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沙妲己”成为火爆一时的网络现象,许多vtuber爱好者猛然发现,喜欢皮套人,并不是什么哈子卡西的事情,反而已经能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讨论。如今由于国内看虚拟主播主要在B站,vtuber也渐渐演变成了“VUP”。

就连赤潮曾经的作者中,以“V皮”(代指VUP的虚拟形象)形象在B站“改头换面”的都已经有两个人,而另外还有一个作者,正在发愁要弄个怎样的V皮才好。

啊,不要误会。这几个人都不是唱歌跳舞的博主。今日B站生态中,主流文化阵地也已经充斥大量的“虚拟形象”。比如偶尔会和赤潮互转的,我们的朋友动动枪和韭菲特,就是两个纸片人——他们俩可都是科普博主,聊的事儿贼正经。

至于“美少女看西游记”(HiiroVTuber):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1)

“美少女讲历史”(奥克塔维娅Channel):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2)

“美少女播天气预报”(天气阿准official):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3)

也已经不再属于“迷惑行为”,逐渐打破了以往VUP的认知边界。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讲个知识看个剧也要套V皮呢?为什么UP开始需要V皮呢?

“不然我只能去整容了。”一位老熟人这样说道。

在观众角度,纸片人是美的,也是亲切的——许多VUP爱好者都认为,一个完美的真人主播,会令人产生距离感。在“漂亮又亲民”的问题上,“纸片人”取得了一个巧妙的平衡:视觉层面,主播不会“辣眼睛”;而虚拟角色又不会给屏幕前的观众,带来只属于现实社会的压力。

而在作者角度,除了省去整容的亿刀之苦,V皮比起真人,也更容易做运营。举个例子,假如我们离开B站环境,去其他社区联动宣传,在没有主播“影响力”加分的情况下,一个没人认识的大众脸海报,和一个虽然也没人认识但二次元的海报,哪个更鲜明些,更容易留下印象?

此外,当主播真的做大,有能力贩卖周边产品的时候,V皮也更适合经营。假如你特别喜欢无穷小亮,那么买个藏狐保温杯,一般来说比买一个主任保温杯还是要好接受一些吧。哪怕买个水猴子保温杯被人问“这是什么”,也比买个印着真人的被人问“这是谁”好一点。

一般来说,真人想要和二次元同台竞争,除非老天爷赏饭,不然也得先“设计”一下才算公平。而在商品角度,二次元形象参与工业设计的难度,也比真人要低上不少——出个真人手办那得崩成啥样啊?

对于创作者,相比真人,VUP具备一些独到的便利性。那么,VUP被年轻人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打破牢笼,自造牢笼

真人直播时代被“陪伴”二字铭记。不管多大多火的主播,其他人夜深了要睡觉,他要播;其他人好天气出去玩,他上播;过年过节其他人回老家了,他还在播。

“好看”和“节目效果”是下酒菜,“陪伴”才是直播的酒。对于VUP,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无论真人主播还是VUP,填补的都是工作压力大、社交成本高、普遍孤独的现代社会空隙。

看直播便宜吗?不便宜,你当然也可以做个永久免费的观众,但愿意充个千把块钱的老爷还是大有人在。

看直播贵吗?不贵。如果你闲得发慌跑出去派对,哪怕就是聚个餐,一个月下来也不老少花钱。如果你胆敢去恋个爱、结个婚……虽然不能这么比,但当个十几回舰长,也比这便宜得多。

我们当然可以说年轻人淡漠感情、不负责任,但选取性价比最高的路径是理性之举。找个真人每天唱歌给我听要多少钱?而这就是主播的优势了。

这歌就这么好听吗?当然不见得。然而,相比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歌手明星,VUP的“一亩三分地”更有“for you”的感觉。在演唱会现场,恐怕只有最自作多情的粉丝才会觉得歌手唱歌“only for me”,但在安静又干净的直播间,大多数观众都能安静地听会儿歌,不必感受到四周鼎沸的人声。V皮现如今仍有优化空间的一些细节,也会让人感到一种质朴的可爱。

其实类似的规律,早在真人偶像时代,就有人总结过。“48系”偶像的粉丝,最喜欢的并不是偶像出道成名后的大活动,而是专属粉丝的小剧场,和只有在小剧场里才会有的那些亲民景象,比如一对一的问候,眼神与肢体语言的交流,偶像那些不那么闪耀的瞬间。

“很多时候我其实是挂着当BGM,自己去干别的事情,工作或者打游戏。”这对主播很失礼吗?不,这其实是“陪伴”的高境界。

如果V皮背后是一个个大明星,很多VUP未必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因为有虚拟技术的帮忙,VUP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跨国跨语言(比如前文看西游记的猫猫,就是个欧美环境下擅长日语,却来到了B站的主播),可以跨越自身容貌年龄的限制,直接展示“有趣的灵魂”。

某种意义上,没有“脸”的交流反而更深入。在整容、滤镜盛行的当下,直播中完美的真人脸,背后的价值不会比V皮高多少。失去了“人”属性的偶像很快会变成大众化的圈钱机器,相比之下,没有真人出镜的VUP,其“人味儿”反而更容易保留——或者说这才是他们招人喜欢的那部分。

纸片人主播的另一大优势,是分发手段更多更好,更容易出圈。比如很多人在看视频的时候看到欢乐的“伊万”,会惊呼“卧槽这特么不就是周淑怡”。然后就会发现,哦,VUP好像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些我能看的东西?就这么着,通过视频剪辑,年轻人看起VUP来了。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4)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次元周姐(和真周姐)

虽然没有统计,但就我身边而言,通过“二次元周姐”入了VUP坑的人不在少数。了解到VUP本身也是个属性多样的生态后,许多人就会开始尝试更主流的,节目效果也相对优秀的虚拟主播,比如asoul。然后嘛……圣嘉然之力!

