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古诗词鉴赏的第一小题多为填空题,两个空,一空一分,考察灵活多变,在这里就不为同学们总结了第二小题为简答题,多为6分,答案要写三点,答案要按照两个顺序来呈现,第一个顺序是按所给诗词词句的先后来分析,不要东一句西一句,第二个顺序是答案的表述顺序,答案的表述形式为手法 结合诗句 情感表达(主旨内容)本讲义着重讲解简答题的出题方式以及答题方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考古诗鉴赏资料推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古诗鉴赏资料推荐(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高考古诗鉴赏资料推荐

近几年的古诗词鉴赏的第一小题多为填空题,两个空,一空一分,考察灵活多变,在这里就不为同学们总结了。第二小题为简答题,多为6分,答案要写三点,答案要按照两个顺序来呈现,第一个顺序是按所给诗词词句的先后来分析,不要东一句西一句,第二个顺序是答案的表述顺序,答案的表述形式为手法 结合诗句 情感表达(主旨内容)。本讲义着重讲解简答题的出题方式以及答题方式。

一、鉴赏人物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题,可以人物描写的角度去分析,描写有外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可以从环境烘托人物性格的角度;可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分析,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虚实结合(虚写、实写)等等;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在分析时候一定要结合诗歌内容,可以摘抄诗句整句或部分词语,也可以是自已的概括。还需要要对相应的感情加以归纳并点出人物性格特征或者心理状态,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具体的形象。

例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①

宋·戴复古之妻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①陶宗仪曾在自己所著的《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具赠夫,仍钱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

本词是如何塑造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具体说来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具体的手法 诗歌内容 诗歌感情(性格特征或者心理状态)【具体形象:性别、年龄、职业、官职】

答案:①运用心理描写(描写手法),“惜多才”(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了女子对丈夫的倾慕之情(情感)。“怜薄命”(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了对自我命薄哀叹(情感、心理)的女子形象(具体形象)。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表现手法),借道旁依依杨柳(结合诗句)衬托女子离别时的悲伤(情感、心理)以及无限柔情(情感)。

③运用想象的手法(表现手法),写自己死后丈夫能够来坟上祭祀(诗歌内容),塑造了一个对丈夫坚贞不渝(情感)的女子形象。

2.(201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手法),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情感),表现了将军的文人(形象)趣味。②运用衬托(手法),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情感、形象)。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手法),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情感,形象)。(每点2分)

二、鉴赏表现手法

近几年,诗歌鉴赏考察表现手法,多以明考型为主。所谓明考型就是直接告诉你这首诗或词的表现手法,让你结合诗歌内容去分析该手法在诗歌中是怎么运用的。高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1)对比(2)虚实(3)写景(4)抒情(5)叙事或者叙述(6)结构。

(1)对比

例题1 (2017年浙江,有改动)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釆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離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镭”。铁锹。

这首诗对比鲜明,试做赏析。(4分)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结合诗歌)等对比(手法,已告知,但需点出),揭露了贫富差距(主旨表达)。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结合诗歌),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作用)。

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暑旱苦热

[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注]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  “昆仑”及后文的“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赏析。

答案 ①首联顺序)“清风无力”与“落日着翅”(结合诗句)相对比,凉爽的风对驱暑显得无能为力,而落日却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突出暑旱之甚,酷热难当(情感)。

颔联(顺序)以上天不痛惜银河干涸,与人害怕江海枯竭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情感)。

颈联(顺序)将“有积雪”“常遗寒”的仙山与酷热的人间相对比,突出诗人虽也羡慕仙境清凉,但更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情怀(情感)。

(2)虚实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案 ①“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结合诗句)是实写,点明了时令和环境(主旨内容);

②“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结合诗句)是虚写,想象应考者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情感)。

虚实相生(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应考者(结合内容)的美好祝愿(情感)。

(3)写景

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①

[南宋]范成大

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

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羁愁如织。我辈清钟②,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明年谁健③,梦魂飘荡南北。

注  ①此词为范成大充任祈请国信使出使燕山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时所作。②清钟:清正之气聚集。③健:活着。

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及作用。

答案 ①写景全用远景(手法),如“望西山一寸”“帆影去”“日落”“满空凝淡”(结合诗句),写出了作者离开故都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的无限悲凉之感(情感)。

②着眼于视觉(手法),一个“望”字和一个“寒色”(结合诗句)绘形绘色,展现了一幅空阔、旷远又有寒意的深秋图景(内容作用)。

③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烘托(手法)了作者郁闷(情感)的心情,为下片作者的直接抒情做了充分铺垫(结构作用)。

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加以赏析。

答案 ①动静结合(手法)。上片侧重描绘静态景物,时有化静为动,如“绕”“收”等字(结合诗句),游人缓步其中;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其中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如青旗、流水与莺啼燕舞(结合诗句),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主旨内容)。

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据实写来,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结合诗句,这里也可以用具体的诗句代替),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主旨内容);再如“正莺儿啼”三句(结合诗句),在描摹客观景物中,营造了一幅莺啼燕舞、蝴蝶忙碌的画面。

寓情于景。整首词通篇写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结合诗句)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节奏中,自然流露出作者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兴(情感)。

(4)抒情

①借情抒情②借事抒情③借物抒情④借典抒情⑤直接抒情⑥卒章显志

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山居即事

[明]王廷陈

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

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

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

鹿门[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

注  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汉庞德公曾携妻隐居于此。

试赏析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

答案 ①借景抒情本诗前六句(顺序)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山居画卷(内容),抒发了对悠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赞慕之情(情感)。

