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映的《怒火重案》,是影院久违的动作类型港片。同时作为“陈木胜导演的最后一舞”,也使得这部电影被烙上了特殊的印记。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俗套。一句话总结——影片讲述了以邱刚敖为首的几个警察被领导过河拆桥,出狱之后疯狂复仇的故事。
作为一部类型电影,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片。影片所呈现出的类型元素:枪战、打斗、飞车、追逐等应有尽有。动作戏的观感确实是爽。但导演在动作场面上的过多倾注,也导致了影片故事层面暴露出些许漏洞和瑕疵。
纵观全片,最明显的情节漏洞就在于王琨之死。影片的第一场枪战中,警方全军覆没,王琨明显被杀,且尸体就在现场。而接下来甄子丹等人迪厅查牌那场戏,还到处询问罪犯,王琨在哪???之前那么多人死伤,难道他们没清理现场?没发现王琨的尸体以及他的手表不见了?【假设警方真的认识那块表的话】;除非是王琨的尸体被藏了,如果被藏了,是公子藏的吗?按公子的人设也是那么简单粗暴地抛尸吗?由此引发的问题太多……然而这片并没有交代。
除此之外,编剧对关键道具——“手表”的使用太过直白,公子付钱、送表给女伴,杀死女伴、抛尸,这几场戏扎堆、完全按照过场戏处理,简单粗暴。关键道具的作用一次性用完。这部分编剧明显太赶、太着急了,因为要赶着让尸体和手表尽快被警方发现,好继续向前推动剧情。这块手表应该算是全片的重要道具了,作为重要道具却作用单一,单一到可以换成任何东西。它的存在仅仅只是影响了人物命运而已。
再来看公子杀人抛尸两场戏,(先不谈这把“公子”完全塑造成了“傻子”)这两场戏对后面的剧情走向起着关键作用,必定是个重点情节。即便公子真是个脾气火爆且粗心的傻子,那也不应把这重点情节当成过场戏如此草率对待,且信息一次性交代完成。按照类型片的剧作逻辑,重点情节最好不要一次性交代完。这种生怕观众看不明白的强行推进,反而让人觉得这几段太赶。给人一种“编剧没招”的感觉。
邱刚敖
人物方面,本片的故事核是“复仇”,关于复仇的故事模板有很多。诸如《杀死比尔》、《老男孩》等。作为本片主角的对立人物,也是重要人物——阿敖的复仇动机就变得极其重要。也就是“怒火”从何而来?要建立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认同机制,观众才能理解人物的动作,与人物产生共情。否则大多数观众只是看到了阿敖表面上的“怒火”,却并不能理解人物为何这么“怒”。仅仅是因为被同事抛弃坐了牢?那些坐牢后对他的影响——在监狱如何被欺负,未婚妻的离开(他对未婚妻有多在乎?他们感情怎样?);为什么他对标哥的死耿耿于怀(标哥跟阿敖关系如何?)等等都应该被实打实地拍出来,让观众看到、感受到他“怒火”的根源。这些都是阿敖人物性格的体现。不应如此片面、简单地用台词一带而过,一带而过就是不重要。台词交代只是完成了他复仇动机的合理性,并没有在观众和重要人物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认同机制。即便是谢霆锋奉献了敬业的演技,反派也难免被符号化。
张崇邦
反观主要人物——甄子丹饰演的张崇邦,作为主要人物,性格却一点也不复杂。这个角色的价值观从头到尾都太正了。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心抓贼的好警察,简直好到模糊。邱刚敖等人雨夜拷打那场戏,就算失手杀了罪犯。是兄弟,也能帮着想办法做点手脚。大家给自己搞点伤之类,统一说辞蒙混过去。即便不愿意帮忙,法庭作证也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家伙直接落井下石。真是警队标杆!不仅如此,在拆炸弹那场戏,如此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不第一时间开枪打掉手铐,让孕妻先脱身。反而还执念去剪保险丝。真是大爱无疆!要死一起死。现场指挥官都看不下去了,连忙下令开枪解了围。另一方面秦岚饰演的妻子,原本是张崇邦这个角色的配角,正好可以用来反衬主角更复杂、多维的人物性格。但她的戏份太少,完全沦为打酱油。除此之外,编剧也并未对“公子”这个人物“粗心”、“火爆”的性格做任何铺垫,直接就把他写成“傻子”,让他把手表和尸体一起……很难让人信服这是一个当过警察人的行为。
有一说一,动作设计和动作戏剪辑,是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其快、狠、准的招式,搭配上凌厉的剪辑,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见招即收招,点到即止。单个镜头的长度和动作过程丝毫不作过多地“纠缠”,呈现出一种干脆利落、酣畅淋漓的动作风格。且几乎没有任何升格的渲染,不禁使人联想到《谍影重重》和《疾速追杀》系列。这种动作类型本身所天然具足的特点,还是能很大程度地直击观众的生理,给观众带来刺激和爽感。那是一种超越人类体能和极限的,本能的搏杀。任何时代、任何观众都将对此保持好奇和专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街头枪战的高潮段落中,连换子弹这种细节都被完整保留。无论主角还是反派,再也没有打不完的子弹。导演以求动作场面的极度写实,这在以往的动作类型中都是少有的。
除此之外,唯一的瑕疵可能就是张崇邦独闯贼窝那场戏,甄子丹尽显的乏力与老态。让人唏嘘,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 而后片尾的教堂对决开始之前,双方互摆架势,谢霆锋还当场来了段耍刀炫技,尬出天际,把之前的写实统统抛弃。这些都是动作片形式无力吐槽的老梗了。跟那些在打斗过程中,大声喊出一招一式的“经典”,并无二般。
回到片子的主题,试想如果能将主题更多的聚焦在“暴力执法的灰色地带”,探讨人性中非黑即白的道德边界。角色们的“怒火”是否会得到更有力的诠释?
最后,作为陈木胜导演的遗作,这部片融合了很多其他影片的元素,诸如《新警察故事》中道具手表的作用,和人物设定;《扫毒》的台词;《盗火线》的街头枪战;还有对《黑暗骑士》的模仿,一些镜头的景别和拍法都一模一样,包括谢霆锋的表演和嘴边的疤痕。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对一位如此敬业的导演心怀尊敬,佩服他的创作精神和对电影的热爱与执念。
陈木胜
Resp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