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阅读分享(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1)

【散文】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

作者 杨利荣

从识字开始,我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家里大红柜上摆放的白皮《毛泽东选集》,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午放学,我都要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抄写其中的篇章,如《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论精兵简政》,《论持久战》等。

因为大舅是校长,学校订阅的《人民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儿童文学》我都喜欢看,邮递员不畏严寒,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准时送来报刊杂志,我早早地等候在大门口,第一时间阅览其中的内容,那如饥似渴的劲头至今难以忘怀。

散文 阅读分享(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2)

父亲担任队里会计,订阅的《内蒙古日报》常常被我裁剪下来,分门别类地贴在帐本上,如散文,诗歌,篆刻,书法,油画等,每逢节假日,都要整理归类,不断完善,还用红笔在旁边做了详细的批注,写下了心得体会。

上中学后我担任团支部书记,郭老师把图书室钥匙交给我,我利用晚饭后时间,大量阅读相关报纸,如《中国青年报》,还做了大量的摘抄笔记。

利用周日骑车上街去报刊亭购买杂志《辽宁青年》,《山西青年》,《陕西青年》,《小说月刊》等,尤其是《小说月刊》里的小说,每篇都研读批注,密密麻麻的文字写满了版面的空隙,真是受益匪浅啊。

散文 阅读分享(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3)

每到元旦都要亲自收费为同学们去邮局订阅报刊杂志,那忙碌的身影真是乐此不疲,其乐无穷。无论路上的积雪有多厚,哪怕寒风刺骨的凛冽,即使推车步行几小时,也再所不辞。到了邮局,排队订阅,那好似长龙的队伍中有我娇小的身影,一等就是一上午,中午饿着肚子骑车回学校。冬日的风虽强劲入骨,但心中却火一样滚烫。

中学毕业后,我一边工作一边凭借《山西青年》考入了山西中文刊授大学,经过邮寄书刊,答题参考,测试答卷,三年的努力与坚持,攻关与刻苦终于没有白费,获得了山西省长王中青亲自鉴发的绿皮黄字山西中文刊授大学毕业证书。

散文 阅读分享(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4)

在工作中,我坚持订阅《小学语文教学》,《福建教育》,《人民教育》等教学杂志,从中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案例,积极撰写论文,并多次获得国级,蒙级,市级论文奖,还有论文编入优秀教育论文集出版,积累了大量教研资料与科研笔记和经验笔谈。

《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也是相伴我多年的读物,岁月可以老去,读书永远在路上,书是生命的滋养,书是力量的源泉。一本好书犹如一艘帆船,带领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

一路走来,回想那些阅读报刊杂志的日子,真是记忆犹新,受益终身。活到老学到老,知无涯,学也无涯。书到用时方恨少,热爱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般,如醉如痴,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虽然如今进入了网络时代,报刊杂志亭也减少了,但纸质的书刑报纸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散文 阅读分享(那些阅读报纸杂志的日子)(5)

,