借典抒情,“鹿门何必去”一句(结合诗句)化用典故,借庞德公携妻归隐之事(内容),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情感)。

最后两句(顺序)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意(内容主旨)。

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答案:①前四句(顺序)借景抒情(手法),借秋日萧条之景(结合诗句),营造凄苦、伤感的怀人之境(情感);

中间六句借物抒情(手法),极力描摹胡燕离别不舍而终于飞走(结合诗句),进一步渲染相思之情(情感);

后四句直接抒情,“叹”“泪下”(结合诗句),直接写出了自己思归但归无时日的哀伤(情感)。

(5)叙述

①谁在讲 ②怎么讲 <1>顺序<2>时间<3>技巧<4>方式

例题1 (2016年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其一

试说东祁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宜和①。

其二

十口同丧低,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骏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套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宜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谁在讲),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作用)。

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技巧)。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结合内容)作对比,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情感);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结合诗歌)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情感)。

叙事中多选用特殊含义的意象来个人的情感(技巧。如“今成独雁飞”中的“独雁”(结合诗句)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情感)。

例题2 (2017年浙江,有改动)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釆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離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镭”。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鲜明,试做赏析。(6分)

答案: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谁在讲),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情感、作用)。

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谁在讲)。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作用)。

③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顺序时间),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作用)。

从上述两题来看,古诗词考察叙述难度还是较大的,很多时候要回答的是这样叙述在诗歌表达上有何作用。也就是说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6)结构

例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石龛

杜甫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③,飒飒惊蒸黎④。

【注】①梁齐:指今河南、山东一带,当时与叛军作战的主要地区。②直簳:可作箭干的竹子。③渔阳骑:指安史叛军,其部属皆渔阳骑。④蒸黎:百姓。

有人认为此诗看似两截诗,其实浑然一体。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前八局写景,叙述自己行路不顺(结合诗句,内容);后八句采用对话,叙写人事(结合诗句,内容)。看似两截扣题),但情感由个人的行路之苦上升到感叹黎民百姓之苦(找出前后两部分的情感联系),结构更加紧密再次扣题)。

②中间以我听到的“伐竹者”的悲歌为铺垫,引出我与伐竹者的对话,结构上自然流畅

③社会背景(环境)是一致的(内容上的联系),我遭受行路之苦,百姓遭受伐竹之苦,其原因都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乱。【这一点的表述和我们的答案结构不一致的】

三、考写法

考察诗歌的写法,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但在考试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考察方式,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天乐 蝉

【南宋】王沂孙①

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②,怕寻冠珥③。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④。

【注】①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②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④《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

答案: ①借蝉的特点比喻人的特点。蝉“饮露”“吟风”(结合诗句)的习性喻指人的高洁品质(内容),表达了甘于淡泊和固守高洁的节操(情感)。

借蝉的典故抒发人的情感。由蝉引发联想,“漫重拂琴”“怕寻冠珥”(结合诗句),表达了词人愿意再蹈危机,再履官场之意(情感)。

借蝉鸣自诉心声。“短梦”“诉憔悴”(结合诗歌),以蝉生命的短暂与叫声的凄切,抒发自己人生如梦,凄苦无人说的惶恐和悲凉(情感主旨)。

以蝉所处的环境喻人所处的环境经历。“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结合诗句)写蝉的末日已到,暗指自己凄凉的身世(情感主旨)。

以蝉之死引发联想和想象,树枯蝉死,蝉蜕尚遗,词人因此联想到满怀怨苦化为蝉的女子,鬓影参差,独对青镜(结合诗句),表达自己的节操无人理解,遗恨无尽之意(情感)。

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玲珑四犯 钱塘舟中听桂香女士琵琶

姚燮 〔清代〕

画桨柳心,凉篝烟隙,时光如许须醉。拢弦声乍动,满座飞蛾翠。

弦耶一条条碎。是愁耶、一声声泪。万里思乡,三秋惜别,多少客无寐。

开帘望、江天雾。有江云曳鸟,江月窥水。树深孤塔出,沙远群山媚。

西陵明夜疏篷枕,定有梦、依依来此。怀未已。听残响、泠泠又起。

姚燮认为“以言之行回往复者达之,然后谓之词”,试分析整首词是如何曲折迂回地表达词人的乡愁?

本题难度较大,本身对诗词的情感把握难度就较大,而此题考察的还是情感的变化过程,所以这道题目给大家见识见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以研究。

答案:①上片先写高超伤感的琵琶声(结合诗句,内容),触发了词人的无限乡愁(情感)。

②再转写“梦”,转而期盼自己能在枕着西陵江水透过“疏篷”对着明月之夜在梦中再见这番景象(结合诗句,内容),表现了词人入景忘情,愁思渐消(情感)。

③最后转写“响”,清脆凄然,催人肺腑的琵琶残声(结合诗句),又引发了浓浓的乡愁,琴声不绝,乡愁不尽(情感)。

④整首词多次转笔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婉转含蓄,富有层次性。

例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简析两首诗在说理方法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①用典说理。第一首用“臧生”“宁子”(结合诗句)为论据说明人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遮蔽,难辨真伪(内容主旨);第二首用“周公”“王莽”(结合诗句)为论据论述时间可以检验事物的真伪(内容主旨)。

借形象说理,如“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结合诗句)。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作用

假设说理,如“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结合诗句)。更具有说服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