玉能听楚王命令,撤军回国,这对楚国也没什么损失,反到为楚国肃清内政提供了时间;败军回国,那就有更好清算的借口了。如此选对楚王来说,绝对有利无害。

于是此战在事前便已决定好的输赢。

以这种简单的介绍,稍稍来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大国之间的博弈,表面上就是这点破事,内地里可是有无数内容,是我们想不到的。可能就像今天的贸易战一样,我等普通人就只看见提高关税等等,背地里的交锋,指不定是从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