梗小鬼是不好的,但是亚文化圈子是好的。粉丝们在养成“虚拟偶像”的同时,也在养成围绕偶像的亚文化气氛。这与围绕真人偶像的圈子同样非常相似。

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一些以往被认为“虚拟偶像做不到”的事情,也都慢慢实现了,比如“to签”。再加上V皮技术日益精进,“纸片人”细节越来越多,在直播间就能还原的种种嬉笑怒骂,反而比受到时间限制的“小剧场”更日常、更“陪伴”。因此,与真人偶像相比,虚拟偶像的影响力飞速增长,也不是什么咄咄怪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产生担忧:虚拟偶像会不会染上和现实偶像一样的毛病?真人偶像频频“占用公共资源”的那些破事儿,会不会在二次元重演?

成为偶像是光荣,也是负担。对于大多数平凡的VUP而言,不“塌房”的最佳方案,就是……我不做偶像啦!

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地做偶像

其实,“虚拟偶像”的某些元老级角色,反而并不是偶像出身。比如比任何偶像都更偶像的初音未来。

在人设上,初音毫无疑问是个偶像。就连yamaha的制作者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这就是一个按照偶像打造的虚拟角色。但是,初音的起点无论多么“小家碧玉”,其成长却毫无疑问是相当“大家闺秀”的——从“偶像人设”到“世界第一的公主殿下”,初音的这条路上,其实并没有多少“偶像养成”的参与。

在07年那时候,没有人会去买初音专辑,没有人会去给初音打榜,没有人会去参加初音握手会,因为这些根本都不存在。初音的背后,也几乎没有一个偶像经纪公司在支持。她的大多数作品和宣传材料——无论是音乐,还是图像、mv,几乎都不是官方组织“发饼”,而是粉丝的自发创作——这根本就是出道明星才有的待遇。

我们可以说,初音在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成功的明星、艺人身份出道的,几乎没有经历过“偶像养成”的阶段,就直接成为了万人迷。在那之后,vocaloid的一系列虚拟角色,也都跟初音类似——他们个个都身怀绝技,根本不需要劳什子的打榜饭圈,antigachi,和毒唯撕逼。

是的,我们虚拟人,就是这么牛。只要有真本事,即便不去忽悠,不去煽动,仍然可以取得大成功。偶像总是唱唱跳跳的,但真的每一个唱唱跳跳的VUP都需要成为偶像吗?

阿萨Aza就是一个非偶像路线的虚拟艺人,他蛮火的《说书先生》起初甚至不是自己唱的,而是用V家的洛天依创造的……比起偶像,这根本就是个音乐人嘛。与之类似的,比如老牌歌手hanser,既是歌手,也是配音演员,会出一些像植物椿老师那样的配音视频,这可太不偶像了是吧。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5)

hanser的整活儿配音

此外,v家年年火爆的虚拟演唱会也早已证明,成熟的、高度商业化的虚拟明星,并不会被他们曾经的粉丝抛弃。与现实社会中相似,能转型成艺人的偶像是成功的,只能停留于偶像阶段的艺人才是落伍的。

事实上,现在的VUP,即便忽略知识区那些珍禽异兽,局限于才艺表演,画风也已经逐渐变形,不再专一走偶像路线,比如这样的: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6)

这样的: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7)

还有,呃……这样的: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8)

11月20日晚19点,B站直播了一场音乐剧,名为《创世之音》。与普通音乐剧不同的是,该剧的15名演职人员均为虚拟艺人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9)

此外,11月21日晚,B站则干脆安排了一场VUP们的“时尚秀”。包括音乐人阿萨Aza等16名虚拟艺人,过了一把“T台”瘾: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10)

我想,在VUP如此多元的今天,我们至少可以打破两种偏见:一,虚拟主播火了,就会成为虚拟偶像;很明显,不管火不火,许多VUP会坚守自己的领域和路子,而不是“成为偶像”

二,只有成为虚拟偶像才能赚钱,比如asoul;只看虚拟偶像的观众确实会产生这种错觉,但别的不说,知识区那几个纸片人很明显是接广告接到手软的。

什么?你说接广告太low了?虚拟艺人有的是高大上的商业活动: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11)

和主流文化阵地的合作也不缺:

谁是自研的皮套(这玩意儿不就是皮套人)(12)

偶像绝对不是VUP的“高级形态”,更不是VUP的终点。实际上,正如现实中的商业社会,那些能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能够准确地代表某类产品、某种人群、某种精神的艺人,才更适合在广阔商海中“任君采撷”。

而传统品牌会选择与VUP合作的原因,则与他们纷纷介入游戏、电竞同理:对于希望精准获取年轻人新客的老品牌,精准筛选用户的VUP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在这个角度上,VUP只要多元、实力、年轻即可,与是不是偶像,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讨论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时,总是会忘了我们也曾经是年轻人。没有哪个群体可以一直年轻,VUP也不可能永远是偶像。值得欣慰的是,如今的VUP已经自发打开了多元路线,完全可以展望未来融入主流的“虚拟天王巨星”“超级藏狐博士”“二次元相声剧场”。流行音乐也曾经很圈地自萌,如今甚至都显得有点儿老气横秋了。

二次元的周杰伦也会长大。希望20年以后,我们也能发自内心地说一句:

皮套是个好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